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词典》是着研究汉语重言词的新成果。本揭示该书发掘新词、丰富书证和重视溯源、分析义项等三方面的特色,肯定其填补汉语重言词研究和词典编纂空白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淮南子》的重言词进行了调查统计,辨析了重言与重言词,分析了《淮南子》重言词的词性及修辞作用,并探究了其构造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情况复杂,对《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进行定量、定性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陶渊明集》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从词类、形式和语法功能方面对其重言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意义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诗经》,汉赋重言词的使用整体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文体不同所致。因为复音词的广泛使用和句式整饬度的提高,带虚语素的重言形式在汉赋中极大减少;汉赋中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重言词连用很多,形成并列式的重言结构,强化事物状态的描摹,达到层进式效果。汉赋极大地增加了摹状重言的使用,这是赋体文学铺排笔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词性角度看,《世说新语》重言词有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其中形容词占多数;从形式上看,重言词有AA式和AABB式两种形式,其中AA式重言词又有叠字和叠词两种;这些重言词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和主语;少数重言词还具有比喻和双关两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红 《现代语文》2009,(12):25-27
本文研究了《庐山远公话》一书中的34例AA式重言词的语义功能、语法特点,考证了词的意义,说明其中的引申、假借用法,诠释了重言词基本式与重叠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全诸宫调》包括现存全部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本文对《全诸宫调》中的重言词进行了考察,从词类、形式和语法功能方面对其重言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解说.与上古、中古重言词相比,《全诸宫调》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重言词,有的保留到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重言词共计30个,出现40次.<论语>中重言词在语义关系上可分为"叠音合成词"与"叠音单纯词".<论语>中重言词在语法功能十分丰富,语法位置上十分灵活,其最大的特点是描写人物容状神情的重言词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重言词注释内容和训诂体例的具体分析,从一个侧面研究和阐发了两者的训释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言词原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刑事诉论中通行的原则,主要是因其在保障法庭审理的对抗性的同时,既能体现诉论程序的合理性又能保障案件事实真相之发现。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确立了具有明显对抗色彩的“抗辩式”庭审方式,但立法上却没有确保这一庭审方式有效运作的直接言词原则,甚至立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中有些内容还严重背离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不能满足司法实践中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和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双重需要。因此,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并对有关刑事诉论法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将对我国刑事诉论的民主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相比于现有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两高三部"共同出台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在非法言词证据排除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不仅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设置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但我国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在制度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前景也令人担忧,需要认真分析并力争在以后的法律规定中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其中联绵词、重言词和复语由于构词和表义的特殊性,最容易造成误解。掌握这些词汇的特点和相关知识,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联系,更深刻地认识汉语,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先秦《楚辞》中的重言词情况非常复杂。从构词类型看,可分为“叠字叠音单纯词”(A1A1)和“叠词重叠式合成词”(A2A2)两类,区分时可利用本证、旁证、训诂材料。“叠词重叠式合成词”(A2A2)又可以分为A的本义的重叠、引申义的重叠、假借义的重叠。楚辞中的四音节词AABB的构成情况也非常复杂,可分为三种情况:既可由AA BB而成,又可由AB扩展而成;只能是由AB扩展而成;由AA BB而成。  相似文献   

14.
重言词作为古代汉语词汇的一个类别,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在《墨子》这本书中,重言词除去重复的共出现了18次。从类别上看,多数为叠词;从词性上看,多数为形容词;从来源上看,多数引于《诗经》。虽然《墨子》中的重言词所占比例不大,但却为我们探究重言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直接、言词原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刑事诉讼中通行的原则,主要是因其在保障法庭审理的对抗性的同时,既能体现诉讼程序的合理性又能保障案件事实真相之发现.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确立了具有明显对抗色彩的“抗辩式”庭审方式,但立法上却没有确保这一庭审方式有效运作的直接言词原则,甚至立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中有些内容还严重背离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不能满足司法实践中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和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双重需要.因此,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并对有关刑事诉讼法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将对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言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词是信息的载体,言词与信息之间的表现有六种:言多息多,言少息多,言多息少,言此息彼,言异息同,言同息异。  相似文献   

17.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法制国家普遍遵守的刑事诉讼原则,它蕴含了民主与进步。在我国刑事审判程序中全面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种保障审判程序自治性的环境和条件,这一原则就很难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切实贯彻,因此,全面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司法制度和程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语言工作者对文言词的滥用批评较多(见《词语评改五百例》126-131页,语文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但对文言词的误用却似乎注意不够,所以本文特意举例来谈一谈。从我们搜集到的实例来看,文言词的误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言意之辨”的产生在于对“意”的理解有偏差,从人类的心灵结构和精神需求看,“意”可区分为感性,知性和志性三个层面,以此为逻辑起点,作家创作中的言意矛盾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意义大于言词:有限的言词难以表现“意”的丰富性;另一种是言词大于意义:言词以其自身固有的或其本身携带的意义,遮蔽了个体言说的意思,妨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钱丰 《语文知识》2005,(2):19-20
在文章里恰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可以起到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对一些文言词一知半解造成误用,那就适得其反了。请看以下二例: ①争论诸方皆硕学鸿儒,笔者学 力浅薄无力置掾,不过在细读了…… (《开其卷未必有其益--我看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