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是将过程和特性隐喻化为由名词化词组体现的事物。名词化广泛存在于各类语篇,科技论文是使用名词化频率很高的语篇类型。笔者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以语料研究为基础,定量分析名词化结构在英语科技论文中的分布特征,揭示其普遍性的文体功能,即名词化的分布频率与语篇的正式程度和简洁程度密切相关。然后,从突出科技论文语篇的科学性、技术性、说理性三方面探讨名词化在科技论文语篇中的特殊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名词化隐喻现象是科技英语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的频繁出现增强了语篇正式、客观程度,且显得简洁,更为连贯。本文结合实例对科技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现象及其语篇功能做了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把握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为撰写和翻译科技英语文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商务英语中最为常见的三种语篇memo,letter,report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语法隐喻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商务英语语篇中概念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名词化、过程转换、小句降级和逻辑隐喻。其中,名词化是最突出的特征。而名词化本身有四种不同的实现手段。本文丰富了隐喻的研究,并为讨论建立不同体裁的语法隐喻模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利平 《考试周刊》2014,(73):82-83
名词化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法隐喻工具,在语篇简洁、语篇衔接与展开,以及语篇客观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正式文体中。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析名词化隐喻在除科技语域之外的语篇中的应用及其作用,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分析名词化隐喻的类型及特征,并用大量NPR新闻语篇中的实例来证明名词化在英语新闻语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名词化隐喻的使用有助于增强新闻语篇的简洁性、客观性、严肃性及连贯性。  相似文献   

6.
名词化隐喻(Nominalization)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研究名词化隐喻在各种语篇中的体现和功能十分重要。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语篇正式功能、语篇衔接功能和语篇简洁功能。  相似文献   

7.
名词化的语义特征及其在语篇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丽 《文教资料》2006,(15):160-161
名词化是一种语法隐喻,文章分析了名词化的语义特征。名词化隐喻在语篇中大量出现,这与名词化在语篇中所体现的特定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在正式的语体中,名词化结构是一个重要特征,恰当地应用名词化能够使语篇简洁、严密、合理和客观。提高对名词化隐喻的认识程度,了解掌握名词化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分析语篇、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8.
王建丽 《文教资料》2006,(17):131-133
名词化是一种语法隐喻,文章分析了名词化的语义特征。名词化隐喻在语篇中大量出现,这与名词化在语篇中所体现的特定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在正式的语体中,名词化结构是一个重要特征,恰当地应用名词化能够使语篇简洁、严密、合理和客观。提高对名词化隐喻的认识程度,了解掌握名词化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分析语篇、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致式和隐喻式两种语法结构的介绍,着重探讨了语法隐喻的来源一名词化,其语义功能转化和语篇功能。并对科技文体中的名词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化进程上的不同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词化隐喻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名词化隐喻在语篇的构建中具有多种功能,它能使语篇简洁、客观及衔接。通过名词化隐喻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以实例说明对名词化隐喻的合理运用可有效提高英语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事料是用于文本建构的客观事物和事理。新闻文本的事料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的文本构思之中,存在于新闻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接受之中。  相似文献   

12.
依据语篇分析理论,以语篇衔接分析为切入点,论述翻译必须考虑语篇的整体性,才能使译文文字通顺,主题突出,从而更加准确地传送出原文信息,表现出原文风貌。  相似文献   

13.
This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whether study of a scientific text and a visual display that contained redundant text segments would affect memory and transfer. The authors randomly assigned 42 students from a university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in equal numbers to 1 of 2 conditions: (a) a redundant condition, in which participants studied a scientific text that described plate tectonics and a corresponding visual display that contained redundant segments from the text; or (b) a nonredundant condition, in which participants studied the scientific text and a corresponding visual display that lacked the redundant text segments. Embedding redundant text segments within the visual display enhanced performance on 3 measures of memory but not on a measure of transfer.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using the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体系中,文本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受海德格尔存在论观念的影响,伽氏认定,文本是被理解的给定之物,并把文学文本看作是“最高程度上的文本”。总体上看,伽达默尔文本观的主要贡献在于,依托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支点,将语言关注指向了文本,使语言之思得以具体化,文本也因此走向本体论的视域和存在之途,从而确立了文本和阐释的互参共存格局,获得了文本意义的方向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这些努力,不仅有力地影响了接受美学的生成,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抵制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和绝对相对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阅读主体和阐释主体通过文本进行的对话。文本是阐释主体对文学事件的阐释。一个文本就是一个阅读陷阱。完全忠实于原文的阅读并不存在。写作即阅读,阅读即误读。在文本阅读中,阅读主体解构文本中阐释主体和文学事件和人物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关系,批评性阅读文本,警惕作者和读者的同谋。坚持阅读的主体性和阅读的历史语境性,重建文本的历史性阅读和文本的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译者与文本的关系一直是翻译界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译者与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这种张力关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文本意义不是单一的,其意义的实现是两个层面上意义的实现:文本的语言意义和人文意义。好的译文是两者之间的张力维持一种基本平衡状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阐释的模式和方法陈旧单调,往往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其思想意义,造成了对作品理解的片面性和肤浅的毛病,一般文学创作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文化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作品,是克服上述弊端的途径之一。在阐释课文时,通常可采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展开对话的中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和效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生、文本、教师都会影响到对文本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坚持从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对阅读活动的不同要求,并且适时合理地发挥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对文本的有效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