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于2004年创作完成的《木兰诗篇》是新世纪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该部歌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原作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扩展引申,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用歌唱、交响乐、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表演的崭新形式,抒写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我国传统文化是歌剧艺术创作发展动能之一.《木兰诗篇》以花木兰相关民间故事为依托创编而来,由关峡作曲、刘麟编剧,属于大型情景交响歌剧,歌颂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之美,是新歌剧之代表,自2004年首演后广受好评.本文以《木兰花》唱段为例,探析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唱段演唱特点,以期为新歌剧艺术表现及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歌剧《运河谣》的创作和取得的经验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当今中国民族歌剧进行分析和浅探:(一)《运河谣》的简介;(二)《运河谣》的成功之处;(三)《运河谣》对当今民族歌剧发展的启示.探析过程中,我将通过文献法、谱例分析法、演唱实践法将歌剧艺术特色展现给大家,以便大家对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当今民族歌剧的发...  相似文献   

6.
1945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的歌剧《白毛女》。该歌剧一经上演,就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标志着中国首部新歌剧的诞生。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讲述了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重获新生的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的形成和发展记述,叙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长过程和时西方与本国音乐的借鉴与吸取,以及随后形成的各异的发展前进方向,并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 《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即交响乐和情景相互交融,使整部作品形式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舞美设计时空交错,将人物性格、场景、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适度吸纳豫剧元素,赋予中国歌剧地方特色;融入戏曲表演艺术,彰显歌剧民族元素.该剧作的创新性,对中国歌剧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音乐文化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基于我国民族元素与西方歌剧传统的融合进而打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韵味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运河谣》正是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戏曲、民歌、民俗等创作而出的表现民族气质的中国民族歌剧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音乐内容、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运河谣》这部作品做简要分析,以期大众能对这部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歌剧表演艺术是西方音乐的舶来品。从上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歌剧表演开始被更多的中国音乐创作者所认可,并融合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的歌剧表演艺术。本文将就中国歌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进行阐述,对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歌剧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了如戏剧、表演、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精髓,歌剧将多种艺术糅合起来、具有独立性的特征,是十分常见的在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歌剧越来越多的收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歌剧《江姐》为例,对我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借鉴西方歌剧的思维程式,结合中国本土歌剧和语言表达方式而创作的一部具有史诗性艺术作品.这部歌剧不仅是由音乐剧、情景剧、舞蹈剧等多种具有独立体裁意义上所构成的艺术性综合体,还在民族素材和西方创作思维融合的基础上突出的表现了剧中"男主角"特殊的咏叹调表现作用,深入的发掘了"男主角"在剧中的音乐形象和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又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营养,从而使中国歌剧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歌剧《江姐》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它掀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引领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时代的到来.它自1964年首演到2008年复排,历经四十余载春秋和五代“江姐”的演绎,久演不衰,常演常新.为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歌剧艺术传入中国已达百年,经过五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民族歌剧。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应该去向何处,需要从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当中寻找渊源加以阐发。本文即是从历史回顾中总结渊源,再加以畅论,旨在为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借鉴、进步、发展作为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三个阶段,为人们带来众多歌剧作品。《沂蒙山》作为反响较为热烈的现代民族歌剧,其以抗日战争为主要线索,将"军护民、民拥军"这样水乳交融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歌名以真实历史背景命名,在创作素材中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为主,向众人讲述了林生等重要角色在国家危难之际,抛却个人主义勇于牺牲的故事,而剧中通过男高音独唱、合唱的方式向人们演绎了抗战年代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民族声乐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中民族歌剧的起源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态,为我国的歌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国歌剧发展经历了相应的时期,涌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中国声乐教学在不断发展,其中也是跟随这歌剧创作的脚步。在其中涵盖了剧本文学、歌曲演唱和歌剧表演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对于中国声乐教学都是一种带动作用。现阶段,高校忽视了民族歌剧的教学,其中涌现出了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民族歌剧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融合古代诗歌的现代歌剧的新型歌剧,吸收了国外歌剧的综合表达方式,是一部本土原创的优秀作品。整部作品的人物、音乐、演唱、表演等方面拥有动人心魄的美感,具备极强的艺术性。它展示出十足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中国妇女的美德。在我国的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儿童音乐》2012,(3):62-65
一、设计思想:中国歌剧是一个博大、多彩的音乐领域,要在一节课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不太现实。因此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赏中国歌剧的的部分经典唱段,了解中国歌剧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兴趣,以期待他们日后能主动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