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广大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文化、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及其成因,我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实质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农村文化活动单调、缺乏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农村文化设施简陋等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基层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研究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完善,给农民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我国农民自身的发展也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发展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理论逻辑,并探究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发展进行良性互动的历史和现实逻辑,有助于深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为推动农民发展和更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谈、统计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进行了定位,对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加大农村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重视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对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民族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农村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从分析农村体育文化的概念、特点入手,运用文化分层的理论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分析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明确了和谐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目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研究我国农村文化消费建设,对于促进农民社会文化生活的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指导性意义.我们应从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入手,分析农村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即农村文化消费观念落后,文化市场发育程度低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文化消费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革新农民消费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荔浦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打造农村文化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转型,传统的乡村社会正在为现代社区所取代。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社区文化建设初见成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社区相比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既阻碍了农村传统文化的系统传承,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文明的转型进程。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中华优秀文化认同教育入手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内在要求,而回到相似的历史经验中寻求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则是其重要路径之一。梁漱溟等人将中华文化的根基搁置于乡村社会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进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其为鉴,在国家倡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当下我国的乡村建设一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强化文化认同教育、寻求乡村文化自信困境的突破;二要着力培养“扎根乡村”的教师,为乡村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立足于中华文化根基下理性对待他国乡村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村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民风民俗,且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加上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理念,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各种美的意味。其中,美丽乡村建设凸显的审美特点,暗合了一些美学上关于美的范畴,也即从形式美、和谐美、实践美、生态美四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之美。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样也要有机融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首先,文化宣传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凝聚人心;其次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再次,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打造优美环境;最后,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可以带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文化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村民传统道德观念弱化,乡村文化设施不足,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流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正视乡村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建立文化自信,增加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回流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撤村并社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区化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随着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很多自然村落实体渐渐消失,随着自然村落实体的消失,附着在自然村庄实体之上的部分民俗文化也将不可避免地流失。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是非常突出的。所以,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各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对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文章论述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以及民俗保护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保护民俗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能是单边的行动。经济建设、政府主导、法制健全、社会参与、培育文化产业都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最大可能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7.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城乡差距日趋明显,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体现在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特殊时代背景。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扶贫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其中偏远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是"文化扶贫"的重点。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公共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普遍性的问题,需要从增强文化产品供给率、提高供给效率和重视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根本在于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建设。认清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在建设农村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对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是政策与制度的制定者、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文化市场发展的监督者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从政府这一建设主体出发,探讨政府如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即从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着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