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兰州地铁一号线的开挖过程,对地表沉降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兰州地区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地表沉降分为微沉降阶段、快速沉降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在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量达到总沉降量的60%,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为28.7mm。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地表沉降的四个变化阶段,同时发现了在开挖过程中沉降槽会逐渐变大并且存在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均匀区域沉降的特点,将客运专线线下基础沉降量分为工程沉降量和区域沉降量,在建立的不均匀区域沉降模型中,将区域沉降从总沉降量中剔除,准确反映真实的工程沉降量,以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机。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主控因素,所以在大规模施工前,均应进行路基沉降观测,结合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路基沉降量预测。而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运用,本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的几个典型方法,主要有曲线法、灰色系统法、BP神经网络法和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煤矿塌陷区建筑物沉降监测工程实例,从网点布设、观测周期确定、精度估计、沉降观测成果分析等方面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进行介绍,对建筑物7~11号楼进行了系列的周期性变形观测,并通过数据分析,推断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96-100
为研究路堤地基弯沉式差异沉降在路堤中的传递扩散规律及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机制,在土工离心机模型箱内研制了一套可以在离心机运转条件下实现地基差异沉降的实时精确控制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位移控制系统、支撑墩及差异沉降控制板。该装置使用方便,沉降位移控制精度高,多次控制沉降板沉降可实现地基差异沉降逐渐发展的全过程模拟。弯沉式差异沉降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主要受其沿线路纵向分布长度和路堤高度的比值影响,随比值的增大路基面不均匀变形折角与差异沉降幅值基本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是道路工程中的难点。结合新建铁路福州至厦门客运专线软土路基处理的现场实测监测数据,分析了现场实测地表沉降值与数值模拟预测沉降曲线,两者非常接近,从而证明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模拟了五十年后软土路基工后剩余沉降,结果表明:软土层厚度分别为8m、9m和10m,路基剩余沉降量分别为18.031mm、22.253mm和34.243mm,工后沉降量不大,说明运营期该路段路基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粒度分析又称为沉降分析是物理化学实验之一.主要方法有重力场下的沉降和超离心沉降,实验主要介绍超离心沉降法,其原理是基于固体颗粒的离心沉降和光透射原理来测定颗粒的粒度大小及分布,它以Stokes定律和lamber-Beel定律为基础,可采用恒速或变速测定方式.用计算机控制整个测试过程,具有快速、宽域、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一测区为例,论述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如何布设沉降观测控制网、沉降观测点和进行沉降观测,探讨如何提高精密测量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建筑物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竣工后的居住初期,都需要对其进行沉降监测与分析。沉降监测方法是通过布设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采用周期观测来获取建筑物沉降数据,采用沉降分析理论实现沉降监测。这对及时发现建筑物沉降情况,以便采取科学措施,保证人与建筑物安全,防止工程破坏事故。为今后建筑物设计提供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沉降观测预测高速铁路的工后沉降,是解决勘察设计、施工阶段的不足,保障铁路安全平顺运行的关键。然而,随着西部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沉降观测中风以及隔壁阳光照射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这些对于沉降观测的精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提出在这些地区进行沉降观测建立高精度的基准点网络及沉降观测基准点网误差处理方法,同时提出采用"三固定"及增加仪器配重的方法进行风区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层及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沉降观测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沉降观测对测量设备、测量人员、观测时间、观测点等的要求,以及施测程序的详细阐述,突出了沉降观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述了沉降观测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导洞是洞桩法施工地铁车站的主要临时结构,距离近、个数多,在地表沉降的控制过程中至关重要。为研究4导洞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以北京地铁牛街站为依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9种工况研究了洞桩法施工中小导洞施工的顺序、导洞施工工艺及导洞掌子面间距3种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对典型工况下导洞施工的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洞的施工工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显著,施工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小;导洞的掌子面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是非单调的,存在最优值,因此,可通过优化导洞的施工工艺和掌子面间距来控制地表沉降;通过对地层损失率的分析,得出粉细砂地层多隧道开挖的地层损失率为10.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基进行沉降计算,对基础沉降进行实际观测,分析了河道施工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降水是导致邻近建筑物沉降、开裂的原因;利用规范法计算有效应力增加引起的地基沉降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设止水帷幕和回灌井联合控制地下水位下降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础的沉降对上部结构影响是结构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运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一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的模型,来模拟基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实验模拟工况为S1、S2、S3、S4,其中S1、S2、S3工况的沉降量相同,S4工况中设置的是不均匀沉降,KZ15柱的沉降量是其他沉降柱的2倍.根据实验模拟出各工况下的总位移云图,结合模拟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基进行沉降计算,对基础沉降进行实际观测,分析了河道施工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降水是导致邻近建筑物沉降、开裂的原因;利用规范法计算有效应力增加引起的地基沉降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设止水帷幕和回灌井联合控制地下水位下降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路软土路堤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沉降计算,沉降计算牵涉到插值计算,由于插值计算较为繁琐,一般使用计算机进行电算。文章主要就软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的计算机插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主固结沉降插值计算中插值方法、插值节点的选取和地下水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总结出插值节点选取的一些原则和插值计算的规律。文章提出的原则和规律对沉降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鸡西大学学报》2022,(1):98-103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合肥地区某深基坑工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该基坑进行了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量随着距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邻近基坑地表沉降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基坑长边中部断面地表沉降最大,短边中部断面次之,坑角断面最小。适当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地下连续墙厚度以及嵌固深度,可以有效抑制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抑制地表沉降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以大连地铁隧道某区间旁穿高架桥桩基础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地面沿隧道轴线方向和横向方向的沉降规律及桥墩的沉降问题。对比数值分析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发现:隧道轴线监测点变化趋势都是先微微隆起,再逐渐沉降,最终趋于稳定,测值比模拟值大;地表隧道中心线处沉降值及沉降速度大于轴线两侧地表沉降量及沉降速度,并且随着向两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后达到趋近于零,实测沉降值比数值模拟结果小8 mm,经过60天的观测发现,桥墩的沉降值随隧道的掘进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稳定,最大沉降量为8.9 mm,平均沉降速率为1.5 mm/d。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的铺设对线下工程的沉降有着极高的要求,本文依托大西客运专线的渭洛河特大桥,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现场观测方案,就标段内的225个墩台进行了从承台施工结束至无砟轨道铺设前的全过程观测,其中最长的观测持续了87期(共计609天)。通过对大量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渭洛河特大桥线下工程的墩台均匀沉降量、相邻墩台沉降差、预测沉降总量与实测值的差别等参数均符合大西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