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德潜是康乾盛世时期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和诗人,他个人独特的经历与其创作的多部著作,形成了他复杂的诗学及其批评思想.沈德潜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四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这几部评选是沈德潜精心构思的著作.因此,以这四部评选中的序和凡例为主,来探析沈德潜的诗歌选本批评观,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其诗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南朝前期盛行风格批评,风格批评模式的核心是对风格的总结与评价。《文心雕龙》的方法是“总其归途”与“见异”二者,其表述风格的语言,或为总括式,或为解析式,但都以印象式出之。其时还多探讨风格形成的原因。风格批评是在人物品藻风气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的辩体批评包括浅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浅层为横向的诗体区分和纵向的诗体演进,深层为诗体审美功能。二者构成了他诗体批评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4.
南朝前期盛行风格批评,风格批评模式的核心是对风格的总结与评价。《文心雕龙》的方法是“总其归途”与“见异”二者,其表述风格的语言,或为总括式,或为解析式,但都以印象式出之。其时还多探讨风格形成的原因。风格批评是在人物品藻风气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沈德潜“格调”说的研究中,如何把握其理论体系是一个仍需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沈氏“格调”说实际包含“诗教”和“格调”两个基点,而根本一点在“诗教”。“诗教”的实现依赖于“雅正”与否的价值裁定;“格调”则为“诗教”在诗性意义上的完美树立找到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文本批评相结合的整体"范式"。从文学批评的立场看问题,在《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前五篇中,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概括地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经典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合理性依据、正当性立场、价值判断原则、文学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批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性、正当性、价值性、合法性和准则性这"五性"原则与方法,这种批评原则与方法是贯彻《文心雕龙》全书的。  相似文献   

7.
新近出版的《叶橹文集》汇集了叶橹主要的诗歌批评.他的诗歌批评善于发现问题并展开讨论.他的诗歌批评体现了自由精神,推动诗歌创作的多元化.他在诗歌批评中推崇“智慧个性化”,进而与诗人诗作展开对话.叶橹的诗歌理论和批评实践具有他自己的特色,对于当代诗歌理论建设与文学史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祚明的西晋诗歌批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总的来说,他对西晋诗歌的创作成就及艺术特色多有肯定,这与自中唐以来一直持续的、特别是明代七子派的否定批评颇为不同,既在清初的西晋诗歌批评中具有一定的特色,且在西晋诗歌批评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诗歌选本中的诗学批评蕴含着特殊的诗学批评模式,不仅在作家的批评上有其特征,而且在诗歌的批评上也有其特征.诗歌选本中不仅有对诗歌的评价和选择,而且也有对作家的评价和选择.<明诗别裁集>是继<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之后的又一选本,比前两本较为特别的是,<说诗晬语>是在此本之后写成,可以说<明诗别裁集>编选特征已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唐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整体进入范古时期。从宋代至明代,范古模式经历了由江西诗派诗法之学到明七子派格调论的演进。诗法之学强调对古代典范作品语言及诗意构成方式作知识学研习,指向一种多样化的创作尝试;格调论着重于格调意趣的整体领悟,标举一种浑朴圆融的审美境界,以各体诗的原初形态为高格正体加以追摹。这两种范古模式的矛盾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诗学旨趣。  相似文献   

11.
诗歌理论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雅俗批评可以说是诗学批评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旨在以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与沈德潜的《古诗源》为主要观照对象,重点关注二人在诗评中对于"雅俗"的阐述,从而提炼出二人的"雅俗观"。  相似文献   

12.
论沈鹊应的诗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鹊应是福建近代同光派闽派女诗人,由于她独特的家庭背景,特殊的人生遭遇,以及同光派闽派首领陈衍及其伯兄陈书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她的诗词作品在内容上、艺术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而奠定了沈鹊应在福建近代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初唐诗人沈佺期一直都被认为是律体的定型者之一,其近体诗比较注重首句入韵,格律较为严格,虽然存在失粘与失对的情况,但这些微小的瑕疵并不能动摇沈佺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对谢惠连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论,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其评语进行疏证与述评:一是关于谢惠连"才思富捷"的具体表现;二是对《秋怀诗》《捣衣诗》的艺术把握;三是"风人第一"评价的合理性;四是谢惠连评语与钟嵘审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以小说、散文名世的,诗论是他作为编辑、读者的副业,却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沈从文的诗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诗人的人格修养;可以概括为本体论、创作论、诗史诗人论三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思考和独特的诗学品格。  相似文献   

16.
沈佺期之贬谪岭南,是一次痛苦的生命体验,也是一个诗歌艺术的拓展时期.这次贬谪使得沈俭期竭力运用近体诗来表露他在贬谪中的多种情感,特别是成为第一批首次用严格规范的近体诗描写岭南山山水水的诗人,这样的诗作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读一读沈佺期贬谪岭南时期的诗歌,其中的由不白之冤带来的激愤,其中的山山水水的奇险怪异,是会永留记忆中的;而其完美的结构、谐美的韵调以及形象的语言也是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诗歌启蒙教育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试验并广泛推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必将引起教育理念、教材、教学观念、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本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具体要求,对古代诗歌的启蒙教育方式即诵读、展开想象和欣赏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神韵的角度,归纳出沈尹默诗歌创作中神韵化这一重要现象,并试图论证在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早在沈尹默诗歌中就已经出现、一直到“第三代”诗人于坚、韩东诗歌中部存在、至今却仍然没有得到学术界重视的发展线索:新诗神韵化。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文化决定论”切入,强调在汉语诗歌活动中,遵循人文逻辑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认同,不同于依循泛政治化逻辑对“想象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而汉语诗歌一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所缺失的正是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自觉认同,及与之相应的对“与汉语形式不可剥离的精神”的真切体认,这双重缺失,与把汉语诗歌语言同质化为西方语言、工具语言互为因果。在全球化的境遇中,超越“文化决定论”,在诗歌活动中重建“汉语文化共享体”的立足点,是文化多样性及与之相应的人类精神的无限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