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株植物上相邻的两片叶子不相重叠,这样,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互不遮挡,形成镶嵌式的排列,植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叶镶嵌”。“叶镶嵌”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从而增强光合作用。我以为,一所幼儿园正如一株植物,一个个教师就是这株植物枝条上的一片片叶子。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的,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互不遮挡,于是形成镶嵌式的排列,也被称为“叶镶嵌现象”。显然,从科学角度来看,叶片之所以这样排列,惟一的目的就是能使植物尽量多地承受着阳光与雨露,更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维系它的生存。植物的这种现象,对我们当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有着诸多的启示。著名的教育学家柯南特说:一个学校的质量,不是反映在一幢幢雄伟壮观的校舍上,而是反映在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上。显然,教师队伍的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要打造和管理好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不互相遮挡,于是形成了镶嵌式的排列,植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叶镶嵌"。"叶镶嵌"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受到阳光的照射,更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维系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一所幼儿园正如一株植物,教师就是这株植物的叶子,充足的"光源"、合理的"密度"、丰厚的"底肥"让教师之间互不压制,共生共荣,像叶片那样,都能拥有适合  相似文献   

4.
杨思存 《班主任》2003,(5):29-29
植物界有这样一种现象,植物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相重叠。这样,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互不遮挡,形成镶嵌式的排列,植物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叶镶嵌。叶镶嵌现象有利于每片叶子接受阳光的照射,增强光合作用。若把这一现象与班集体建设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会得到许  相似文献   

5.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6.
叶镶嵌现象与班级集体建设张道凡《植物学》告诉我们: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是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相重叠的。这样,同一个枝条上的叶片,互不遮挡,形成镶嵌式的排列。这叫做叶镶嵌。叶镶嵌的现象表明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这也有利于叶片接受阳光的照射,增强光...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已考了多年,这种命题形式的某些弊端也开始引起了各地命题的关注和思考,从2006年各地高考和中考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话题作已不再是唯一的出题形式。但是,无论是不再给出话题核心语的所谓的“新材料作”(这种所谓的新材料作与传统的话题作的相似之处是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章,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明确要求“以……为话题”,需要考生自主确立话题),还是限定体的所谓改进型话题作,大多还是承继了材料作和话题作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8.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次作文,我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课后择其一而作:一是以“健康”为话题;一是以“幸福”为话题:一是以“读书真好”为话题。要求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文体不限。两天后,作文全交上来了,但批改的结果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作文符合本次的要求: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11.
“作文修改”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常常是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如何改变这种劳而少功的现象呢?我认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治疗这一头痛的神丹妙药。  相似文献   

12.
邢瑞霞 《新作文》2004,(9):14-15
我校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期中试题的作话题是“爱”,试卷阅完后,我对全高二年级的360份语试卷进行了评析,作成绩很不理想。按理说,“爱”这个话题对高二学生来说是再好写不过的了。即使生活圈子很小的学生,他的生活中肯定少不了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师生之爱;爱国、爱生活、爱自然……但凡可以称为“爱”的情感。但凡和“爱”字相关的经历和事物,都在  相似文献   

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理解为灵活的思路,发展更新的思想来源于社会生活这股“活水”。在作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时笔头艰涩,无物可言,那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这股“活水”:为了扭转这种现象,使学生不断充实,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写作水平,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做好“开沟引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是当今高考作的“流行色”。众所周知,如果抛开所有作都有的“写作要求”来看,话题作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提示性的材料、命题人对材料的阐释过渡以及话题。从理论上来说。“材料——阐释——话题”三间应该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尤其是三的内涵应该在同一层面。不能出现任何的偏差,因为一旦有了偏差,就会对考生产生误导。这就是话题作命题的线性原则,也是话题作拟制的严密性的体现。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很多模拟高考的话题作。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甚至有些高考话题作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5.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作,不管是命题作,还是给材料作,抑或是现在最时髦的话题作,它们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对于作这种关系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前途和命运的“标尺”,我们也要捕捉到它的轨迹。为考生点亮这盏话题作的明灯。  相似文献   

16.
陈勇 《课外阅读》2011,(3):219-219
近些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的语文试卷,都出现了一个很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这种作文形式之所以能得到各地、各级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它打破了以往命题范同过窄的常规,使它具有“活”、“宽”、“广”的特点,能给考生一个较为广泛的、自由的协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教学存在着许多缺点:主题轻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泛、众口一词,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这与时代对教学的要求格格不入,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要想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关键是打破传统观念,在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使学生能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个性化作”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自1999年首次出现在高考语试卷上以来,以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要求开放、贴近生活等鲜明特点,备受好评。话题作已经成为高考语试题成熟而稳定的题型。但是,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通过2003年全国卷作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全国卷作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不难看出,重视考查学生思辨的关系型话题作已经格外受到高考命题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呈现出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立意宽泛等特点,这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同时,也给我们的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纵观全国各省市2005年中考物理试卷,可隐约看到:就像语文试卷中的“话题作文”一样,围绕一个物理话题而展开的序列试题——暂称之为“话题类”试题,正悄然出现,它是中考物理试卷上的又一朵新葩,必将成为中考的新亮点,它可广泛地考查学过的知识,既能学科内综合,又能学科间渗透,是新课标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