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国平 《文教资料》2005,(35):155-156
老舍抗战的力作《四世同堂》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从独特的文化心理学视角切入,以沦陷中的北平的一条胡同的居民群表现了旧北平在困境中灵魂的挣扎和觉醒,通过他们从“惶惑”、“偷生”逐步走向觉醒和抗争民心理历程,形象地展现了一部八年抗战史。《四世同堂》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当时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代呼唤民族的觉醒和奋起。老舍笔下的旧北平市民麻木、不觉醒,他们惶惑偷生,因循苟且,敷衍保守,显示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由传统文化的“精神负累”造成的民族弱点,同时,…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艺术史表明,对那些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文学大师。对那些在自己的时代,吮吸着民族文化的丰润乳浆,开出独特的花,结出硕大的果,成长为民族文化高枝大树的巨匠们的认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这是因为大师巨匠们的深刻、丰富;也是因为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3.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在四十年代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芦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时期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日寇铁蹄下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愚昧的顺从、麻木的忍让只能任人宰割,用血和泪反抗才有出路这一血写的道理,批判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北平文化中丑恶、麻木、愚昧、忍让等方面对民众的毒害,歌颂了慷慨救世精神高扬下人们为维护民族自尊而血沃沙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作者对抗战时期国民精神特点的审视和思考。小说通过几类人在外敌入侵时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结局,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价值批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老舍在视角流动切换中对叙述和人物语言的京味儿语言进行糅合处理,以人带事,从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从中显示出老舍在抗战时期对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的巨匠大师们中间,老舍是一种文化型的作家。在老舍的文学世界里,他执着而细腻地描写着的似乎是最常见的社会风习、民俗、时尚、思维习惯、行为模式、日常生活相,即使是反映抗战期间北平沦陷生活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也不例外。抗战时期在时代氛围的感召下,表现抗战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一个大体相同的艺术框架,即着重描写抗日的手段与效果,表现抗日英雄们的勇敢与坚毅,歌颂他们的爱国激情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四世同堂》表现了普通中国人在抗战中的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与觉醒抗争的精神风貌,在正反两种文化人格类型的比照中寻找建构足以复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理想人格的类型,以强化民族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战争中市民家庭离乱兴衰的描写,老舍传达了对中国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深邃思考.其中,维护传统家庭的延续是老舍的基本策略,这体现了老舍继承传统文化的一方面.但同时,他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暴露了难以弥和的矛盾,因而必须加以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四世同堂》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进行了由这种国民性弱点所引发的痛苦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四世同堂》表现了老舍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歌颂,对民族文化的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必须改造这种国民性弱点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揭露和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表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老舍自己所喜爱的作品之一。”(胡絜青《四世同堂》前言)近年电视台将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过,它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已经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可是,《四世同堂》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却未必是尽人皆知的。本文拟对《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作粗浅的探索,以抛砖引玉,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11.
"雅"和"俗"是一个从古延续至今的话题,是文人学士对文学艺术进行赏析和定性的重要概念。然而,"雅"和"俗"并不是绝对和割裂开来的。老舍以《四世同堂》为代表的家庭小说就在对国民性的批判、传统文化反思以及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中呈现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忧思--评电影《霸王别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王别姬》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影片以京剧艺术为独特的反思对象,描述京剧艺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展示古老京剧艺术斑斓瑰丽和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注重突出其在现实中的尴尬无力,尤其是京剧艺人间的同性恋悲剧对人性的扭曲,揭示出影片对传统文化的忧思和当代信仰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老舍对北京文化的关怀,是其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知道北京的美丽,熟悉北京人的生活,爱那里的一草一木,爱它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对北京的爱深深的影响到老舍的创作,他的作品语言是典型的"京味"口语,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普通的北京市民。老舍正因为太迷恋生他养他的北京,沉醉于那里的文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几组同类型人物形象,探析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人物形象书写的影响,归纳了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为研究异质文化身份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父亲写《四世同堂》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济 《重庆教育》2003,(2):43-44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小说中塑造最成功的有两类人物:一类是以个体劳动者为主的下层市民,《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  相似文献   

17.
《短歌行》写于赤壁大战前夕,曹军铁锁连舟之后。在一个月朗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曹操宴请众将。当晚,一轮明月从东方大江上一跃而出,慢慢升入夜空,平静的大江上闪着跳跃的银光。曹操看着这明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伪文化”现象泛滥,“新八股文”呈现燎原之势。在2007届的高考作文评改中,这种“虚、假、伪”的文风将一定会受到打压。然而,怎样把作文写“真”、写“实”呢?笔者认为,写好时评文,不失为使同学们摆脱“虚、假、伪”的文风,回归到写真事,抒真情的“务实”的文风上来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19.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从小处入笔,以细腻的笔法,逼真生动地叙写了北平沦陷后的一个小胡同中各色人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表现.他们的辛酸甘苦与悲喜结局,令每一个读着这本书的人为之落泪、扼腕与欢呼雀跃。更为可贵的是作能够超跃学作品真实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人物的生活的层面,同时从大处着眼,站在自觉的民族化反思的高度,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惶惑、忍辱、偷生、卖固求荣以及觉悟、抗争、自强、自斯等种种心理及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透辟的剖解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中年民族传统化的优质和劣质,从而能够扬长补短.走向自新。因作的这种化反思,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他作品难以比肩的思想价值与永不黯淡的指导意义。本试就作品对民族化的观照与反思.做一二絮言并求指正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老舍小说创作的关键词之一。站在文化的角度,他对于笔下的市民社会生活进行审视,以东西方文化的双向批判意识建筑老舍式独特的文化观。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的初期创作,30年代回国后的发展,一直到40年代在美国的创作成熟,他一直坚持着对于文化的批判原则,逐步发展完善自己的文化观。以老舍在英美两国创作的《二马》、《四世同堂》为例,着力分析梳理其文化批判意识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