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琰 《教育导刊》2010,(3):72-75
突发灾难事件常常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儿童与成人一样也会罹患PTSD的观点已逐渐为人们接受。本文就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特点及干预治疗进行介绍,试图为我国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后儿童PTSD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的重大灾难事件,可能会使经历者或目击者导致PTSD,给他们带来心理与精神上的创伤,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对PTSD的概念、易感人群、心理表现、心理干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地震、车祸等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幸存者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严重威胁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受灾儿童而言,PTSD更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识别汶川大地震中受灾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研究分析了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指出其与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的差异。对目前存在的针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12地震给灾区群众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文介绍了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区儿童心理创伤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发生时,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儿童不但亲身经历了大地震的恐怖场面,有的还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或其他亲人,地震使他们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本文从相关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测量工具和干预策略这三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以期促进灾区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地震给灾区群众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文介绍了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预测因素、评估工具、干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每年,总是有许许多多令人扼腕叹息的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这其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思想、心理出现了偏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危机四伏导致了层出不穷的家庭灾难。花样年华为何弱不禁风?孩子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有哪些迹象表明孩子的心理状况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9.
灾难事件虽然会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身心创伤,但也会不同程度地激发他们内在的复原力,发展出对抗灾难的勇气和智慧,并让他们获得自身的成长。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复原力能够直接降低PTSD,提升自尊,发展应对技巧和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激发灾后青少年复原力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促进危险因子、压力事件与保护因子之间的平衡。因此,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需要强调"优势为本"以及赋权的价值理念,坚持人与环境互动的运作框架,灵活运用多学科的工作方法,实施在地化和文化敏感性的心理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姚玉红,2008)。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对受灾者的心理行为影响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震灾害对受灾者的心理行为影响 地震是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属于群死群伤的不可抗力事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灾难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殊应激源(stressor),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大规模的集体的应激处境,它远远超过了受灾者和社区的应付能力,并使受灾者产生非常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地震作为灾难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心理危机是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对部分灾区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灾难后相关人群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初步建构了适合我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最终提供了一系列适合校园内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灾难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地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都会受到灾难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对灾难有特殊的反应更容易受到灾难的伤害。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鼓励儿童青少年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想法及情感体验,给予恰当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及早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认知、情绪、行为统一适应当前的生活。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是他们开启新生活的保障,灾难发生时我们关注灾区的民众,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帮助也包括心理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心理重建保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应激障碍(stress disorder,SD)是指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1]。两者有着阶段、严重程度、诊断标准等一系列的区别,同样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继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以震区心灵花园392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施测统合型房树人测验,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量表、一般健康量表(GHQ-28)和生活事件清单(Life events checklist)筛选不同类型群体进行方差分析,以研究震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房树人绘画特点。结果显示,分别有12个房子特征、11个树木特征和18个人物特征频率在三组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绘画特征评分者一致性较高,其中四川PTSD组画面丰富程度较低,消极绘画特征较多、积极绘画特征较少。研究得出统合型房树人测验能够作为评估和鉴别青少年PTSD的有效临床工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开发了一个应急计划建模、执行和管理的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可在灾难事件发生前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完成应急计划的实施。依据应急计划与业务流程类似的思想,构建工作流形式的应急计划。与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相比,该系统支持非结构活动以及资源管理,提高了处理灾难事件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应用到消防、公安等部门管理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等四类,这些因素对PTSD和PTG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尽相同。未来的研究可关注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机制、PTSD和PTG的关系及其在时间历程中的变化轨迹、PTSD和PTG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等议题。  相似文献   

19.
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应激理论有助于理解灾难对人身心的影响。个体对灾难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问题取向与情绪取向是主要的两种应对策略。对灾难应避免消极反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应对,国家亦应建立完善应对灾难和危机事件的心理援助系统。  相似文献   

20.
粘贴画疗法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几乎能使每个人经历痛苦体验,对于儿童的影响尤其严重.灾后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特殊的心理疗法,粘贴画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可以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得到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粘贴画疗法的形成过程、具体操作技术及实践意义,以期帮助儿童摆脱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