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即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
刘伟杰 《考试周刊》2010,(28):178-178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问题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  相似文献   

4.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冯辉梅 《教师》2008,(9):40-41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素质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级各类观摩课、示范课乃至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还没有从理念上、策略上、方法上充分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7.
谢文丽 《广西教育》2011,(10):54-54
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流于表层和形式。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学习,把“问题”看作既是学习的动力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学习的起点,是贯穿在学习全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当前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高度评价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  相似文献   

9.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生命力的课堂,即使教师的课上得再精彩,学生们也是收获甚微.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而且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讨论、回答和质疑问难都应得到鼓励,让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得到鼓励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习方式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让这些问题成为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姚俊艳 《现代语文》2006,(11):57-58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语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活动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科学新课程的今天,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好奇的萌芽,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奇先导,使学生产生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问题意识"中发展提高和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好奇的萌芽,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奇先导,使学生产生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问题意识”中发展提高和自立自强。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4.
潘龙 《教师》2010,(17)
一、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问题性",即强调质疑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质疑和问题来进行学习,把质疑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质疑,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  相似文献   

16.
<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课型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起点、动力和源泉,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学习。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越来越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实验演示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1.能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所在.问题意识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12)
近年来,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这点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且要求“探究式学习”思想不仅局限在教材要求的探究性实验学习过程中,而必须贯穿于整套教材的学习中,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是探究的起端,要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