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来,为了应对传媒竞争,各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使出十八般武艺进行新闻策划,避免新闻同质化。广义的新闻策划应当是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含传媒发展策略、传媒营销策划、内容管理策划等,通常的新闻策划主要针对新闻报道而言,指提炼新闻点,由点带面,通过系列新闻稿件宣传,突出某个新闻点。  相似文献   

2.
刘倩 《新闻窗》2014,(3):14-15
新闻策划是抽象的,它是挖掘、设计新闻报道的一种特殊方式。然而,新闻策划有它自身的规律,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很多稿件以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一个新闻点,以求达到新闻报道有效传播及传媒价值。  相似文献   

3.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人们读到一篇精品、好稿,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读到它会高兴得爱不释手,总想多读几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可读性,非细细地品味一番不可。为什么可读性强?因为文章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声、有色,而且通俗、有趣;写得活泼,有现场感,让读者好像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4.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X):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5.
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之类。应用到新闻中,则指在采编过程中随意记录下来的具有新鲜内容的短文。近几年,手记巳被众多的新闻传媒采用。 《人民日报》1995年九十月份推出的一组“信手拈来谈变化”的稿件便是较出色的手记。人民日报华东版在一段时期则专门开辟了“稳身人手记”的专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的几家报纸在1995年两会召开期间也都既采用了“手记”的形式进行报道。 既然手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存在,它也就拥有自身的采写规律。从体裁上来看,它不同于见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的播出必须经过新闻编辑这一重要环节。就是说初选的稿件必须经过处理才可广播。本人结合工作实践,略谈一下广播新闻稿件的处理步骤及处理方法。一、新闻稿件的处理步骤:1.审读。从头至尾阅读初选稿件,看它的主题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是否正确鲜明,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看它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一我们的报纸在为谁服务这是我们在谈稿件选择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众所周知,都市报是市民生活报。那么它的读者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自卫报》在2009年期间数据新闻报道的实践后,《纽约时报》等国外传媒机构也组建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报道团队,使得数据新闻报道这一新的报道形式得以开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数据新闻,它的出现使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使新闻的发现、报道、呈现更迅速精准,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文章从数据新闻本身的优劣势出发,对于数据新闻带来的双重影响进行论述,提出了数据新闻和传统新闻的博弈关系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在新闻传播领域里一种新兴的新闻呈现方式,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代表着新闻传播的一种可能的未来,而这一形态的出现对于传统记者而言则面临着新的角色改变。本文试图对数据新闻做一简要勾勒,并介绍其对公众、传媒、新闻记者的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是近年来学者专家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它不仅展现了数据信息量的大幅度增长,而且也预示了数据新闻学对未来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很多新闻媒体已经使用数据来对新闻进行全面的报道,这既是新的传媒方式,也标志着大新闻时代的到来。而数据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的较为重要的分支,它对新闻从业者编辑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数据新闻报道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加工和数据呈现三个阶段,并按照不同阶段对编辑能力进行能力重构。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已逝去的20世纪,无疑是世界新闻传媒发展最为迅猛、影响力最为广泛与深刻的100年。这100年间,构成新闻传媒大家族的各种媒介一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电影、网络以及在此之前已经问世的报纸、期刊、通讯社,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世界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传媒穿越世纪风云也一路行来。  相似文献   

12.
王辉 《青年记者》2012,(26):44-45
集纳式新闻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它对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报道效果、活跃版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闻编辑学中,集纳又称"集中编排",就是将若干条内容相关的稿件集中在一处刊登。集纳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编辑方法,虽然它也是若干稿件组成稿群,但这种组合并不像专栏组合那样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新闻传播行为由事实——新闻报道者(传媒)新闻接受者(受众)三个要素构成。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相对应的正反两组四种信息不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多种媒介融合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进行行业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在众多广播电视传媒工作中,新闻编辑工作是较为重点的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应用大量的新闻编辑技巧进行新闻稿件的加工和处理,从而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严肃性。因此,本文对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使用的编辑技巧进行了研究,从而给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新闻爱好者》2008,(7):100-100
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传媒的一种时尚——它不仅是对国际传媒的借鉴,也是对当今社会心理欲求的回应。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媒体上模式化的硬新闻大大减少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犯罪新闻、灾害事件频频出现,原本不成气候的体育、文娱新闻一变而成各大媒体的重头戏,名人趣事、花边新闻等更是随处可见。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写法提倡硬新闻软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追求趣味性,业已成为新一代新闻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周伟 《今传媒》2012,(2):150-151
"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编的新闻作品《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载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这一新闻稿件的采写和编辑过程,最深切的体会是,对重要新闻必须努力开掘它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阳 《编辑之友》2015,(7):61-66
新闻敲诈是对媒介话语权的异化,对异化过程的探究有利于揭示新闻敲诈的深层原因.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新闻敲诈是新闻腐败的表现形式,它折射出媒介话语权具有权力与权利叠加的特性,这一特性助长了记者对媒介话语权的滥用.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新闻敲诈侵蚀了传媒话语权的公共性和公开性.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新闻媒体位于政府与民众之间,这一中间人的身份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前提,这也正是新闻敲诈在世界新闻史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周伟 《报刊之友》2012,(2):150-151
“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惠鑫 《新闻传播》2006,(9):63-63
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博客这种新型传媒方式的兴起,平面媒体的信息源空前丰富,如何选取可用信息、如何选取新闻稿件,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但和新闻稿件相比,新闻图片的选择标准更加难以确定。一位同行说过,一个好的新闻图片的标准应该是:看一眼就能够看清楚,看一眼就能够记住,看一眼就想仔细地看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