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董斌  郑原 《新闻知识》2006,(9):63-64
一、新闻作品版权的定义与权利内容新闻作品版权,即新闻作品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新闻作品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里所说的新闻作品,不包括纯粹的时事新闻,因为时事新闻多是对新闻事件是简略描述,其中作者所付出的独创性的智力活动较少,因此法律排除了作者对时事新闻版权的享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除时事新闻之外的其他新闻作  相似文献   

2.
朱巍 《青年记者》2017,(6):29-30
眼下,新媒体内容制作的开放性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已经使自媒体成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不过,新媒体中的新闻作品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媒体融合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作品并非没有版权 现在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新闻作品本身没有版权可言.其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时政类新闻合理使用的规定;二是关于社会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的理论基础,时政类新闻属于公众知情权范畴,不应予以版权保护.笔者对此不敢认同,理由如下: 首先,从立法目的来看,著作权法体系中的“时政新闻”应该指的是事实类新闻,主要是对新闻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纯粹事实性质的描述.实践中,这类纯粹事实性描述的新闻信息占的比例并不大.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社会更关注的是事实类新闻背后的信息,诸如事件背景调查、深度访谈报道、人物报道、事件评论、专家观点等.这些新闻作品的成分比较复杂,大都是基于新闻事实性描述基础上的深入加工,不能按照著作权法体系的时政类新闻标准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新闻作品版权纠纷日益增多,新闻侵权手法花样百出,不断侵蚀着新闻原创者的创作积极性,侵害着新闻原创者及新闻媒体的合法权益.新闻作品版权保护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措并举,司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出台新闻版权法;自媒体平台强化监管,提高主体责任意识;新闻聚合服务平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双赢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作品版权保护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关乎到新闻传媒业生态圈的健康与否,也关乎到媒体融合能否顺利推进,甚至关乎到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为深入研究我国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情况,《传媒》杂志特成立了课题组,并设计了调查问卷,采访了相关媒体,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我国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于推动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6.
一、版权登记引发的版权问题随着公民版权意识的增强,一个新的保护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新闻作品的版权登记。经过版权登记是否就能够有效保护新闻作品的版权? 2003年6月18日,辽宁省版权局版权法规处的工作人员来到鞍山,为雷锋生前战友、摄影家张峻拍摄并珍藏的200余幅雷锋照片办理了版权登记手续。对于张峻同志为雷锋照片进行版权登记的行为,各方人士看法不一。辽宁省版权局考虑到张峻维护版权精神可嘉,授予他"依法维权先进个人"。张峻因此成为辽宁省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人。而2003年7月14日,一篇题目为"雷锋战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基本情况,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新闻作品版权侵权与防范》课题组特设计了《传统媒体新闻作品版权保护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设定为报社、期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新闻单位。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5日—2016年5月22日。通过新浪网、微信朋友圈、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发放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71份,有效问卷360份,具体情况及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数字水印及其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数字水印的概念,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对数字水印技术的特殊要求,典型的数字水印算法。提出一种利用数字水印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协议。该协议可为版权人提供版权所有的证据,并能确定作品的每一个拷贝的来源,从而达到阻止非法拷贝的目的,实现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的势头锐不可当.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数字化的传统作品形式,还是直接创作的数字化作品,其版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后,对版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对困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版权保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彭兰 《出版广角》2015,(4):75-77
网络媒体技术的大发展,改变了新闻作品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借助于此,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隐秘化,新闻作品版权的保护举步维艰。文章从这一媒介现实出发,在新闻作品版权客体范畴确立的基础上,以其矛攻其盾,从“网页快照”“深度链接”两个角度进行侵权认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数字时代下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品版权的追溯保护高凌瀚国家版权局在1993年4月发出《关干为特定目的使用外国作品特定复制本的通知》(第28号文)。该文件对于《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第十七条应如何解释,加以说明。这个《通知)}涉及面十分广泛,应当引起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新闻网站中的著作权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因特网上提供新闻信息的网站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新浪、搜狐等大型商业性网站;其二是传统媒体上网,如新华网、人民网等;其三是由传统媒体联合组成的大型新闻网站,如上海的东方网、天津的北方网、广州的南方网。除此之外的商业网站、政府网站、个人网站相较于前三者,刊载新闻的功能要弱许多。本篇主要讨论后两者的著作权问题,因为只有这两者才具有发布新闻的权利,商业网站只有通过与新闻网站合作的方式才能登载新闻。[1]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是指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个事件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获得最好的新闻宣传效果。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策划的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陈海英  于金辉 《情报学报》2002,21(5):598-602
我们提出一种过程式多媒体作品版权保护技术 ,即把绘图过程中的操作记录下来构成作品标识 ,作者通过重复该记录的各个操作可以再现作品的绘制过程来证明版权归属。由于作品标识与作品是分离的 ,所以它具有优良的抗攻击能力和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陈星 《青年记者》2021,(12):93-94
数字技术激发了新闻作品传播权扩张需求,其原因在于复制权已被新型数字传播方式架空、传统新闻出版者的汇编作品著作权瓦解、新闻传媒产业传统利益分配机制失灵.创新保障新闻作品传播的版权规则,包括:基于平等原则设计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转载规则、设立新闻出版者权作为新型邻接权以及创新新闻作品著作权管理运营规则.  相似文献   

16.
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技术的利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字作品的产生、传播和使用带来诸多问题:侵权、防范和保护。主要评述版权保护的法律措施和技术措施,尤其介绍目前各种技术措施的原理和特点,剖析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和其本身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孤儿作品的保护和使用已成为版权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寻求解决方案,许多国家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就孤儿作品的保护和使用,现已形成扩展性集体授权、非自愿许可和责任限制三种主要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孤儿作品的认定、合理使用和权利救济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规定,对完善我国孤儿作品的版权保护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小兰 《新闻知识》2012,(3):82-83,79
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加强对网络传播作品的版权保护显得尤为必要。加强对网络传播作品的版权保护,是平衡网络空间利益、促进网络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是打击网络盗版、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所必需的,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所亟须的。  相似文献   

19.
想象在新闻写作中的功用之一,是创造一种新闻写作氛围。新闻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不是机械活动,不是不需要任何心理情绪就可以进行写作的。有了好的写作氛围而写的新闻,比之在那儿“挤牙膏”写的新闻有可读性。作者在采访新闻时,有两个思维过程交叉进行;逻辑判断过程、审美判断过程。前者是对于新闻社会价值的权衡,后者是对于新闻美的审视。仅有前一个过程,只能写出传达信息的新闻而不能写出美的(可  相似文献   

20.
想象在新闻写作中的功用之一,是创造一种新闻写作氛围。新闻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不是机械活动,不是不需要任何心理情绪就可以进行写作的。有了好的写作氛围而写的新闻,比之在那儿“挤牙膏”写的新闻有可读性。作者在采访新闻时,有两个思维过程交叉进行:逻辑判断过程、审美判断过程。前者是对于新闻社会价值的权衡,后者是对于新闻美的审视。仅有前一个过程,只能写出传达信息的新闻而不能写出美的(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