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靖 《中国广播》2016,(10):94-95
近年来,网络直播发展迅速,境内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已达150余家,用户规模超过2亿,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过亿、月活跃用户超千万,高峰时段部分“房间”用户数可达数万人.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突出的安全问题:一些平台传播色情低俗信息,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个别平台存在色情表演、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网络环境,危害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2.
王贞瑾 《传媒》2018,(5):52-54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规模呈现井喷式扩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4.22亿,年增长率最高,达22.6%.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间大约有3000多个直播"房间"同时在线,用户数可达200多万人次.业界普遍认为,网络直播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然而,随着网络直播平台不断爆出主播行为失范等新闻,2017年4月14日,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等主流直播网站的涉黄涉暴行为进行了处罚.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人们在讨论网络直播平台"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网络直播平台发展过程中针对失范行为的引导与规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蕊 《传媒》2018,(8):47-48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58.2%,2017年全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8亿,增长率28.4%.从直播的形式多样化与直播领域的粉丝聚集效应都能够直观地看到受众对这一媒介形态的关注热度.就传播优势而言,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等鲜明特征,获得了广大网络用户的喜爱,并在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然而,其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如直播平台的内容良莠不齐、违规现象层出不穷,等等,给直播行业的全方位发展带来了负面作用.其中,水滴直播因屡遭曝光、投诉,而备受公众质疑,最终于2017年底宣布永久关闭.基于此,笔者主要以"水滴直播"为例子,研究网络直播平台在爆炸式增长的背后存在哪些危机,并如何转"危"为"机",以期为直播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而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也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新的契机.本文将借助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山东潍坊交警直播执法为例,从微观角度对政务直播中政务"主播"与用户互的动行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兴交互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需求,对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让网络直播平台更好地了解网络直播用户的采纳特征,帮助平台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方法/过程]基于TAM和UTAUT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针对典型群体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的是感知交互性,其次是用户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性对网络直播用户使用意愿产生负向影响,社会因素对使用意愿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凯 《传媒》2017,(13)
2016年,"网络直播"在互联网界掀起了一阵热潮,"观看直播"成为网民生活中一件新奇而又时尚的事情.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数的47.1%.网络直播于2015年初步形成,在一年之内便俘获了近半数网民的关注,这足以展现出网络直播在互联网经济世界中的强大影响力.相应地,各种直播平台也吸引了资本的涌入,几乎一半以上的直播平台都融资成功,斗鱼直播、花椒直播、触手直播等更是获得了数亿元的投资.庞大的用户群决定了网络直播繁荣的下限,而资本的投入则决定着其进一步发展的上限,在这两者之间,网络直播市场的认识和运营方式则直接影响着直播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生命力,是网络直播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在网络直播热潮的背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始终困扰着网络直播的发展,出位、色情、暴力等诸多消极行为混杂其中,使得社会上对网络直播的质疑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2016年,随着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进军网络直播行业,网络直播形式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拓展,其发展涉及娱乐、传媒、游戏等诸多领域,正式迎来了"网络直播元年".2016年平均每三日就会诞生一家网络直播平台.另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接近一半的网民都会接触直播,直播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杨 《青年记者》2017,(5):22-23
网络直播行业现状 1.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猛.网络直播是新兴的社交化娱乐行业,目前中国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接近200家,用户已逾两亿.自2014年亚马逊以9.7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游戏网站和社区Twitch后,网络直播在游戏中发家,其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扩大,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业.2015年,Twitter和Facebook两大社交网站开放视频直播功能,2016年5月13日,微博也跻身视频直播行业.自此,全球三大社交平台全部进驻网络直播,加之国内先行取得成功的如斗鱼、虎牙、映客等直播平台,网络视频直播这个大风口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1.
因传播技术的推动、受众环境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视频直播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用户需求导致的一味低门槛,也给网络视频直播带来了众多不利影响,如收益模式单一引起的平台数字造假,更为严重的是平台充斥的大量暴力色情内容.本文试图探讨在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下,网络视频直播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政府、平台、网民的联动督查下实行引导规范提出建议,希望对网络视频直播的更好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内网络直播平台"斗鱼TV"为例,采用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性地分析受众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现状.研究发现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男性受众多于女性受众.接近半数的受众通过手机APP使用直播平台,且通常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较为完善的场合使用的几率较大.不同性别受众对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认知印象并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呈现消极化态势.  相似文献   

13.
袁丽媛 《青年记者》2017,(11):67-68
2016年11月发布的《2015-2016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提到,发展如火如荼的移动网络视频直播成为关注热点,越来越多的手机网民成为移动视频直播用户.①2016年被称为网络视频元年,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下面,笔者对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直播模式的特殊性,实践中存在平台对直播内容监管力不足,直播的即时性使“通知—必要措施”事实上无效,权利人举证能力有限使平台责任难以认定等问题。对此,可以从完善平台与用户协议规则、构建即时巡查和举报处理制度以及优化举证责任公平分配之标准等维度,对网络直播平台版权责任的认定规则进行重构与续造。  相似文献   

15.
鲜宁  张静 《今传媒》2017,25(11)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新媒体全面发展和普及,网络直播平台可谓风头正劲,其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同时由于利益驱使,不少网络直播充斥着低俗、色情、暴力、广告、伪慈善等乱象,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围绕网络直播乱象为例,分析了网络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乱象成因并列举了一些直播失范现象,试图探寻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伟 《青年记者》2017,(2):81-82
近几年,UGC由博客发帖逐步发展到移动视频直播,直播平台逐渐走红.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为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①用户通过视频直播进行的自我呈现对其社会资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6年,明星纷纷加入视频直播阵营,以多元的自我呈现策略,完成了对其社会资本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16年,网络直播绝对是文化产业创新的热门标签.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视频直播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竞争异常激烈,其中YY Live格外显眼.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的直播生态环境和商业模式的研究,发现其"平台+公会+主播+用户"的模式建构了比较完整稳定的直播生态链,而这一闭环生态链的催生正是资本、移动技术以及观众三方需求的耦合.同时,对于网络表演业乱象的治理,也应该把握这一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佳宁 《东南传播》2021,(11):149-151
2021年4月份,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根据当时的直播需求,设计了基于"海博TV"直播平台的网络直播方案,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了多维度的全网传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罗奕  施雨欣 《传媒》2021,(21):46-48
当下,新型主流媒体已成传统媒体的建设目标,各地城市电视台结合自身特点及互联网属性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具备用户思维,网络直播的出现则为用户思维提供了支撑.福州广播电视台布局网络直播,打造"攀讲V直播"全媒体节目,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从用户思维的角度切入,剖析"攀讲V直播"的运作模式,以期为城市电视台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海涛  段京池 《中国编辑》2021,(5):54-57,61
随着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试水"直播,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文章以淘宝直播平台128家出版企业在2020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的直播营销状况作为调查样本,分析当前我国出版企业网络直播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出版企业开展网络直播营销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营销新形式、利用直播平台"推荐位"做好预告和观众召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