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被称为“投资媒体年”的2001年年终期间突然休刊,无疑为投资者和媒体提供了一个意外但却是适时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7天的春节假期,电视、广播、网络,上演了一出让人应接不暇的大戏。预料之中,电视又一次成了演出的主角。广播则利用自己传播方式的优势,牢牢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不甘寂寞的“第四媒体”——网络出人意料地频频在电视广告中亮相,收获着点击率的大幅上升。报纸,却悄悄地退到了幕后。据邮政部门提供的春节休刊通知和记者了解,春节期间,除《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等寥寥几家都市类报纸仍坚持出报外,绝大多数都市类报纸采取了休刊、部分休刊或减版的策略。都市类报纸,缘何高挂免战牌?自从“长假”政策出台后,业内人士对于如何做好假日文章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讨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春节假期中,不少都市报休刊,新媒体成了大家角力的平台,也成了检验报道是否符合新环境下新闻传播规律的好时机.毕竟在平时,纸质媒体即便能和读者面对面,也难以把关注度转化成具体数字.我所供职的媒体也是这样,停纸不停报,停版不停人,记者在假期兼顾采访,只不过稿件刊发全部集中在了新媒体上. 过去,因为难得休刊,春节是很多编辑记者最放松的时候.最近几年却大不相同,传媒格局突变,媒体加快转型发展,在假期不仅不削弱反而利用新媒体加强新闻报道. 那么,在内容转型方面,媒体到底该怎么转?笔者认为,独到的新闻叙述、独特的融媒呈现、独家的推送渠道,三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猴年新春7天长假中,上海《新民晚报》不休刊、不缩版,热心为读者奉献出新鲜及时的新闻、精彩纷呈的“春节套刊”,与广大读者同庆同乐共度猴年新春,赢得读者的欢迎和赞许。春节前夕,许多报纸沿袭多年老传统,纷纷登出春节期间休刊或缩版的《告读者》。然而,《新民晚报》却于1月17  相似文献   

5.
武斌 《青年记者》2016,(5):32-33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做新闻?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融合思维、复合型业务能力对于今天的记者一个也不能少. 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在“两微一端”融媒体的传播场域,众声喧哗、信息嘈杂,“公民记者”和“社会媒介”鱼龙混杂,因媒介素养的缺失,传谣造谣现象频仍.  相似文献   

6.
新千年的第一个“五一”带给了人们7天长假。恰逢北京的春天,鲜花盛开、绿草如茵,万千的北京人或携妻带子驾车郊游、或呼朋唤发把盏聚会,或远走高飞游历名山大川,寄闲情逸致于湖光山色之间。而北京的新闻工作者们却几乎与此无缘,他们或是奔波于基层采访,或是伏案精编细作,印刷机照常轰响,编辑部彻夜灯光……新闻媒体用辛劳的身影告别了“节日休刊”时代,迎来了“假日新闻”时代的到来。新闻无假日据统计:我国每年法定的公休假日已达到114天,是世界上享有较长假期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劳动者每年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是在岗位上…  相似文献   

7.
<正>春节,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团圆”“长假”“回家”,是万家团聚、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传统佳节。然而有一种人在网友热议除夕是否放假时,考虑的却是长假期间哪几天值班、做什么选题、如何用融媒体方式完成“新春走基层”的任务。他们就是在每个节日都恪尽职守、紧张忙碌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8.
所谓“媒体核心价值观”,即媒体的基本职业理念。媒体是做什么的?媒体是服务于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的社会机关。形成规模的媒体,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新闻传播业。公众需要新闻,媒体及时、真实地提供新闻,让公众满意,这便是媒体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春节期间,一些党报坚持出报,如大众日报就在众多纸媒休刊放假之时隆重推出“金鸡唱晓”春节特刊,给读者讲述一个个重真情、尚大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闻故事,为广大读者的年饭添上有滋有味的精神食粮.浏览“金鸡唱晓”春节特刊,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江龙宝 《新闻记者》2008,(10):21-21
逢年过节,各行各业都要放假,报纸杂志也不例外,大多数报刊缩版甚至休刊,尤其是像春节、国庆节等长假,更是如此.对此,订户通情达理,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1.
纸 质媒体如何面对电子媒体的冲击?这是一个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作为地方中小媒体 ,地方晚报在未来的发展中再也不可能像原来那样按部就班闲庭信步 ,生存的危机与压力将变得越来越大 ,已经踏入了市场的地方晚报如何应对?《姑苏晚报》立足地方 ,把“地方”新闻做强做大、做深做透 ,以时效性和独家性为突破口冲出重围 ,成为苏州广受读者欢迎的地方晚报。积极“布网”组织“耳目”地方晚报之于地方新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尽管外地媒体不断涌入 ,但对苏州这样一个城市来说 ,晚报对地方新闻有着比较多的“专利” ,毕竟同质媒体还不是很多。一…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京华时报微博宣布其纸版将于明年休刊,由此唱衰纸媒之声再掀波澜.在新的媒体生态下,不仅都市类报纸面临生死考验,党报也面临转型的压力.2014年,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媒体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现实的媒体格局,更倒逼党报必须加快从媒体相加到相融的步伐.今年10月14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江西日报社调研时,重点考察了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的情况,并叮嘱要不遗余力建设好“中央厨房”,真正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达到由相加到相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秀 《新闻传播》2010,(6):167-167
近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广大媒体的重视,也引起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民生新闻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地域主流媒体的地市报,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新闻”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它被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而做的努力。此后十几年内,美国在“公共新闻”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6)
2015年"十一"长假中,国内26家都市报宣布假日休刊,并在长假期间继续通过新媒体手段播报新闻。这一态势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种种争论,甚至过度解读。在我国,报纸出现不久就已出现节假日休刊,外部环境和报业自身因素共同作用使这一现象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特点。通过对这一现象及成因进行梳理,对照今日情形,可以看出,没必要对假日停刊现象过度解读。都市报走出发展困局绝非假日不停刊、极力维持全年出版就可以实现,并且,认真研究报纸假日停刊后的媒介市场,将有助于寻求报纸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吴薇 《青年记者》2016,(34):52-53
近两年,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纸媒的发展遭遇瓶颈,一些报纸宣布休刊.面对这样的形势,北京晚报新媒体推出的电子号外,抛弃了印刷这一纸媒呈现的方式,尝试了另外一条媒体融合之路. 在媒体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希望把报纸换一种样式呈现给读者,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做一份不一样的“报纸”.大家集思广益,目标越来越清晰,最终形成推出电子号外的创意.电子号外,即将封面化的报纸号外版面转换成图形,在新媒体上推送,用手机即可接收阅读.电子号外与网站新闻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子号外保留了报纸的形态——报头、号外字样、日期、标题、图片和文字,却又不采取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号外是“报纸版面设计+精美图片+醒目标题+简洁文字+网络传播”的新型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99年9月开始实行“十一”、“五一”长假制度以来,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并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与火热的假日经济相比,我们的媒体市场这些年来却始终不温不火,不冷不热,演绎着冰火两重天。忽视长假市场和长假期间人们阅读需求的变化,沿袭以往假日报纸拼凑版面的简单化处理方式,是我们必须面对并正视的问题。今年国庆期间,新华日报通过精心策划报道主题,在引导、服务、监督上很下功夫,以和谐发展的理念策划报道主题,报道长假新闻,以新颖独特的版面元素表现假日报道,在赢得读、争得市场的竞争中争取了主动权,为党报假日新闻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国庆长假已成过去,但新闻媒体对假日报道的探索仍会延续。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9,(4):7-7
据东方早报:继《球报》、《南方体育》之后,又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媒体宣布了与这个舞台的告别。从2009年3月10日起,《中国足球报》(新闻版)暂时休刊。自身经营问题,中国足球水平持续下滑.综合媒体和网络的冲击……这都成为体育专业媒体难以为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的必然性 2014年10月27日,上海《新闻晚报》宣布停刊;此后,一些曾经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报刊也陆续休刊停刊.《九江晨报》在停刊《致读者》中写道:“发明火石的时候,没有人质疑燧人氏钻石取火的意义;打火机生产出来的时候,也没有人质疑火柴的意义.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阶段都不是独立存在,谁也挡不住历史的巨轮前进的脚步……晨报虽去,新闻不死.”正如火对人类进化、发展的价值一样,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必然随社会进步发生变化,但价值依旧,依然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0.
拥有“报纸质感+网媒酷感+移动传播渠道”的电子号外,也许是纸媒的另一片待垦疆土. 2015年对传统媒体而言可谓百感交集.一方面,媒体融合貌似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是报刊跌入寒冬:《长株潭报》《上海商报》下半年黯然休刊.而2015年12月31日,更有《今日早报》《都市周报》《九江晨报》集体道别.尽管每一家停刊的报纸都在敬告读者中说着类似“新闻不死”“没有离开”之类的话,但纸媒人心里总会掠过一丝悲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