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舆论传播中呈现出若干焦点事件同步传播的特征,具有舆论传播的即时性、群聚化、去中心化、自净化等传播特征,微博舆论传播超越了传统人际传播的界限,使舆论呈现累进式的升华,越来越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范畴。但是,由于信息链条碎片化,加上信息发布的权限放大,把关权力的下放,信息的无限递增,给主管部门对某一事件的信息搜集和研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的传媒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时期。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产、传播方式,重构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传统把关的失效、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下降、大众传播转向精准传播成为传媒舆论工作的新特点。此外,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舆论引导的变革,包括新闻传播的碎片化、舆论引导反应的机动化、舆论引导的个性化。在新形势下,应合理将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人机协作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同时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更好地引导舆论、把控传播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传媒肩负着信息传播与引导舆论的职能,在其生存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媒介的多种畸变。比如舆论一律,比如去主流化传播。前者混淆宣传与传播的本质,片面强调媒介的教化功能;后者则无限放大媒介的单一传播功能,以信息的碎片化、娱乐化、低俗化消费来主导媒介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魏景霞 《新闻界》2012,(7):53-56
微博传播在微观上主要体现在技术-社会互动下的低门槛,信息传播方式的拓补化结构,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无中心化,以及传播偏好上的泛娱乐化.在宏观上,因为传播信息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微博舆论和传统媒体的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微博舆论的形成也更加复杂化,相应的对于微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也呈现网络化和泛控制化.只有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不同层次上的特点,国家和公民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5):31-35
本文从央视东莞报道引发的舆论风波出发,分析信息传播背后的深层逻辑:央视三重角色引发的价值观冲突、多元化传播平台对舆论的离散效应、央视官方背景引发的系统性对抗式解读、民间话语对官方话语的解构与重构。两个舆论场的存在,使舆论引导的无力化成为常态,长此以往将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威信。在分析当下舆论场上多元舆论主体话语权争夺情况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融合两个信息场和两个舆论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以信息的滚动性和聚合化的特点,借助于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用户对社会新闻、事件、观点发表的评论、意见的集合就是微博舆论。本文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优势反应和群体极化理论,对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上升为意识形态论争的频率加大,公众舆论泛政治化、泛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准确分析和把握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面临的舆论现实困境,尤其是对噪音与非理性因素的舆论治理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ChatGPT可以在舆论分析、情感识别、信息过滤、风险预测等方面为政府和企业的舆论治理提供支持。ChatGPT的发展为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将对新闻传播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实践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1.
张凯 《现代视听》2012,(6):29-32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缺失现象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有新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的舆论审判和网络暴力等现象均与信息被媒介化有关,正确把握媒介的定位和新闻传播的原则将会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社会发挥积极的新闻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佳 《新闻界》2012,(5):42-46
网络舆论的本质是公众诉求与意见在互联网中的全方位映射与多角度重组.网络舆论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生态学理论的视阈下,网络舆论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舆论信息资源、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和信息规制者,以及物质技术硬环境、社会人文软环境等因素构成的生态整体.这些对舆论信息传播、发展、扩张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因子,在系统的发展与运行中形成了信息汇集与传播、协调与优化、调节平衡等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方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效果扩大化、媒介联动化的特征,但是当突发事件爆发,媒体应对的实际操作时,却多有误区,表现在当事方封堵信息,设置报道障碍;信息发布迟缓,舆论应对不力;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技巧薄弱等方面。因此,转变应对观念,及时主动公开信息,搭建网络平台,与网民有效互动,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情发展,加强媒体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并强化监察评估,构建舆情问责机制,便成了媒体应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方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效果扩大化、媒介联动化的特征,但是当突发事件爆发,媒体应对的实际操作时,却多有误区,表现在当事方封堵信息,设置报道障碍;信息发布迟缓,舆论应对不力;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技巧薄弱等方面。因此,转变应对观念,及时主动公开信息,搭建网络平台,与网民有效互动,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情发展,加强媒体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并强化监察评估,构建舆情问责机制,便成了媒体应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时代,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舆论圈层化现象愈发凸显。然而,圈层化对网络舆论而言是把双刃剑。在现有的理论、技术与运行逻辑下,一方面,技术赋能的圈层化为网络舆论提供了“圈”“层”并行的传播路径,且不断衍生出了圈层舆论、圈层传播,以及圈层文化等新的圈层形态;但另一方面,圈层化也诱发和加剧了对抗性网络舆论等乱象,冲击了既有的舆论生态。对此,本研究建议从自律与他律的双维视角出发,在遵循和完善制度规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互联网平台内在活力,有效发挥政府主体间性作用,不断尝试构建网络舆论圈层化有理、有效、有序传播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刘娜 《采.写.编》2022,(12):111-113
宏观上,在民主政治推进、文化经济形成、后现代主义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舆论趋向泛娱乐化;微观上,人本能的娱乐需求、生活高压下的减压反应和企图在互联网场域中通过“表演”获得认同的心理使得舆论的泛娱乐化现象日渐凸显。舆论的适度娱乐化有利于信息传播与情绪释放,但过度的娱乐化将解构严肃议题,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因此,在对舆论娱乐化的引导中,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各方应压实自身责任,个人应加强主流价值观建设,三方形成引导合力,共同打造健康、可持续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20.
郝雨  吉敏 《当代传播》2020,(2):41-44
智能化媒介条件下,网络舆论时常发生非理性暴涨。而对这种隐含社会风险的舆论加以引导及有效控制必然要依赖相应的技术。道金斯首创模因概念,称其为文化的"复制基因",采用模仿与复制等非遗传方式将一些观念、想法加以传播。高速、匿名且能存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模因传播的首选媒介。在网络模因的传播机制中,需要经过信息同化、记忆、表达与交流传输四个阶段。由于在传播形式、内容和机制上都具备高度相似性,模因常常充斥于非理性的互联网表达中,助长了负面的舆论影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模因传播机制切入,对如何控制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