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报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但就在这个时候,由中南传媒集团主管、潇湘晨报独资创办的《快乐老人报》却于2009年9月28日正式创刊.《快乐老人报》逆流而上的创举,体现了其创办者长远的市场目光与开拓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其危机意识. 目前,《快乐老人报》发行量已突破130万份,成为我国老龄类媒体发行量第一的报纸.《快乐老人报》的成功,可以说,是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创新成就了百万《快乐老人报》,这些创新也使得老人报不老,反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创新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世军  贺银河 《传媒》2020,(1):28-30
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老年文化产业集团,《快乐老人报》在纸媒寒冬中逆风飞扬,成功走出一条“先办媒体再办实体”“由运营媒体到运营人群”之路。《快乐老人报》快速崛起,得益于其有一套暗含了《孙子兵法》强调的“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的“孙子兵法”。《小趋势——万亿老年市场窗口期悄然到来》全面、系统、权威地披露了《快乐老人报》的“孙子兵法”,希望为报媒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钢 《传媒》2019,(13):14-15
创刊10年,《快乐老人报》期发量稳定在160万份以上,仅次于《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列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第三名,成为中国第一老年报纸。近两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正确认识制造瓶颈的原因,如何寻求破解之道,是《快乐老人报》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28日,《快乐老人报》在湖南长沙创刊; ——2012年1月,创办仅两年多的《快乐老人报》发行量跃增为554356份; ——2013年1月,国家邮政局报刊发行司数据统计显示,《快乐老人报》征订数达1102038份,发行范围覆盖除港、澳、台以外的大陆所有省、市、区,增量、增幅两项指标在国内邮政百种畅销报刊中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国的报纸同时走向低谷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由中南传媒集团主管、《潇湘晨报》独资创办,2009年9月28日正式创刊发行的《快乐老人报》却一枝独秀,到2014年发行量已经达到一百三十多万份,《快乐老人报》之所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势头,一方面得益于精准的专业化定位,另一方面就是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肖艳娇 《新闻世界》2014,(7):246-248
对于报纸来说,头条是一张报纸的"眼",编辑往往会把每期最抢眼、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稿件作为头条。本文选取国内发展势头较好的老年报纸——《快乐老人报》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共48期头条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对头条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快乐老人报》的头条内容具有悦读性、贴近性、互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秉承传统媒体的积淀、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快乐老人报》在逆势中实现增长,一跃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市场化报纸之一,连续三年发行量和经营收入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创造了我国报业发展的奇迹.《快乐老人报》旗下枫网的“新老人”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100万,“国医大师健康”微信公众号“粉丝”逼近100万,健康类“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用户奔向500万量级,正在形成纸媒和新媒体“两翼齐飞”的融合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盛芳 《传媒》2015,(8):53-55
在中国面临老龄化艰巨挑战的今天,老年报如何创新办报理念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整体印象以及老年群体的自我定位与发展.《快乐老人报》拓展报道范围,塑造积极、快乐的老年形象,有效设置议题,从报道者向服务者转变,成功实现了老年报的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9.
黄素云 《传媒》2017,(2):16-17
随着“新老人”不断出现,微信成为老年群体了解资讯、娱乐交友的新方式。枫网2015年推出了10多个针对中老年人群的公众号,形成微信矩阵。《快乐老人报》在报业寒冬中逆势上涨的奇迹,正在通过互联网延续。  相似文献   

10.
1984年3月26日,《老人报》在广州创刊。这是我国第一张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报纸。出于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日本《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加藤千洋最近采访了《老人报》,其采访记刊登在1986年3月13日的《朝日新闻》(晚刊)上。现将全文译登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4年3月26日,《老人报》在广州创刊。这是我国第一张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报纸。出于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日本《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加藤千洋最近采访了《老人报》,其采访记刊登在1986年3月13日的《朝日新闻》(晚刊)上。现将全文译登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互联网+行业”是传统媒体转型生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快乐老人报》作为老年群体阅读量最大的报纸,也在需求转型之道。本文初步设想了该报的APP版本,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快乐老人报立足老年受众群体,建立枫网和公众号矩阵,进军短视频领域,以垂直领域的深耕增强自身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快乐老人报进一步深耕老年产业,创办线上线下老年大学,实现媒体和产业“双轮”驱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00,(7)
1999年6月一10月序号原报名文章题目引文误正ll《光明日报》书与人的随想看世界就如疤丁解牛疤应l2《现代经济报》蚊子咬一口身体麻半边象被什么东西咬一下象像13《北京经济报》让快乐变得容易松驰驰弛l4《中国科协报》节制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浮燥燥蹂l5《中国知识产权报》告别刷牙嗽口嗽漱l6《中华工商时报》金市降大灾英磅磅镑l7《中国青年报》构想未来中国丰富多采采彩l8(北京青年报》冼星海女儿见证《黄河大合唱》经过严格的政审、体验和学习成绩考核后体验体检19《北京青年报》我读懂了马克思因而反对伪科学和伪科学做斗争做作20《中国食…  相似文献   

15.
周英 《图书馆杂志》2011,(5):111-112,96
我注意到北京大学王波先生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中的不少文章,都是首发在《图书馆报》上的。作为我国图书馆界唯一的一份周报,《图书馆报》从正式命名到现在不过一年多而已。一年的时光,于人而言,只是初生的婴儿,往往显得稚嫩、无助。不过,对《图书馆报》而言,套用一句别人用过的话,它一出生便风华正茂。这部分原因在于《图书馆报》的前身是《新华书目报》的《图书馆专刊》,已经有数年历史;另一方面,独立的这一年她长势喜人,生机勃勃,显示出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带给我们许多的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16.
当前很多老年类媒体为老龄委系统、老干系统所创办,发行量多在20万以下,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新入者,隶属于中南传媒潇湘晨报系的《快乐老人报》是怎样逆势实现百万大报梦的呢?基于长期的跟踪采访了解,笔者认为,其中关键在于三点:战略先机(中南传媒布局)、战术创新(创建邮报媒体营销平台)、年轻团队办老年报。  相似文献   

17.
赵宝泉 《传媒》2022,(3):41-44
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传播方式,这是一个技术“绑架”文明的时代。报纸转型突围的两个方向是:一是把自己变身一个新闻制作和传播机构,坚守新闻,不再坚守纸媒,全面转型新媒体,“澎湃新闻”是成功案例;二是由运营媒体到运营用户的转变,《快乐老人报》算是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何谷 《新闻实践》2014,(8):72-74
营销学有云:产品力是营销之本,决胜终端首先要决胜开端。快乐老人报是老年人的纸媒,却跑出了年轻人的速度。如今在中国报业,几乎没有人不惊诧于其爆炸式的发展,她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坐上中国老年第一纸媒的宝座,期发行量跻身全国纸媒第5名。在这爆炸式的发展背后,切中读者心智的内容——优质的阅读产品提供了坚固的基石,塑造了强大的产品力。快乐老人报是如何塑造和提升产品力的?行动领先,理念第一,且看该报副总编辑何谷对该报新闻采编理念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在部队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便尝试着向部队、地方媒体投稿。到地方工作后,先后担任《中国工业报》《中国职工科技报》《中国建材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县域经济报》《江苏科技报》《镇江日报》《工程机械》《机电信息》《中国机电工业》《党建之窗》《民主建设》《镇江工运》等10多家报社、杂志社的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20.
7月17日,《新闻三昧》编辑部在《西单商场报》社召开在京特约编委会议,研究如何使刊物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出席会议的有《首钢报》、《北京铁道报》、《燕山油化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石油物探报》、《建设者报》、《西单商场报》、《北京公交报》等企业报的领导和《新闻三昧》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叶世忠首先向到会同志介绍了《新闻三昧》新主编张淑华。张淑华就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