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28日,《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科学通报(英文版)》主编、《蓝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以及科技期刊管理、出版单位和机构的近400名代表出席发布会。  相似文献   

2.
3.
4.
正新闻事件:2月1日,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中国碳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在发表特别致辞中再次强调,"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5.
公司职员岛诚二4月份结婚,两位新人热心环保,从车站到婚礼现场使用人力出租车运送宾客,婚宴也尽可能办得绿色环保,连送给客人的答谢品都是用天然材料生产的毛巾.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以中国、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大国博弈阶段,中国的角色正由参与者、贡献者向引领者逐渐转变。中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必将加速技术生态化创新发展,低碳和零碳产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对此,建议制定科学、可行的碳中和实施路线图,并在"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中强化指标和措施;构建完善的技术生态化创新结构体系;尽快研究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与配套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6月25日,《2009~2010年度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南京发布,我国香港、上海、台北进入前50名.北京排名第59位。  相似文献   

8.
《中外科技信息》2014,(4):75-75
2014年4月8日,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在京发布《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政务微博客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信息公开为主向深化政民互动,提升为民服务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9月3日,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东奎等出席会议。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有关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由相关领域科学家、科技媒体负责人、科技企业负责人、文艺和社科领域专家等50余人组成的遴选专家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为此提出高校要为“双碳”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培养碳中和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学科融合、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双创能力等方面,提出碳中和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和中国市长协会联合主办的“2006城市信息化建设论坛”于9月28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信息产业界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9日,第十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碳达峰与碳中和"为主题。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论坛并为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王进展出席论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相似文献   

13.
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支撑国家“碳中和”需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途径包括"减排"(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和"增汇"(增加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想方设法增汇,也即研发负排放的方法与途径,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应强调主动作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和负排放研发前景。我国的海洋碳汇理论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并推动了科学与政策的连接。当前,应从顶层设计、及时布局,对外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对内结合国情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打造负排放生态工程;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并通过大科学计划将其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学会》2007,(5):11-13
<正>2007年4月24日,在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向社会发布了《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全面反映近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4):58-58
由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15日在中国科技馆首发。本套《丛书》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开创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一线科技专家集体为广大读者撰写前沿科普知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基础研究工作的影响,让全社会了解、支持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由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会同《科技导报》杂志社、《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和《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共同开展的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于2012年1月17日在北京发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经济跃升的关键阶段,面临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双重挑战。虽然能源安全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但部分减排路径会对能源供应、电网负荷等与能源安全直接相关的要素产生约束,两者难以同时达到目标最优化。因此,如何理顺、优化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协同推进两者发展,成为我国必须应对的挑战。电动汽车兼具节能、储能、减排等多方面效益,是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文章以弱化政策间矛盾为出发点,提出建立以政策网络为保障、储能技术为立足点的双边整合协调系统,发挥电动汽车产业在构建兼容性政策网络中的保障作用,强化电动汽车在当前阶段的储能作用,联合政策—技术建立双边整合协调系统。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21,(7)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工作,探索构建试点城市网络,系统推进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建设,7月6日至7日,"科创中国" 2021峰会在浙江省嘉兴市举办。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启动编制《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产业报告(2021)》)工作,总体目标和定位是梳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历程,客观呈现产业发展现状和动态趋势,总结科技期刊产业整体规模、产业结构、上下游分布,以及用户结构和需求等信息,设计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描述和分析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新特征,完成对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深度解析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138-138
<正>为感谢编委、审稿人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刊》(以下简称《院刊》)的重要贡献,以及表彰优秀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刊》启动了"2021年度优秀编委""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和"202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经评选组统计、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刊》主编审定通过,现公布名单如下,并将颁发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