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伊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文学编辑,《编辑的故事》写的就是他几十年问的所见所闻,该书在金城出版社出版以后,许多总编主编、作家翻译家纷纷给黄伊写信,畅谈他们读了谊书的一些感受,现摘要发表其中几篇。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探讨唐宋椅子概念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敦煌壁画中椅子图式的基本状况。着重对初唐莫高窟第334窟壁画《舍利弗宴坐》中的椅子与西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的绳床进行全面比较,并对《舍利弗宴坐》中椅子的坐高、坐姿、造型、结构、象征手法以及描绘意图进行图像学描述、分析与诠释,尝试还原历史原境。这是壁画作者在发展性理解经文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家具、表情、服饰描绘,批判了舍利弗对于佛学修为的机械性观念。这种图像再现与图式传达,对于解读《维摩诘经》以及理解大乘佛教对于小乘佛教的超越,领悟中国禅宗思想的诞生与演进,具有生动而形象的启发价值。这为敦煌图像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读到了吴道弘先生的《编辑实践与编辑学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收获甚多。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精粹可读,文风优雅的编辑学论著。我认识吴先生始自1982年,那年我参加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业务基本知识讲座”,授课老师中即有吴先生。吴先生是著名编辑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孙琇的专著《编辑如是》进行了分析、论述.该书理论结合实际,在出版学、编辑学、编辑审稿、改稿、培育出版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对编辑实践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价值的编辑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作者九年间与遥远边境这座山、那个人真切的相遇,让他贴近山野,能够暂时离开城市的束缚,仰望纯净的星空,呼吸自由的空气,领悟人间的真情,体会自然的真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部冠名为《现代图书出版导论》的书,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版本,1997年6月已经是第六次修订版了,现在的编辑读起来是不是有一些过时?德国人喜欢用数字说话,严谨又周密。第一章关于德国现代出版发展历程的文字,就是这么个特点。不研究外国出版史,大可一目十行地"浏览"。然而,从第二章起,要留心了。作者介绍了"现代图书出版社的组织结构",读来几无历史距离感。因为比较之后发现,今天我们所在的图书出版单位的架  相似文献   

8.
一部冠名为《现代图书出版导论》的书,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版本,1997年6月已经是第六次修订版了,现在的编辑读起来是不是有一些过时?@@德国人喜欢用数字说话,严谨又周密.第一章关于德国现代出版发展历程的文字,就是这么个特点.不研究外国出版史,大可一目十行地"浏览".@@然而,从第二章起,要留心了.作者介绍了"现代图书出版社的组织结构",读来几无历史距离感.因为比较之后发现,今天我们所在的图书出版单位的架构和作者成书时代的并无多少差别.作者所提醒的一些问题,恰恰是不时困扰我们现代出版人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编辑部和出版社其他部门的交流.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编辑和生产人员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我们只要有意识地消除偏见(生产人员=技术官僚主义者,编辑=创造性劳动者)就能很容易地越过这道障碍.处在当今的技术和财务条件下,任何编辑和选题策划人如果还长期抱有这种偏见,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2000年第5期发表了潘国彦先生《“文字霸权”与编辑理念》一文 ,读罢有些感慨。潘文从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出发 ,提出编辑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 ,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 ,警惕和防止“文字霸权” ,要把手中的笔看作是“况钟的笔” ,慎之又慎。这无疑正确且发人深省。笔者作为编辑 ,从业已有十多年了。面对潘文中“文字霸权”一词 ,竟有些惶恐不安 ,因之不知所措也就在所难免了。为什么?因为潘文在警醒编辑们不要犯“文字霸权”错误的同时 ,对许多相关问题都未予解决。从内心深处而言 ,我是反对编辑搞“文字霸权”的 ,但是…  相似文献   

10.
和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新闻干事聊天,大家对时下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词语等,意见颇多。有人埋怨:“这稿子是怎么写的?”有人则批评:“编辑也太不负责任了!”作为办报的人,听到这些话,真感到脸红。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的组漏,反正差错已经“过关斩将”同读者见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反省工作中的疏漏,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说到出差错的原因,我想大约有二。其一,是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有些错,真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作者、编者看了也纳闷:当时怎么就以错为对,让它过关了呢?没别的,就是少了点…  相似文献   

11.
唐瑾君把自己比做做嫁衣的入,许嘉璐先生则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把唐瑾和她的同事们比作"构筑入类心灵之桥"的建桥者。唐瑾君策划编辑的书数以百计,但她的那片"林子"是有自己的骨干林木的,那就是翻译类书籍。  相似文献   

12.
高起元 《出版科学》2015,(4):108-110
《编辑如是》是孙琇的专著.书名看起来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编辑人生哲理.如是,就是规律;如是,就是真理.“编辑如是”,是作者几十年编辑《编辑之友》得来的切身感悟.  相似文献   

13.
百花版,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张爱乡同志赠,“当代散文丛书”之一种,张主任乃山西原平人,与我有同乡之谊,知我为“百花”写过不少书评,且又建立“梨化村藏书楼”,特赠书数种,嘉勉后学,古道热肠,桑梓情重。这一本,却是我特地提出来要的,一者,柯灵先生与我有书信联系,再者,先生散文久有盛名,文字典雅,韵味浓郁,句式奇崛,理趣横生,如陈年老酒,如黄钟大吕,叫人窥一斑而思知全豹,读一章而想览终卷。 在“避暑山庄”一次笔会上,几个文友曾议及时下文坛,有一种现象值得沉思:就是一批老作家反而进入创作高峰期,宝刀不老,灵思喷涌,奇文一出,洛阳纸贵。如孙犁、如杨绛、如柯灵、如汪曾祺、张中行……,究其奥秘,就是他们不是靠“炒”而红,而是靠“磨”而锋,无论是文革时“左”风振荡,还是改革中“商”湖汹涌,他们都  相似文献   

14.
我们耳熟能详这些艺术家的名字:安格尔、罗丹、列宾、高更、达·芬奇、凡高,以及他们不朽的作品:《泉》、《巴尔扎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个塔希提妇女》、《最后的晚餐》、《向日葵》;但是很难有机会在作品之外了解他们作为伟大的艺术家,对生活以及艺术的...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是大家所熟知的,他自1937年起就担任毛主席的秘书,长期分管党和国家宣传战线的工作,他无数次起草重要的政治报告、决议和指示等文件,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党内第一支笔。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胡乔木书信集》,这是《胡乔木文丛》中的一种。这部书信集厚厚的一本,有800多页,书中  相似文献   

16.
从第一次接触《中国传媒科技》以来,至今已有3年,《中国传媒科技》是我最喜欢的科技类杂志之一。《中国传媒科技》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走在科技前沿的杂志。  相似文献   

17.
“错耕他人田,荒了自家地。”这是编辑们为人作嫁之后的感叹,也是一种自我解嘲。其实,何尝如此。常赢莲同志——一位编了27年书的老编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不仅编了260多部书稿,达3200多万字,而且都有相当高的质量,有十多种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励。人民对她的劳作,给予了应有的荣誉。他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获得了优秀科普编辑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普编辑家称号,  相似文献   

18.
《编辑之友》问世25年了。《编辑之友》从创刊开始,就定位在编辑二字上,从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到开辟思想领地,共享出版智慧的办刊宗旨一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那无数有关珍惜时间的教诲令人慨然,诸如“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等格言警句俯拾皆是。然而,或许正由于人口众多而造成的时间宽裕的客观现实“国情”,以至于如何确实地有计划地去科学安排时间,以较少的时间去完成更多的工作,则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宋应离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他一生著译近700万字。他的编辑工作与文学活动是同时开始的。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由他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各种文艺期刊近20种。新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