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作为专门的一类社会群体———科技人员的社会流动的研究,不同于对一般的社会群体的流动研究。它侧重于分析科技人员的代内职业流动,而不是代际流动。本文根据对全国7省市的科技人员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科技人员流动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首次创业失败会对连续创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失败的负向烙印效应如何消褪?本研究探索首次创业失败的烙印效应与消褪机制,并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跨区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对连续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但创业者越年轻、创业失败持续时长越短、失败时处于企业成长期,以及当失败发生在社会环境宽容和支持的区域,首次创业失败者更容易重整旗鼓、连续创业。本研究拓展和补充了烙印理论在创业失败领域的应用,对创业者走出失败藩篱、东山再起具有实践意义,对政府推动高质量创业活动也具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业是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在制度环境不同维度下科技人员创业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采用制度环境传统的规制、规范、认知三维度以及新的助力性维度,探讨制度环境、科技人员创业认知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参与中国科协对全国27个省和直辖市两万名科技人员进行的调查课题并进行数据分析后,本文发现,科技人员的创业认知正向影响创业行为,助力性制度环境和以专利数量为表征的认知环境对科技人员创业认知和创业行为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规制环境和规范环境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最后本文从国家、地区和组织、科技人员个体等三个层面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研究》2021,39(3):556-566
校友关系网络是否影响科技人员的创新产出?现有文献较少针对该重要群体的关系网络进行探讨。本文以科技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来自哈佛专利数据库以及一家大型职业社交网站的公开在线简历的新匹配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科技人员在校友关系网络中的知识可达性有利于提升其创新产出。基于能力-动机框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效应对于名校毕业的科技人员更为明显,但会随着科技人员职业生涯的延伸逐渐减弱。知识转移机制分析表明,相比于非校友的专利发明,科技人员更有可能引用来自校友的专利发明。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未来利用简历数据探究校友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我国种植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力资源情况的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了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第二,农业经济发展序列与科技人力资源序列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当短期动态关系偏离时,将以90.18%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第三,女性科技人员比重与人力资本的增加均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面影响,科技人员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明显,甚至具有微负面效应。第四,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入、人力资本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出之间因果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据此,研究提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分层问题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对国内外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从多学科角度研究该问题;更多关注中低层次科技人员跨层流动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层级科技人员的职业需求和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管理》2015,(5):75-80
本文以技术移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科技人员国际流动动因与微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移民国际流动的主要动因是追求优质的生活环境,此外,子女教育问题、追求规范的法律环境等因素也是技术移民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因;技术移民对移民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都比较高,同时,技术移民对于朋友圈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析传统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现代经济理论则日益关注传统经济增长因素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开始、分别从宗教、制度、创新等视角对现代经济学在探讨文化影响经济增长方面进行了回顾与述评,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中国种植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力资源情况的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第二,农业经济发展序列与科技人力资源序列存在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当短期动态关系偏离时,将以90.18%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第三,女性科技人员比重与人力资本的增加均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面影响,科技人员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明显,甚至具有微负面效应。第四,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入、人力资本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出之间因果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据此,研究提出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就业环境理论下,通过分析武汉市各行各业的科技人员对就业环境的认可度以及留汉工作意愿的强度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对比就业环境的重要性、影响力,进而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提高武汉市就业环境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度,降低职业流动意愿的强度和人才流失率,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The economic health of nations and regions is increasingly coming to rest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s such, enormous social resources are directed to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hose who will fire the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compare recent investment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s by two giants of nationally-supported research endeavors: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find that France is more invested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ining, but that both nations invest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 French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support the individual graduate student directly through a national grant, whil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S tend to rely indirectly on federal support through research grants to other researchers. We then use duration models on individual data to predict entry into a permanent academic position within three years of completing a Ph.D. We do not find that industrial support of graduate training has any effect on later success in obtaining a position. There is, however, evidence of different academic labor markets operating in each country. In France, entry into a position has not depended on period factors, while in the US more recent cohorts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permanent employment. Furthermore, postdoctoral positions in France delay or deter academic careers, but have no impact on entry in the US: this suggest that two different modes of scientif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perate in France and in the USA. In the USA, Ph.D.s are seen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early mobility does not affect entry into permanent academic careers. In France, few incentives are given to encourage mobility, which merely deters the access to permanent jobs. Finally, we found that graduates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advantaged in obtaining permanent academic employment, suggesting that academic stratification occurs very early in the training path in each country.  相似文献   

12.
赵斌  赵凤娜  李瑶 《科研管理》2017,38(8):64-74
在积极绩效观的引导下,发自员工内心意愿的主动创新行为将为组织带来显著与持久的创新绩效,然而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却存有巨大的空间。一方面,外部价值追求是驱动职场积极行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其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尚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基于工作价值导向理论,选取职业导向,通过对477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从外部价值驱动视角对科技人员主动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展开探索。结果显示:1.持职业导向的科技人员会迸发出更多的主动创新行为;2.认同动机可以较好地揭示其内在作用关系;3.信息寻求、主观规范与分配公平在认同动机形成过程中于个体、群体与组织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针对高校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比率。然而,许多在大学期间接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会立即自主创业,而是在所就职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内部创业。可见,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选取大学毕业后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新生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类新生代员工所接受的高校创业教育对他们在所就职企业的内部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280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对新生代员工的成就需要、内部创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就需要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内部创业行为的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公司创业导向对成就需要和内部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宇  王竣鹤 《科研管理》2022,43(6):74-83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组织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企业普遍沉浸在缺乏“数字化能力”的焦虑中。本研究在组织印记理论基础上拓展了印记反弹效应,以数字时代开启的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反弹契机为背景,探索了促进企业数字化能力获取的组织特征与过程机制。采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产业的259家中国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与数字化能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组织韧性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企业网络数字氛围正向调节了组织学习、组织忘却与组织韧性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虽然在初创时期没有丰富的外部资源支持,但可以在后续发展中通过组织学习与忘却强化组织韧性等内部组织特征,并在良好的数字氛围等组织外部环境中实现更为迫切的获取数字化能力的反弹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组织印记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成立时外部经济衰退环境下的资源匮乏印记对企业未来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采用成立于1995-2010年之间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构建 GE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成立于经济衰退时期的企业形成了保守的投资习惯,在资源匮乏印记的持续作用下,在未来也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利用式创新。但是随着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强度的增加,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除此之外,有技术背景的CEO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对于技术研发的特殊风险偏好,这也会使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未来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研究视角比较重视短期管理,研究成果往往难以解决能源管理的根本问题,能源供给视角的研究更有利于为能源的长期管理提供借鉴。本文选取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作为影响我国能源供给的主要因素,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我国能源供给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和最小二乘法(OLS)对我国1991年-2011年各指标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对我国能源供给具有显著性促进作用,其中,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它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实证评价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和提炼我国能源供给影响因素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鹏  吴思霖 《科学学研究》2019,37(6):996-100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研发投入是高新区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的门限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影响的门限效应,并通过分组回归对门限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除了受到自身门限的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减小的抑制作用外,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研发人员投入受自身门限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才规模比人才质量对高新区集聚发展更有利。在对门限效应异质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在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地区才具有门限效应,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的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高新区集聚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差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因地制宜地引导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的空间溢出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都对区域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的空间溢出却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