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新兴技术未来产业影响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开展研究,解析新兴技术及其未来产业影响力的内涵,探讨新兴技术未来产业影响力的特点,进行新兴技术未来产业影响力的要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诠释新兴技术对未来产业影响作用的机理,为建立一套能快速有效地对新兴技术未来产业影响力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越  余江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07-1816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和产业技术追赶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规范的多案例研究、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以我国蜂窝移动通信产业为典型研究案例,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演进与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结构、新兴技术体系、生态系统能力、制度要素的共同演进对支撑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度剖析我国蜂窝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规律,提出了新兴国家产业的并行发展模式,拓展了产业技术追赶的相关理论,并为分析产业演进创新过程中的机制与动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机会窗口。新兴技术链是产业发展的"能力"或"内核",新兴产业链是把这种能力引入新市场并实现价值的媒介,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键。理论探索和物联网产业的实践表明:要以专利和标准战略构建自主技术链,避免产业发展陷入"技术空心化";以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自主产业链,避免技术创新进入"尘封的殿堂"。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配置研究的薄弱,提出依据新兴技术向产业演进的规律为其配置载体。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分为孕育、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对载体的需求构建载体配置模型,从软载体和硬载体之间的协同出发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的配置规律。结合生物制药产业具有的"接力创新"、"科学商业"等特性,运用论文的模型实证分析了生物制药产业的载体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5.
开展后IP技术研究 发展互联网下一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IP技术的现有互联网正面临着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能耗等诸多挑战,而传统的演进式改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在5年前已陆续启动后IP技术的研究计划,"从零开始"设计未来互联网,而我国至今尚未制订后IP技术的国家级研究计划。建议尽早部署后IP技术相关研究,发展互联网下一代,抓住互联网变革性创新的历史机会,以使我国在未来新一轮ICT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推动新兴的互联网战略性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释了基于查新事实型数据库的产业创新情报分析方法,并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查新事实型数据库对区域未来创新产业趋势的发展影响。通过该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和预测,把握全省区域未来创新产业技术的未来走势和可选择的应对策略,对识别全省的新兴产业、前沿产业和重点产业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相似文献   

7.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是继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后创新管理领域兴起的新兴前沿领域。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产业创新管理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对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统一刊号:CN42-1665/T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2272办刊宗旨:以"面向经济科技,服务创业创新"为宗旨,致力于中国技术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创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创业、推动创新。是关于创业理论、方法、政策、实践、投资及孵化全链条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大型指导类综合期刊;是科技教育领域、风险投资领域、科技孵化领域、新兴  相似文献   

9.
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形态和政府行为.数字创新如何赋能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创新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基础,通过扎根理论与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深度访谈数据,构建对这一议题具有研究适应性的"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运用Ucinet、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国内1999-2015年区域创新理论的文献特征、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显示,近17年来区域创新理论研究热点由"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等宏观创新体系构建向"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等创新方式方法以及"区域创新能力"转变。在此基础上捕获研究前沿趋势:区域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各类创新主体和产业集群未来几年会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杨曦  余翔 《科研管理》2020,41(9):12-21
本文在梳理概括了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与创新开放度之间的关联,构建一种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演变的产业技术创新动态演变模型,将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萌芽期封闭式创新""成长期开放式创新""成熟期开放式创新"和"衰退期封闭式创新"。通过回顾中国石墨烯产业的技术创新背景,研究发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研发支持是中国石墨烯产业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演变不容忽视的原因。本文以石墨烯技术为例,验证了产业技术创新动态演变模型的可行性,为石墨烯技术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社会-技术理论创新政策演化的三个框架为理论基础,以创新政策的三个框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创新政策的演变与当前趋势,并用新兴的转型创新政策范式解析新兴的创新政策实践类型与面临的政策议题。研究发现:强有力的政府领导,自上而下、有令必达保障了创新政策实施的效率;但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协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新政策的效率;互联网下沉有助于低收入者"双创"实现产业脱贫,但解决社会与生态问题的社会创新仍相对较弱。政府应给予利基保护空间、鼓励社会实验和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没有遵循传统后发国家和企业依托技术学习、低成本生产要素嵌入全新产业链的模式,而是关注后发企业如何通过价值创造影响创新生态参与者的行为。选取5家光伏产业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过程追踪的历史方法,研究了本土企业嵌入和重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机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制度机会窗口创造市场容量与现有创新生态系统无法满足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失衡,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的外部动因。(2)后发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或者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的内部动因。(3)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与后发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把握需求机会能力的提升之间不断的正反馈,是后发企业持续推进下一个阶段生态结构演化的关键。理论层面,研究突破了基于"日韩经验"追赶研究范式和欧美传统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局限,全面拓展"新兴经济大国"场景下的产业创新相关理论,进一步发现了后发企业嵌入和重构产业生态系统的情境下,制度窗口、市场窗口创造的外部机会,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模式创新互动的关系。实践层面,研究通过诠释市场结构失衡和企业资源、能力匹配的协同关系,提供了后发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产业技术路线图——理论与实践(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从2006年开始进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关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国际上并无系统完整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国情,大胆创新,系统地提出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理论模型和制定程序,即沿着"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分析→凝练研发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这一路径展开对产业发展问题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分析,把政府、产业和企业(包括研究机构等)关心的发展目标和创新资源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充分体现"技术路线图是利益相关者的共识"这一特征,使方法论在实践运用中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更加完善的新兴电化学储能技术未来产业影响力比较体系,引入技术价值度、国际市场布局、合作研发强度、产学研合作密度、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依据改进粗糙集属性重要度权重计算方法,对锌空气电池、钠离子电池、铝空气电池与钠硫电池进行连续6年的未来产业影响力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锌空气电池未来产业影响力最接近于钠硫电池,但仍差距很大,需加强技术合作;钠离子电池产业影响力近年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未来产业影响力仅次于锌空气电池,在保持产学研合作力度的同时需注重成果转化;铝空气电池未来产业影响力最小,需加大研发投入以取得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视角下的技术创新路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潇  黄璐  马婷婷 《科研管理》2017,38(10):1-9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新兴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测并选择合适的商业化路径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难点。本文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分析、三元组提取法(SAO)、技术路线图等方法构建而成的"技术创新路径识别模型",对多种异构数据反映的技术发展规律进行探索。该模型在获取研究领域主要技术点的基础上,可以对技术点间动态演化关系以及技术创新路径进行识别。在案例部分,本文以固体脂质纳米粒子(SLN)为例,研究其在医药及化妆品领域的商业化创新路径。研究表明,目前SLN有4条创新路径,其中,在化妆品产业的创新应用是未来市场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7.
探索能源产业发展前沿,对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选择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计划培育的项目数据,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与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能源产业前沿进行了探索研究。揭示了能源产业前沿创新主体、能源产业前沿的创新资助方、能源产业前沿项目培育机构和能源产业前沿主题等。从理论视角,该研究是"基于科学的创新"理论与思想的一个重要尝试;从方法视角,是补充计量学研究的一个尝试,是对科学计量学研究数据来源和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发展。美国能源部基于科学的创新实践,为中国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凯华  冯卓  康瑾  杨捷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59-1467
未来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显著依赖于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迫切需要从未来产业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研究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发现,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动力体现在科技要素供给、科技场景培育、科技政策保障3个方面,发展方向取决于新兴与重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对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宏观布局、前沿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4个方面的需求展开研究,总结典型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梳理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挑战;从加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布局、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场景驱动、扩大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要素供给、构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9.
张鹏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13-1323
依据创新的原始动力,这篇文章将技术创新划分为"基于科学的创新"与"基于技术的创新",对应地将产业划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许多基于技术的产业领域成功赶超发达国家,而在基于科学的产业领域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强劲的竞争优势,我国难以超越。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该类创新形成和产业演化认识不足。这篇文章运用理论和专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科学的创新、产业"的相关概念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基于科学"和"基于技术"的典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提出了"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数",并实现了国民经济中大多数产业"基于科学"倾向的排序。  相似文献   

20.
罗恺  袁晓东 《情报杂志》2021,40(3):89-97
[目的/意义]随着产业和技术复杂化,需要融合多个技术领域才能有效进行创新。研究技术融合趋势,有利于提供产业创新路径,促进技术融合,识别新兴技术。[方法/过程]采用LDA主体模型和社会网络方法,以关节机器人专利为例,对专利文献进行主题分类,提炼技术关键词,构建技术关键词间的主题共现矩阵,对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并分析技术融合趋势。[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关节机器人专利技术融合呈小世界趋势,机械本体与驱动结构,控制系统与驱动结构融合趋势不明显,传感器是关键核心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是产业技术发展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