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变化但又未完全成熟的关键时期,其社会阅历少、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在现实困境或心理困惑面前,不少大学生难以应对,导致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生理因素等客观方面以及个体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等主观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就高校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和干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现实挑战。如何帮助她们进行就业心理调适从而走出这一困境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作者认为,性别正义包括家庭正义、文化环境正义、国家制度正义等,其基本要求一是机会平等;二是通过对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的焦虑心理、社会偏见导致的自卑或失落心理、性别图式导致的低成就动机心理、传统性别文化导致的矛盾心理、社会人才需求畸形导致的恐慌心理等心理困惑,作者提出加强国家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心理辅导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得到了学校、家长、社会的认可,但也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以前是德育教师或身兼心理辅导和德育二职,还有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由政治教育处来负责,等等.种种原因导致的心理辅导的德育化倾向日益突出.要防止学校心理辅导的德育化倾向,必须认清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璧茜 《教育探索》2012,(6):142-143
辅导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社会地位偏低导致心理困惑;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发展茫然导致心理失衡;角色冲突导致心理焦虑.解决的对策有: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明确工作职责,减轻工作负荷;提升队伍素质,加强专业化发展;学会自我调适,培养担任多重角色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流动青少年的社会融合是促进社会安全稳定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偏低,流动青少年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较低,受困心理、失衡心理较普遍,导致犯罪率上升.为推进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合,亟须加强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合心理支持系统建设,从构建流动青少年心理干预的衔接与贯通机制入手,逐步完善流动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推动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在谈到研究社会心理的重要性时曾经强调:"要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思想史或艺术史.只知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同理,要了解特定时代教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现实冲突的真正原因,只知道它的政治经济背景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本文试从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无意识等诸方面,谈谈社会心理因素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影响.一急功近利的社会动机导致了不正当的教育短期行为.对于短期行为的成因问题,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多侧面的探讨.有人从利益关系上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心理安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安全是每个人都必需的一种生理需求.对于还处于青年晚期的研究生群体而言,缺乏心理安全更应该引起学校与社会的普遍关注.一般来说,研究生多因学术研究压力、生活交友压力、恋爱婚姻压力、求职就业压力等导致心理安全问题.除此以外.社会评价方式、家庭环境氛固、学校培养方式以及研究生自身状态如何都会影响其心理安全机制的建立.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研究生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铸造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支持的缺失,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支持的缺失,正是其社会支持网不健全的体现.文章力图通过建构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社会支持网,从而发挥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和谐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建立家长、朋辈、教师、学院、社会的五级社会支持网;建构心理相融的环境;强化社会支持的导向作用;发挥社会支持网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激烈,部分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社会工作与生活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其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对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能否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的重大灾难事件,可能会使经历者或目击者导致PTSD,给他们带来心理与精神上的创伤,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对PTSD的概念、易感人群、心理表现、心理干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如果高校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大大缩短接触现实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导致社会能力降低.最终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对生理、心理造成极大伤害,甚至影响终身幸福.  相似文献   

12.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在旅游决策过程中,旅游者的某种态度一旦形成,就产生行为方式的偏爱或意图,某种或另一种类型的社会因素,又对这种偏爱或意图是否实际导致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改变人们的旅游态度可以从更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常敏 《文教资料》2010,(36):196-197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倦怠心理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发展,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倦怠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因此,必须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从根本上消除或减缓这种消极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谭钊  詹捷慧 《文教资料》2009,(19):180-182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差异与多样化正日益凸显,社会个体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心理危机案例相应增多.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主观需求和取向选择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社会冲突导致对自我价值否定性结果在心理上的反映.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必须防患未然、突出重点、归整秩序,着重改进价值观教育,培养多元价值判断思维,建构多元共融的校园和谐文化氛固,缓解大学生心理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6.
覃雪雄 《中学教学参考》2008,(4):F0003-F000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应对能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本文对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效应是在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人或事所作出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作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各种心理效应合理运用,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十分敏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如何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呢?本文在总结有关心理健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了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