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进行教育学“德育”这一章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认识将来要去培养儿童的优良道德品质,现在就要学会自我教育,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让他们懂得只从行为表现上来衡量一个人的操行是不够的,必须以认识指导行动, 并不断自我调节,从高尚的行为中体验愉快的情感,这就叫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及能力。此后,我经常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性。见习时,由于附小幼儿园条件较差,多数同学只能在教室里站着看课。以前同学们习惯于“谁先到先坐”,一进校门后就喜欢“抢先”。我觉得这  相似文献   

2.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一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面对传统的德育模式,怎样走出说教式的德育困境,寻找一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性化德育之路,本文是作者在实践中做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心育与德育的关系,认为心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并指出心育不同于德育其他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整体性的功能,职业学校必须构建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认识性德育课程、实践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德育与心育     
本重点从三个方面考察德育与心育的相同点和密切关系:一、德育与心育的内容有重叠和交叉,如:人生观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性教育等,都是德育与心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德育为心育导向。这就要求心育工作要始终贯彻正确的思想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要积极配合德育工作,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三、德育以心育为基础。因为政治思想与品德教育,要以受教育的健康心理为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德育"理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应树立“大德育”工作理念。高校德育工作不是一般的教学环节,是具有决定高教性质的首要教育,具首位性;高校的德育非道德的或政治的单一教育,其内容具综合性;高校德育目标是一个体系,具层次性;德育非单一的课程教育和简单的灌输,是系统工程和多种方法的复合,要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德育目标,保障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育人先育心     
如果说,普通中学的语文课要加强德育,那么,教育学院的中文科教学就更应该加强德育,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教师——育人的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是中文科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它的目的是向  相似文献   

10.
<正>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更加凸显德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怎样才能提高德育实效性,真正做到德育入耳、入脑和入心呢?近来读民国时期教材,发现其中有许多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今天的德育仍有借鉴意义。下面结合实际,谈一下民国老教材对德育的启示。一、爱国教育要言之有物时下德育往往倾向于让学生  相似文献   

11.
"德育"之"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把“教学“(“德育类”课程除外)排斥在“德育工作”以外。表明这个《规程》,算不上是“德育规程”。只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规程●从“德育”之“育”的角度看来,有效的“德育”至少应包含教育、训练与感化诸成份●从非理性的“德育”向理性化“德育”的转化。是近代以来“德育”演变的大势所趋。这种”德育”,着眼于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并发展其社会性,力求唤起学生理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强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的德育工作,仅凭几名德育教师和固定的德育课及就业指导课是完不成我们的德育大任的,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职校生的新特点,大德育观下的德育体系建设在各单位纷纷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办学思想。自1988年建校,我们就围绕以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课题进行了大量地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33”德育管理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与心育     
薛永宽 《班主任》2004,(8):9-1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大德育"?笔者认为:一是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盲目的、随机的德育难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只有有了完整的内容,才能通过多种的形式进行教育.二是德育方法的全面性.德育诉诸于人们的"良心"和"道德信念"而"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是德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德育的方法决不能仅有教育,它还有赖于熏陶、体验、实践等方法,德育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三是德育空间的全面覆盖性.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要求学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与心育脱节,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针对于此,我们华阳中学选择了从“人”的教育解读入手,围绕“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建设,将心育与德育结合,确立了“育德育心,育心养德”的德育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面临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却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书"上,而忽略了"育人",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德育方面的缺失。本文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爱"萦绕学生;尊重学生,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爱",从这三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怎样用"爱"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德育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亦随之扩大,德育的概念也面临新的突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又明确将心理教育(即心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心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心理教育在理论上互为一体,在教育实践中彼此融合目前在德育实践中存在着强调保持社会正常的道德秩序而忽视个体在道德上的自立发展的问题:心理教育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的更新.有助于学生进行道德思考与行为内化,有助于德育整体效应的扩大,等等。  相似文献   

20.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不仅被视为是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被视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向度,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如果未能及时捕捉和利用德育时机,就会使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德育的失败。因此,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和理解德育时机的重要性,努力寻找和创设时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德育时机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德育时机创设的多种途径,旨在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