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收藏市场异常火爆,除了最近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加外,更多的却是一些对古董文物一窍不通或只略懂皮毛的人怀着"捡漏"心理冲进市场造成的。每天都有不少"淘宝"的人希望自己花几十上百元买来的东西,能一转手就成为数十上百万元的宝物。所谓"捡漏"——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有人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东西可谓是天大的乐事。但捡漏并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2.
王泰初 《收藏》2013,(11):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  相似文献   

3.
董凡 《收藏界》2011,(10):29-29
古玩圈里有一个专业术语“捡漏“,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是在卖家往往不知情的情况“捡漏”可以说是摘收藏的人最大的乐趣.它让人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便宜,如此好事.谁不向往?  相似文献   

4.
王泰初 《收藏》2013,(6):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时间磨炼出来的才能,也算是知识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相似文献   

5.
虽弓 《收藏》2013,(9):139-140
收藏的乐趣绝不仅仅在于“捡漏”一件藏品,或是藏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是存收藏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感悟。今年年初,笔者整理藏品时。就体会到了开启知识宝藏时的无限乐趣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6.
杨实 《收藏》2009,(7):6-6
收藏古玩切记“三不买” 民间收藏的成功率非常低。收藏爱好者希望淘到有价值的藏品,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梦想靠“捡漏”而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7.
高功 《收藏界》2012,(12):24-32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离了"人文的精神家园"。出席本届大会的台湾"清玩雅集"的收藏家,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品味和操守,值得我们每一个收藏人借鉴和效仿;他们的演讲和发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本刊除对本届论坛全面报道外,将分期刊登《大会论文集》《大会采访录》《大会演讲录》中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捡漏的乐趣     
在收藏界有一个术语,叫做“捡漏”,就是用便宜的价钱,买到了超出这个价格的藏品,而且往往是在卖家不知情中悄然发生。因为“捡漏”是可遇不可求的,故而,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集邮也有意想不到的“捡漏”之乐,虽与古玩动辄数万的“捡漏”有天壤之别,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增添了集邮过程中一段值得回味的插曲。  相似文献   

9.
喜欢收藏的人都想捡个漏,可如今人人都瞪大眼睛看着手里那点藏品,天天看着行情,因此要想捡个漏确实不易。 我酷爱集邮,邮龄断断续续已有30年了。集邮这些年,大漏没捡上过,小漏倒是捡过几回。但在集邮公司的柜台上捡漏这事倒真没听人说过。而我却碰上过两次。一次是在我所在县级市的一个邮政支局,一次是在我们地州级集邮公司的销售部柜台。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对朋友们收藏时的提醒。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备者,这是收藏圈内人士常说的一句肺腑之言。但是要捡漏您就必须具备一双识得极品的慧眼,也就是您收藏专题的知识,否则就是极品在您面前,您也认不出,从而失去机遇。大多数收藏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捡小漏,或者捡大漏,无论怎样,捡漏是无可非议的收藏秘诀。收藏过程的乐趣也往往从这方面得到满足。捡漏的实例处处皆是,尽管收藏的物品类别繁多,但都有同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藏家对该物品的出处、背景要有充足的了解,也就是常讲的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11.
吴圣元 《集邮博览》2014,(11):89-89
正在钱币收藏领域,"捡漏"的故事很诱人。但对钱币收藏者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假如没有过人的眼力和胆识,即使在市场里遇到一件价廉物美的好东西,恐怕也只能擦肩而过,因为"捡漏"只属于懂行的人。大约两年前,笔者曾听沪上钱币学会的一位专家说过这么一件事,他曾应邀去鉴定一批私人收藏的珍稀古币,物主是一位颇具规模的私企的销售总监,该总监近年来迷上了集币,因工作关系他平时常去外地出差。10年来他在各地钱币市场上买进了六七十万元的古钱和银币,其中有颇为珍贵的王莽钱"一刀平五千"(图1)、北宋钱"靖康通宝"(图2)和太平天  相似文献   

12.
董凡 《收藏界》2013,(10):15-15
作为一个收藏行业的从业人员,同时也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我常常问自己:对于收藏,我究竟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在总编视线中,反复地告诫读者朋友要冷静客观地对待收藏?有时甚至看起来像是给这个行业泼冷水?但转念一想,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有太多的声音都在鼓动我们去无度地购买藏品,却很少有声音提醒我们"理性收藏"及深入研究藏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贾杲 《收藏》2007,(5):40-40
中国画收藏市场中,目前有很多现象使我们惊骇与不安。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收藏家搞封闭或小圈子收藏,藏品可谓丰富,精神非常可嘉,动用的物力财力也让人咋舌,但其藏品却大都是假货。  相似文献   

14.
牟建平 《收藏》2012,(18):106-107
8月,一个收藏圈的展览引发巨大争议,而且剧情跌宕起伏,这就是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真赝对比收藏展》。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特联合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6年来王刚亲手砸掉的300多  相似文献   

15.
孔超 《收藏》2012,(20):134-135
捡漏是古玩行里的一句老话,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毕竟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宝贝,无论如何淡定的藏家都会眼冒金光。2012年的秋拍又要开始了,已经有行家不断在微博上放出风来,这个秋天是最后的扫货的机会。捡漏,似乎是古玩行业津津乐道的主要话题,也成为不断吸引新人进入的神秘力量。然而,捡漏真正的意义和乐趣在哪里?连续几个月里从国内到海外的一连串经历,让我有兴趣谈谈关于捡漏的理解和认识。要捡漏就要有捡漏的资本,类似卖猫送"碗"的故事不会再有了,传统的捡漏观念需要更新与转变。与旧行当里单单靠眼力与运气捡漏不同,现时代的艺术品领域捡漏靠的是知识、资本和胆魄。当下的捡漏呈现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等众多特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8,(10)
正《收藏》杂志诞生于1993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类专业期刊。《收藏》见证了从1993年到2018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5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值此25周年之际,《收藏》杂志特举办"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以期梳理收藏成果,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1.本次活动分为书画、陶瓷、青铜器、钱币、佛像、红色收藏、玉器、古籍碑帖、紫砂、杂项等十大类。2.各类别藏品将分别入选前十名,获奖藏品将颁发"收藏杂志杯"纪念奖杯、证书。3.获奖藏品将在《收藏》杂志上公示,并由《收藏》杂志聘请专家撰文,在《收藏》杂志进行专题报道、著录。  相似文献   

17.
郑理 《收藏》2001,(3):19-21
一般来说,是收藏家,也应该是鉴赏家,鉴赏家却未必都是收藏家。而史老既是著名的收藏家,又是国宝级的鉴赏家。他的父辈就喜欢收藏古书、字画,受其影响,他从小就喜欢研究古旧书籍、名人字画、碑帖砚台之类的东西。史老同我谈得很开心,很随便,他向我介绍了许许多多“捡漏”的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8.
有收藏癖好的人,容易冲心仪之物产生一种较强的占有欲。在欲望的驱使下,整天四处奔波搜寻者有,对某一门类的藏品情有独钟而一概网罗者也有,长久下来,家中藏品越聚越多。艺术眼光不俗、腰包鼓鼓者,在业界自然成名成家;而囊中羞涩者,则往往容易被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带入对俗物不断积累的怪圈。或许是性格所致,笔者虽自诩好古,也常说自己喜欢收藏.但对物却少了一些占有欲。碰上喜欢的东西,买也行,不买也就不买了,似乎总是要等到某种机缘自然呈现的那一刻,才会解囊相购;家中的藏品则无论哪件,只要朋友看上便无需多说什么,来去自如。所以,纵使拥有过的东西不算少,但至今家中的藏品仍是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套用贡布里希爵士那句著名的开篇来谈收藏界,或许可以说:"没有收藏品这种东西,只有收藏的行为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收藏行为的出现,"物品"才具有了"藏品"属性。收藏行为使物品成为藏品,藏品又构建出收藏者这一身份。博物馆和考古学的起源,正是建立在收藏这一行为上。从古希腊的缪斯神  相似文献   

20.
李毅民 《收藏》2006,(4):29-29
近些年.中国的民间收藏活动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盛况空前,在总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亦不断袭来。一时间.收藏圈热衷捡漏.仿造者各显其能.拍卖会越做越大.收藏家重新洗牌.媒体持续热播.藏界不断反思。诸如现代收藏品的文化价值、民营企业家的收藏投资行为.收藏市场的赝品充斥、鉴定家的道德良知、艺术品拍卖的行业规范等等,都成为收藏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