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一个爱上QQ的小“网虫”。 可是,我妈妈是一只更爱上网看股票的老“网虫”。因为这个.两代“网虫”之间发生了无数次抢夺战。这不,我们的电脑抢夺战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引题2005年6月11日,高考后的第三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发送短信的正是一个“上辈子杀人”的老同学。我有理由相信编写这则短信的人肯定是位语文老师,而且还应该是位曾经深爱过语文而又被它深深“伤害”过的同志。短信不免夸张,但至少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迷惘”、“困惑”、“尴尬”、“痛苦”的真实处境。为什么引领人们去感受“真、善、美”的语文却没能给语文老师带来欣慰与快乐呢?!我一直都很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所恪守的“真”,主要应该表现为指导学习者用得当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从教近三十载,从早先乐观合群的“小王”不觉蜕变成了今天这迂阔孤僻的“老王”(不出意外的话不久还会沦为面目可憎的“王老”)。虽说早过了“不惑”之年而渐趋“知天命”,却发现自己非但“天命”不知,这头脑里还有“疑惑”渐多的趋势。老就老了吧,内心却又时不时地泛起一股“愤青”的情绪,总爱发一点不合时宜的牢骚,道出些逆人耳鼓的闲言。以至于总有人爱将我的言谈举止往鲁迅笔下的那位“九斤老太”去联系。  相似文献   

4.
崖涯 《今日教育》2013,(2):41-41
2013年,跟众多年轻又能干的同事们相比,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新手。 初一时候我的班主任说:“当学生多好啊,自己努力就可以把学习搞好;可是当老师,只有自己很努力是不够的!”可是,我一直只会自己努力当一个好学生,却不知道怎么“教”别人一起努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我该怎么教他呢?  相似文献   

5.
心无所住     
“老友”,我觉得似有几层意思:其一当然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其二是相识不久却一见如故的新知;其三则是指年纪“老大”,名副其实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把教师称作“知识分子”,我对此一向深信不疑。在一本书中看到“知道分子”的称谓。什么是“知道分子”?一时我有些困惑。上网一查.我才惭愧地发现“知道分子”已经是一个流行词了!  相似文献   

7.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8.
    
常半夜醒来/寂寞地幻想/若推开了窗/能看见大海崩良遗忘的时候/它是否还在。——苏慧伦《秋天的海》 你看过海吗?老亨利说,那是非常美丽的东西——哈,你知道老亨利吗?他是一只老龙虾。其实先前我一直问他“龙虾”是什么,最后,跟我住在一起的克洛伊小姐告诉我,“龙虾”就是“像龙的虾”。“龙”是什么东西呢?克洛伊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安徽高考命题作文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老话题,可又有哪一个话题不是老话题呢?即使是“新新人类”的语言,其华丽外表下的内核同样可以从浩翰如烟的古籍中寻到答案。因此我认为写安徽省2011年的高考作文“时间在流逝”,应该是“老树可以著新花”。  相似文献   

11.
寓教于喻     
林金炎 《师道》2006,(2):33-33
又是这个老问题,真是难治的“牛皮癣”啊!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特别严重,随便在作文选中抄一篇,改动几个字,写上自己的姓名,就冠冕堂皇地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还美其名曰:择其善者而从之。这真令人头痛,以前我曾大发雷霆,也曾苦口婆心,都不奏效。我该怎么办呢?今天又是一节作文课,当我走上讲台时,学生都耷拉着脑袋:他们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抄袭作文这个毛病了。殊不知,我还带着笑容呢。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地看着我。我默不作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拾人牙慧。“想听故事吗?”我卖关子说。“想。”他们异口同声地应着。“那好,老师今天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揭牌,这事一下子把大家雷倒了。于是,掌声响起来,眼泪流出来——当然,是给逗的。讲到如何就任“大师”,余大师有一段精彩的解说: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大师”也可以吧。  相似文献   

13.
箴言     
《今日教育》2010,(10):5-5
我很是喜欢“老师”这两个字的组合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老师的“老”字,不是年龄的分水岭,而是指“老是这样”,总是如此.始终如一。这不是悲观的宿命,而是一种守望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热点词语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智商”外,又先后出现了“情商”“逆商”“财商”“心商”等新概念。我们称之为——人生“五商”。  相似文献   

17.
老爸     
黄雅雯 《家长》2009,(11):45-45
一 很小的时候,便学着电视剧里的女孩子叫爸爸“老爸”。其实,那时候的爸爸也不过就三十出点头。正属于“一枝花”的年龄,英俊挺拔,跟“老”一点儿沾不上边。所以当他听见我对他的“亲昵称呼”时,总像个孩子似的嘟起嘴巴:“爸爸真有那么老了吗?”可我依旧半带顽皮地这么叫着他。  相似文献   

18.
明天会更老     
有首歌里唱的是“明天会更好”,为的是给人以信心和鼓励。在现实生活中,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但明天肯定会更老的。到了某个年纪,不得不承认地心引力的厉害,器官倒还样样俱在,只是都下垂了,即所谓“万般皆下垂,惟有血压高”。因此,有人特别忌讳说“老”,就连“我先走一步”也忌讳。  相似文献   

19.
在对“真实”的界说上。人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还存在着模糊之处。比如“心底”。怎样才是“心底”?若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则作文表达的是哪一个“我”呢?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似乎没有关注到“作文真实”其实也是有层次的,依笔者愚见,可以分为“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节阅读课,我给学生们推荐了一篇名为《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的文章。文中主要讲:“我”上中学时,“老校长”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同学们“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最后,“老校长”使“我们”明白了“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像往常一样,读完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后进生的发言尤其多。从那发自肺腑的话语之中,分明折射出了他们对自己能够绽放成美丽花朵的渴望和信心。我耐心听着,心中充满了满足,暗下决心一定要耐心培育每一棵“草”,等待每一棵“草”的绽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