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倩 《新闻前哨》2009,(5):97-98
根据数字出版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西方十几年数字出版的经验,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的,更多的是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互相融合和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图书出版者不能不关注数字出版,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2.
何明星 《出版广角》2016,(24):18-20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缺少自己的国际传播平台.这个传播平台,并非报纸、期刊、图书等传统海外发行媒介,而是数字时代将学术生产与学术传播集于一身的人文社会科学主题图书数据库.文章阐述了世界人文社科数据库出版的现状与中国面临的挑战,提出从传统图书出版到拥抱数字技术再到数据库出版,这是中国传统出版机构必须经历的一次蜕变,否则无法获得重新飞翔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阅读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数字阅读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目前很多图书出版生产单位都加入到了数字化的竞争当中,这足以说明数字阅读下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编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数字阅读下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编辑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保障数字阅读下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传统出版经历了从硬皮本到平装本的革命,那么有专家评论说数字出版就像是当年的平装本革命一样,是图书新的存在形式的发展。当下,国际出版市场三大数字出版领域就像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一样,有着相同的迅速发展,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传统出版经历了从硬皮本到平装本的革命,那么有专家评论说数字出版就像是当年的平装本革命一样,是图书新的存在形式的发展。当下,国际出版市场三大数字出版领域就像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一样,有着相同的迅速发展,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模式。笔者曾经分别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传统的纸质出版也必将受到数字出版的强烈冲击.人们更喜欢在电脑前工作、学习,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购买到所需要的图书内容或者浏览在线资源、阅读电子图书.事实也证明,2009年,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电子书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纸质图书的销量;同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 关于数字出版,目前似乎还没有权威、准确、公认的定义.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数字出版,是出版资源全生命周期信息交换的过程;是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或者离线数字写作内容的采集和管理的过程;是把内容中的各种知识析离共享管理的过程;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全媒体组织输出的过程;是在线信息网络化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组有趣的历史数字对比:1996 年,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全年总共引进和输出了5本书;2002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次就引进图书118种,输出图书56种。从5本书到174本书,这不单单是一个数量的飞跃,恰恰是一个出版实体质量上的升华:到了2002年,版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传统的纸质出版也必将受到数字出版的强烈冲击。人们更喜欢在电脑前工作、学习,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购买到所需要的图书内容或者浏览在线资源、阅读电子图书。事实也证明,2009年,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电子书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纸质  相似文献   

9.
侯孔光 《出版参考》2010,(14):15-15
在当今这个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版物的发行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书店不再是唯一可以购买图书的地方,纸张不再是唯一的出版内容承载媒介,读者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版图书,都是为了将内容传递给读者。数字出版,又为读者增添了多种获取内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琼 《新闻世界》2014,(5):264-265
随着全球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出版方式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即数字出版。而作为信息技术与图书销售相结合的网络书店,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一直是图书销售的主要模式。在数字出版的环境下,无论是书本知识内容的载体还是书本的销售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数字出版环境对网络书店的冲击以及网络书店在新形势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数字出版环境下网络书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这个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版物的发行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书店不再是唯一可以购买图书的地方,纸张不再是唯一的出版内容承载媒介,读者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版图书,都是为了将内容传递给读者.数字出版,又为读者增添了多种获取内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数字出版大潮兴起,于是做传统图书出版的开始坐不住了,一边惊呼"狼来了",一边拿图书销售数量下滑来吓唬自己。其实,数字出版有那么可怕吗?不然!在我看来,这更像是数字技术商们编织的一个美丽童话。当然,我丝毫没有否认数字出版的先进性与划时代意义的意思,它所展现出来的美妙优势,确实是传统纸质出版所不能企及的。比如:  相似文献   

13.
戴涛 《出版广角》2014,(11):51-53
目前主流的数字出版产品,主要分为电子书和图书APP两大类。相比较而言,图书APP能让传统图书编辑更主动、更深入地介入数字出版全流程,更能培养传统图书编辑进军数字出版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更有助于经营数字出版品牌。本文建议,传统图书编辑试水数字出版,首选图书APP。  相似文献   

14.
到2008年7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立就满20年了。20年来,新疆的新闻出版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报纸与期刊出版、出版物印刷、出版物发行,还是版权保护和"扫黄打非"、出版人才的培养,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这些成绩可以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表述。作为一名在自治  相似文献   

15.
综合类大型出版社具有优质的学术内容资源、丰富的作者资源、广泛的目标读者群和较强的营销能力,对于新出版技术的变化有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些综合实力的优势决定了他们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针对学术图书出版的特点,通过制定学术类图书数字出版方面的战略和规划,在"五个建立"方面下足功夫,就可以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下,为学术图书的出版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 2 0 0 3年初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透露的数字 ,去年全年全国共出版图书 178880种 ,比2 0 0 1年增长 12 % ,全系统共实现销售收入 72 6 8亿元、利润 4 9 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5 5 %和 6 5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同时正在向出版强国迈进。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 ,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 ,在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后 ,羽翼渐丰的中国出版业也不满足于仅仅瞄准国内市场。当我们开始用国际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 ,“华文出版”这个概念就水到渠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今年 3月份举行的 2 0 0 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相似文献   

17.
虽然学术图书的数字出版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客观而言,中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澳台地区,其发展与出版大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到学术图书的数字出版,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是面临种种限制.最直接的一个情况就是,在中国自助出版模式"此路不通".我国法律规定出版书籍一定要通过传统出版社.由于涉及申请书号、内容审批等问题,只有出版纸质图书后,这本书的内容才可以被二次销售,制成电子书在线付费下载.因此,我国的数字出版绕不开传统出版社.寄希望于自助出版来解决学术图书出版难是行不通的.而借助传统出版社发展的数字出版业务也存在版权保护、内容传承、技术支持、赢利模式探索等种种问题,有待我国政府和各大出版社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5-36
图书的选题越来越重要,几乎到了决定图书命运的地步。《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4月6日第3版)刊发了王凌云同志的文章《图书选题根植何处》。他对这个热点问题提出具体意见:细分读者细分市场出版作为一种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仔细考察当今的出版业态,就会发现出版自身悄悄地发着变异。就出版模式而言,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图书的先期筹备、论证成为一切出版活动重头戏,这便是选题策划。大,诚的素出时特现,选题策划成为出版的主要源头,这是近年来才…  相似文献   

19.
图书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什么是图书,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合适的定义。研究图书的本质属性,明确图书的特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图书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明确了,图书的定义就容易概括,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掌握图书出版的客观规律,来因势利导地制订图书出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促进图书出版工业的发展。图书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当我们对图书出版历史和各种载体、各种形式的书刊进行了科学分析后,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图书是一种有形的具有一定尺寸、一定厚度的用某些可见、可触及、可听到的符  相似文献   

20.
刘倩 《出版科学》2009,17(4):29-32
信息网络技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变革,由此出现与图书出版相关的新的数字出版方式,本文以普通编辑观察和参与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经验和感悟,反映了数字出版产生的渐进式影响,以及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互相融合的前景。传统出版机构吸收了数字出版的特征与优势,数字出版就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者和技术推进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