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新华社视察时向新闻界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五十年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记者讲的一段话:“你们记者,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像蜜蜂在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记者采访写作的过程就如同蜜蜂采花酿蜜。而要采到蜜就必  相似文献   

2.
心灵絮语     
知识不是米粒,而是种子,我们不应该把它封存于个人的仓库里,而应该将它播撒于人民事业的原野上。  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大量的胸怀去宽容别人的过失时,你就会有更多的战友。  我们不能像蚂蚁,只知收集;也不能像蜘蛛,只知从自己腹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复香甜的蜜浆。心灵絮语@黄文军  相似文献   

3.
杨百灵 《大观周刊》2011,(14):105-105
古人云:“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蜜蜂能在众多的花粉中酿出蜜来,那我们就可以在众多的材料中选出选出好的材料写出佳作来。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必须要像蜜蜂那样善于博采,收集一定数量的材料并且精挑细选,写出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主要手段。采访,是个复动词。采者,采集也。周总理说,“你们记者,要像蜜蜂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蜜,必须在二百多万朵花上采集,记者采集新闻,也要有蜜蜂采蜜那种精神。访者,问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无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不善于问,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不勤于采,二不善于问,断然难成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要采访,就要跟人、跟事打交道。而人,又有各种各样的人;事,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求不同的采访方法。运用采访  相似文献   

5.
蜜蜂不仅以辛勤的劳动,酿出甘美的蜜汁,而且,它那酿蜜的方法,也给我们新闻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博取是蜜蜂酿蜜的一个特点。有人曾做过统计,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蜜必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我们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6.
有位名人曾这样说过:“我们不应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应像蜘蛛,光从自己肚里抽丝。我们应像蜜蜂那样,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会酿出香甜的蜂蜜来”。我以为,这话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年轻朋友们也是颇有启迪的。不少通讯员投稿,往往盲目性很强。一旦偶而被报刊采用一篇,不能很好地总结得失,从业匕做到有的放矢,而是自认为功夫已到家,热情高涨,一发而不可收,结果又收效甚微。其实,如果没有质的突破,那么量的重复又有何意义呢?有的屡投不中,便认为人·C不古,世风日下,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报社无熟人,关系太浅。我们不否…  相似文献   

7.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形象地把记者比喻为蜜蜂,他笑着对记者说;”你们记者.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橡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周总理用蜜蜂的“采花酿蜜”.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记者的工作辛劳、采写状态和做出的贡献.对新闻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试想,若蜜蜂不爱鲜花.哪里能酿出甘美的蜂蜜;若记者不热爱采写工作,不用一颗火热的心写出真正充满感情的稿子来.又怎样能教育、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伟大祖国的富饶、强大做出努力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者是“鱼”,只有在群众之“水”里游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是“蜜蜂”,只有到生活的“花海”里孜孜吸吮,才能酿出事业的甜蜜。走群众路线,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本文就新闻工作者如何走群众路线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采访”,这个词的构成是很有意思的。我理解,起码有两层意思: 一是“采”,就象周总理打的比方那样:“你们记者,要象蜜蜂”。据生物学家的考察,蜜蜂要酿出一市斤蜜,必须在二百多万朵花上采集花蜜,在蜂房和花丛之间往返飞行十五万次。如果峰房和花丛的距离是一点五公里,那么,工蜂要采一公斤蜜,就得飞行四十五万公里。这个行程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记者也只有发扬蜜蜂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采集各种情况,然后经过分析、提炼、升华、剪裁,才能进行写作。二是“访”。访者,问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不善于问,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只会听,不会问,断然难成一名出色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新华社时的讲话中,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之矢;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可能了解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底里,做到用革命理论之“矢”,射改革和建设之“的”,写出反映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好报道来。一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中创造了“抓活鱼”的经验。我认为,抓事物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问题,才是真正抓活蹦乱跳着的“活鱼”,才是抓促进事物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在四十多年前说:“你们记,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像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蜂蜜来。”(1958年7月在广东视察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2.
鲁迅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这话当然是对的。无人提倡读书看报越少越好。可是也有例外。最近我就遇到一件怪事:少读明白、多读糊涂。不信,试看下例:  相似文献   

13.
有关新闻通讯写作的书林林总总,笔者只就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报道谈几点感受。采访来“细”。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蜜蜂不采百花酿不出蜜。通讯写作需要挖掘和占有大量典型生动的新闻事实,我们只有像开矿淘金者那样去开采、去筛选,才能发现反映事物本质的鲜活材料。新兵吕俊峰日记的宣传,我们几乎把这个团从上到下翻了几遍,还派人专程到吕俊峰的家乡采访。由于采访细致.材料取舍余地很大,先后写出10余篇稿件。去年宣传抚顺“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时,我们先后采访了军地200余人,记满了3个笔记本,同时还和胡玉萍一起喂猪,一起拖猪饲…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新华社建社六十周年前夕视察新华社时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也是向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两点希望。笔者在本刊前几期连续登出的《“养兵千日”建“三库”》一文,谈过有关学习的问题,现在来说说深入的问题。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巨著《论衡·别通》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这段话告示人们,要擒到“蛟龙”,就要到深水中去。同样的道理,记者(通讯员)采访要抓住“活鱼”、“大鱼”和“蛟龙”’也必须深入下去,才能写出质量高又打得响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写作谚语     
石林 《军事记者》2001,(4):32-32
△多读深知书中味,勤写方觉笔有神。   △书为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   △学习是智慧的源泉,智慧是成功的基础。   △求知应像蜜蜂采蜜一样,不辞辛劳,任劳任怨。   △十年磨剑,贵在坚持;青锋出匣,永放光芒。   △好的新闻作品钟情于不吝付出辛劳的人,青睐于勇于到艰苦、危险的地方采访的人。   △只有不畏艰辛地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写出吸引人的好新闻。 写作谚语@石林  相似文献   

16.
正只有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走转改",才能走下去、转到位、改得好,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动力从何而来?这个主动性又从何而来?我们说只有记者自身的理智自觉而来,从对"走转改"的内涵有充分理解而来。这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要从党和政府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来思考;其次,还要从新闻传播格局已经有重大调整,传统媒体正面临挑战这样的背景下来考量。这样才能对大力倡导"走转改"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1、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蜘蛛那样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那样,采百花酿甜蜜。2、华罗庚的“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3、陈善的“出入法”。钻得进去,跳得出来。4、鹿善继的“认理法”。读有字书,识没字理。5、克尼雅日尼的“有无法”。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当一名通讯员不仅要勤快,还应该身带“两镜”、身兼“两员”,即:“望远镜”、“显微镜”、“采购员”、“加工员”. 我们做通讯员的就象只蜜蜂,在精神文明的百花园中采“花”酿“蜜”.然而,又不象蜜蜂那样盲目地采.这就要我们用自己正确的指导思想去鉴别这些“花”,认真地衡量它的价值。事物是矛盾的统一,是企性与共性的结合,我们要找出事物的个性,在“角落”里发现新境界,在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看到发展趋势和方向。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只有靠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就是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记者采访就像蜜蜂采蜜一般。我说:编辑也和蜜蜂一样,同样在采粉酿蜜。不过,记者要“飞”到很远的“山野”去,编辑却在身旁的“花园”里,这个“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就是通讯员用脑汁和劳动写出来的稿件。蜜蜂飞织在万花丛中,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花儿,只要有点点花粉,它都要去采集下来酿蜜。编辑呢,也应该如此。只要通讯员来稿中有几句可用的东西,都应当摘编发表。一九五八年秋天,正当陕西全省播种小麦的时候,有关这方面的稿件像雪片一般,纷纷而来。但是,这里边有些稿件不好,无法见报;就是能够见报的稿件,也要经过去粗留精的编写。这时,我们的编辑,就在这片秋播稿件的“花园”里采起“蜜”来。经过一番选择,在通讯员巴山人、蒲兴华两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初,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夕,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新华社,对新华社工作人员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学习总书记的教诲,我深感这一希望抓住了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重视新闻队伍的建设。而再学习与再深入,又抓住了新闻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1989年的政治风波结束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正确领导下,我们新闻界的许多同志经过深刻反思与学习,确有很大进步。两年多来,新闻舆论导向把握得是好的。这一点人民群众是看得清的,是充分肯定的。例如1989年建国40周年的宣传,1990年亚运会的宣传,1991年建党70周年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