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月》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对城乡文明冲突的体现和观照,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与家园意识。《为奴隶的母亲》表现了作者对宗法制度下女性恶劣处境的关注,体现了相当深刻而复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3.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创举,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本文从它的局限性出发,揭示了《解放宣言》中较少为人们关注的一面。《解放宣言》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个适当和必要的战时措施";其次,它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地区的奴隶;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的其他...  相似文献   

4.
英国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在其创作的奴隶叙事小说《金色的根》中重新探讨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历史及影响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假想黑人和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身份发生颠倒的故事,重新书写历史.本文将该小说放在战后黑人书写潮流的背景下,从小说的非自然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和非自然的叙述行为,继而探...  相似文献   

5.
《伐檀》主题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檀》选自《诗经·国风·魏风》,是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传统篇目。关于它的主题,高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是:“《伐檀》是古代伐木的奴隶们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伐木者的艰辛,通过奴隶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的责问和讽刺,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高中第五册51页,人教社96年版)这种解释,代表了对该诗思想意义的一般性理解,如金启华《诗经全释》:“(《伐檀》)讽刺官吏的不劳而获,剥削自肥。”(江苏古籍出版社91年版237页)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本篇(《伐檀》)重点实在责问和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上编第一册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89年版)总其渊源,所有这些解释,均源自汉毛亨《毛诗序》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一批重要的非洲裔女作家的新奴隶叙述文本相继问世,不断的引起学界的关注。新奴隶叙述文本常以黑奴史为主题,以黑奴为主人公,重访非裔美国文学中关于黑人主体、黑奴史和黑人文化的再现问题。玛格丽特·沃克的《欢乐》被认为是第一部重要的新奴隶叙述,它的叙述改造了传统奴隶叙述的叙述模式。从主题模式、叙述对象、叙述形式等方面将《欢乐》的叙述与传统奴隶叙述进行对比,以期发现《欢乐》与传统奴隶叙述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潘方方 《海外英语》2011,(8):310-311,313
该文试采用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作为文体分析模式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朗费罗的《奴隶之歌》,分析及物性六种过程在诗中的分布以及各过程对展现奴隶形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朗费罗诗歌研究视野,同时也希望《奴隶之歌》能够得到更多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8-3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华夏文明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符号,305首诗记录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七月》、《伐檀》、《硕鼠》、《采薇》等最具代表性,以这几首诗所表达的最深层含义为接点,来说明商周时期奴隶们渴望和平幸福的生活,强烈反对征战徭役。  相似文献   

9.
《硕鼠》与《伐檀》同在《诗经·魏风》之中,是主题完全相同的姊妹篇。中学语文课本,多次选入这两首诗。但是,把它视为奴隶反抗奴隶主的“代表作”,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硕鼠》一诗的内容看出,诗中主人公的经济地位表明他是封建剥削压榨下的农民,而不是奴隶制之下的奴隶。高亨教授在《诗经引论》一文中(见《诗经研究论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经认为它“当是佃农所作,表现出实物地租的剥削”,显系有道理的正确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的性取向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一《为奴隶的母亲》写于一九三○年一月,同年三月发表在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上。它是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较为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中产生的一个优秀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的写作年代是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过着极其贫困和落后的生活。在所有被压迫被奴役的人群中间,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最低贱的。除了政治的压迫、经济的剥削以外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宗教迷信,这些社会上有形无形的毒鞭,无时无刻不在抽打着妇女的心灵。劳动妇女从降生到死  相似文献   

12.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许杰的《赌徒吉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两篇典型的以“典妻”为主题的作品。本文从表现主题、描写角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被压迫奴隶的嘹亮战歌——谈谈《伐檀》和《硕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它通过描写一群奴隶工匠伐木制作车轮时的劳动情景,尖锐地讽刺、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奴隶的罪行,表现了奴隶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全诗分三章,每章各九句,三章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构成章节重迭的形式,反复  相似文献   

14.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附农民,或者是有奴隶色彩的农奴。其实这都是误解。首先从语法上看,《国语》中的“隶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主谓结构。“农”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耕作”,“隶农”就是“隶从事耕作”。上引《国语》原文是一个比喻,译为今语当为:“我  相似文献   

15.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希伯莱奴隶合唱》选自歌剧《纳布科》,这是一首混声合唱作品,音乐静穆中带有忧伤,内心起伏激荡,热烈歌颂了被俘的希伯莱人不甘受奴役,思念家乡故土,怀念祖国的真挚情感。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层次及内容,速度力度及演唱艺术处理,指挥分析等几方面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蒹葭》不惟在《秦风》中,而且在国风中,是一篇三章形式的民歌体的艺术性发展到最高度的诗。就艺术性来说,只有《魏风·伐檀》堪与之比美。《伐檀》是由舆人之诵发展而成的,它是奴隶直接反抗的呼声,所以它的作意特别显豁(见拙作《舆人之歌—魏风·伐檀》)。至于本篇的作意是从篇文本身看不出来的,所以在教学的实施上就得另想方法。我几经考虑,只有拿《黄鸟》与之比着教,方能把它的作意烘托出来,就是先讲《黄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的性格本质是由“奴隶意识”和“帝王意识”构成的。阿Q是一个象征符号,他是对中国人的高度的精神本质的象征,而且未庄的所有人都与阿Q在精神本质上一脉相成。《阿Q正传》采用的是一种反讽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20.
《硕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之一。全诗以形式的凝重质朴、比喻的形象贴切来表达主题。在艺术上 ,《硕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首先 ,分析《硕鼠》外在的形式特点 :第一 ,从诗歌的语言上看 ,《硕鼠》运用了排列整齐的四言体 ,且每句都为两个音节。这种简短的四言体 ,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开首一句“硕鼠硕鼠” ,直呼统治者为“硕鼠” ,奴隶们的愤慨仇恨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对统治者发出警告———“无食我黍” ,语气轻蔑、严峻 ,揭露了奴隶主们的凶残本性 ,强烈地表达了奴隶们切齿痛恨的厌恶之情。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