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略论中国朝野关于英庚款退赔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中国朝野对英庚款退赔问题予以积极的关注:兴学与筑路的用途之争是中国朝野争论的起点;1925年英国国会通过"中国赔款案"后,中国朝野转而力争庚款主权.中国朝野关于英庚款的争议,为中国在英庚款退赔中的主权地位提供了舆论支持,确定英庚款用于发展交通实业的原则,也使英庚款的管理形式成为焦点问题,为30年代英庚款的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等著述中关于唐诗的见解在唐诗学史上不容忽视。他以白话诗为题评介初唐诗人,考证论断王梵志是初唐诗人;以乐府新辞与歌唱自然为题肯定高岑、王孟;用社会学的、历史的、文学的眼光来解释“盛唐”,着重评价李杜,并褒贬元白等中唐一批诗人,尽力挖掘唐诗中的幽默因素,批评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表达了新的见解。但他的唐诗研究带着鲜明的政治功利色彩,与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紧密相关,产生了偏激与附会,如反对律诗等,是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受新文化和新思潮的影响,尊重和敬佩胡适的学问和文章,胡适也支持过毛泽东领导的湖南革命运动.后来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友情,走向了敌对的不同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动大规模的“批判胡适思想”运动,但并没有完全放弃争取胡适.  相似文献   

4.
借用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文学史观、写作体例、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分析评价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1938-1942年胡适出使美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完成了外交使命,并对国际形势有着敏锐的把握,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前后,白话诗的主要倡导者胡适与部分南社成员之间产生了激烈的论战。冲突的症结主要在于胡适起初对一些概念未能准确地予以界定,其理论和实践也存在一些矛盾和误区。而且由于双方没有始终保持必要的理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意气之争。此外,胡适的文学革命实际上仍然有“诗界革命”的遗风,而与“文艺复兴”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7.
胡适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非常丰富。有着留美七年背景的他在教育管理的思想中处处渗透着其师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子。然而具有深厚中国传统国学底蕴的胡适在教育管理中又演绎出了自己的特色。民主管理、重视学术和人文关怀是胡适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政治处于一种极为动荡、无序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旧式的封建王朝,但它并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新型的权力机构,整个社会徘徊、“踌躇于不安的过去与未定的将来之间”,各种济世思潮纷至沓来,交相辉映。胡适的“好政府主义”理论,正是这一历史转型时代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和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胡适坚信"教育救国"理念,坚持教育独立原则,在大学层次设置、学术研究、教师聘任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至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鲁迅     
过去近百年中,胡适与鲁迅都曾被尊为"现代孔子",也被骂为"封建余孽"或"帝国主义的走狗";特别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上,大多被说成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实际上,胡适与鲁迅是人不是神,都是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一生既是朋友,也是同事,既有交情,也有分歧。他们在思想和学术上多有成就,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不同的知识分子代表。  相似文献   

11.
胡适以在美国留学期间的高等教育经历与归国后的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学术独立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他提倡学术独立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中国人在思想、学术、文化、教育方面的独立自主。为实现学术独立,发展高等教育,胡适提出了转变大学观念、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发挥政府的作用等项建议。胡适争取学术独立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我国构建自主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教育独立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是民国时期力主"教育独立"者之一.他视教育为培养人的百年大计,主张教育的正常发展需要有独立的经费来源作支撑,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作灵魂,有科学民主的行政管理作保障.胡适还特别强调教育不应受到任何外界的非法干扰,尤其是政治和宗教的干扰.胡适所提倡的教育独立乃是为中国现代教育争得一个独立自由的地位,而并非使教育完全独立于政治、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1954年开展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这引起1949年离开大陆的胡适的极大关注。文中循此叙述了毛泽东和胡适历史上的交往,以及胡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儒学     
胡适出身于晚清旧式官僚家庭,受父母的熏陶,念过私塾,长期阅读儒家经典。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走上学术道路,在其学术生涯里,他对儒学有着严厉的批判,也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探索,从其学术研究中可以发现他也在为儒学探究一条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史上,胡适充当着开山人的角色。《诗经》研究虽不是胡适的用力所在,但他仍是现代《诗》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诗经》的看法基本代表了当时《诗》学界的观点,而其为回应整理国故运动进行的《诗经》整理,则为后来的《诗经》研究立下了一个新范式。胡适的《诗经》研究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是现代《诗》学史上独特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我国清末以来思想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胡适在年轻时就受到他的极大的影响。他们相识之后,在学术上的交流和批评就成为他们之间往来的一大亮点。最有影响的,一个是梁启超公开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个是他们在《墨经》研究方面的相互商榷和批评,他们这种敢于直面的批评态度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为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本人近年潜心研究的个案。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有特殊的份量。注重文本研读;在剖析个案的过程中,不断反省原有的构想,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眼光与立场;研究中始终强调“问题意识”等。本人的人生种种缺失因与胡适结缘多少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同时也更清楚了自己的种种缺失。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20.
胡适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积极宣传自由和民主,对政党起源、政党种类、政党制度、政党政治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诸如政党“起于政见之歧异”,国民与政党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政党政治须有独立的政论家;要解除党禁,废除党治,实行多党制;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