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林 《语文知识》2005,(7):10-11
古诗词中的“云”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蕴。一、寓闲适隐逸之趣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后因以白云代指闲适隐逸之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即从陶诗变化而来,以寓隐逸怡悦之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行到水穷处,坐  相似文献   

2.
明人梅鼎祚(1549——1615),宇禹金,号乐胜道人、梅真子、太一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有明一代的大学问家。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对他可有如下认识: 他以戏剧家著称,是汤显祖的挚友,二人过从甚密。在《汤显祖集》中,能找到大量有关梅鼎祚的诗文(我们已辑出作为《青泥莲花记》的附录出版)。他现存的剧作有传奇《玉合记》、《长命缕》和杂剧《昆仑奴》,其中《玉合记》流布甚广,影响也甚大,李卓吾曾作评点(一说叶昼评点,托名李贽),汤显祖为写题记,称“梅生工曲”,“《玉合记》足传于时”。他也好诗,少即以诗称,作诗“宗法李何”(李梦阳、何景明),但似乎在诗歌方面成就并不多大。  相似文献   

3.
《山中问答》又作《山中答俗人》,是李白隐居安陆(今湖北安陆县)时所作。诗这样写道: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中“余”是诗人自指; “(?)然”为远去貌;“碧山”即白兆山,一名碧山,在今湖北省  相似文献   

4.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周邦彦“以布衣西上,过天长(今属安徽)”,游京师,“入太学,有隽声”。元丰六年(1083)七月,周邦彦“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阁,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居五岁,益尽力于辞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春初,他被外放,教授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自二十四岁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至三十二岁出都,在太学有八年时间。其前段为外舍生;后段,他被越级提拔为学官太学正,官阶虽不高,却属于“异数”。  相似文献   

5.
一、生平及其主要活动吕祖谦(公元1137——1181),字伯恭,南宋浙江婺州武义县人(今浙江金华东南)。祖上为赵宋王朝的世臣,有“累朝辅相”之称。自宋朝开国以来,其祖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吕希哲等任过宰相之职,封侯受爵,可谓是显赫的官宦世家。吕祖谦的祖父曾任南宋的右朝靖郎,父亲吕大器曾为右朝散郎,而他本人年方十一岁时,就“以祖恩致仕,补将仕郎”。但因年幼,未正式袭职。他后来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宦海的。  相似文献   

6.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元至顺年间(1331)中进士,不久做了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县丞,有廉直的声誉,嗣后他转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大胆上疏弹劾御史,被御史所留难,愤而辞官。方国珍在海上起事,声势浩大,浙东行省又起用他为元帅府都事,但他建议遏制方国珍军,跟元朝对方实施招抚政策不合,于是弃官归隐于青田山中。朱元璋攻取了元朝的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作为根据地后,积极罗致人才,礼聘刘基为谋士。他辅佐朱元璋建成帝业。朱元璋做  相似文献   

7.
颜真卿,字清臣(709—785年),自署琅琊郡(今山东省东临沂)人。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艺术、精通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曾做平原太守,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继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他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创造了彪炳千古的“颜体”书风。作为书法家,颜真卿为后世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书法文化遗产。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  相似文献   

8.
课文对韩愈《师说》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望”就是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著作有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和自撰的《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都列入正史。他又研求金石,撰《集古录跋尾》,开金石学著作之先。对他文史的评价,当时就毁誉兼存。苏轼推崇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并且说:“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可是,欧阳修的至交刘敞却偏偏说:“好个欧九不知书”,其弟刘攽(司马光撰《通鉴》的得力助手)认为《新五代史》只能算“第二等文字”。司马光撰《通鉴》,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而极少用《新唐书》、《新五代史》。后人评欧阳修,多以为他“文胜于史”。史学家对他也褒贬不一。今略抒管见,以求得到教正。  相似文献   

10.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溪卧游录》中曾说:“凡人多熟一份世故,即多却一份机智,多却一份机智,即少一份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想来这便是一种从容的心态和能以明月为镜而自照的雍容,令人为之着迷。  相似文献   

11.
[原诗]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相似文献   

12.
今有论者介绍,他曾引导学生从《伐檀》中“挖出了一堆好东西”:当年,“黄河水是清澈的”,“气候温暖如夏”(有热带生长的檀树),“两岸植被茂密”(可以狩猎),黄河之所以变黄乃因“坎坎伐檀,森林遭破坏”所致。(见《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5期)作为学生肯如此“动脑筋”无可厚非,作为教师也作如是认定,则大可商榷了。1.此“河”何指?“江”“河”虽为上古我国横贯东西的长江、黄河的专称,但引申用法也早已有之。古代以为,凡江、淮以北的中  相似文献   

13.
谭人凤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860年9月20日生于湖南省新化县裕田村(今隆回县鸭田公社南塘村),原名有裕,字符善,又字石屏,晚年自号雪弊,人称谭胡子。谭家世代务农,祖父谭能(1779—1855年),“生平仁原,则方不矜”,为“乡党倚重”,父家谭忠宅(1813—1877年),(清直不阿,勇于义”,众称“长者”,“莫不服其高义”。谭人凤从小受到长辈们的影响和熏陶,“(亻元)爽尚气,不耐人迷,而退无后言,故与之交者,无不服其为人。方弱冠,即为族党推重。”一次,人凤砍倒村上一棵香杉树,遭到当地土豪劣绅的鸟统射击,他纵身一跃,才免遭伤害。事后又为此吃了官司。他愤愤地说:“官食  相似文献   

14.
李华 《语文知识》2000,(2):10-12
在学习韩愈《师说》(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二册)一课时,课文下面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初读这段文字,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孟县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究竟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所谓“望”,就是望族,指那些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仁宗时代的“名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幼年贫困力学,宋真宗大中祥符进士。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当时主张革新的进步政治党派的首领之一。少年时就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后来又把这一思想写进《岳阳楼记》,至今仍为人所传诵。《渔家傲》约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五年(1040——1045)间,当时作者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县),他爱抚士卒,号令严明,边防巩固,使西夏不敢轻易冒犯,被称为“范老子胸中有数万  相似文献   

16.
“苏门山水天下殊,中有一人清且癯。庞眉扶杖白髭须,鹖冠野服读诗书。”(清吴伟业《苏门高士图赠孙征士钟元》。见《辉县志》)此诗所咏之人,便是被称为“有功名教”、“一堂正气”的清初中州鸿儒、名师孙奇逢先生。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原籍明直隶容城(今属河北),晚年移居河南辉县苏门百泉之夏峰,故学者皆称其为夏峰先生。在更需尊师重教的今天,重温孙奇逢的一生,也许不无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别号胎簪子,不常用,河南省信阳市人。 何景明是明代前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批评,诗赋文章,样样皆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与李梦阳发起并领导了明代前期的文学复古运动,开一代文风,领一代文学风骚,成一代文宗;成为明代“前九子”的领袖人物,与李梦阳并称“何李”或“李何”;也是明代“十子”之一;与李梦阳、徐祯卿、边贡又有明代“弘(治)正(德)四杰”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何景明的文艺批评思想,诗赋文章,为历代批评家所注目,自明至今,对其批评的著名学者,不下二百家。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我们马上会联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后又改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因宅旁有五棵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41岁时曾任彭泽令(今江西彭泽县西),后人也称他“陶彭泽”或“陶令”.63岁逝世,谥号“靖节先生”.陶渊明诗歌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陶渊明又是一位带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无神论者.虽然他在这方面没有专门的论著,思想史上一般也不会提及,但在他诗文的字里行间不时闪耀着无神论思想的光辉,这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封建文人,能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说是难能可贵的.本文即就陶渊明无神论思想的某些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作一简要论述,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对神学目的论的否定所谓神学目的论,就是宗教迷信用以证明神存在的一种流行的理论.肯定人格神的天的存在,认为天有目的意志,能赏善罚恶,这是一切世俗迷信的基础.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认为的呢?他在《自  相似文献   

19.
陆放翁(公元1125——1210年)名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放翁以文名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多产著称的文豪。陈振孙曾说他“诗为中兴之冠,他文亦佳,而诗最富,至万余篇,古今未有”。据欧小牧先生统计,陆诗可系年者,今存九千一百三十八首,此外尚有一些不明年代的逸稿。陆游才气超逸,其诗作清新刻露而出于圆润,自辟一宗,时有“小太白”之称;又切入生活,忧国忧民,鼓吹恢复,诋斥和议,诗作记载了宋室偏安江南后局势的风雨飘摇,遗民的颠沛流离,朝廷的苟且贪安  相似文献   

20.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年轻时,当济南相,曾拆毁神祠,后来又把“除奸邪鬼神之事”推广到他所统治的地区内。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对保守;重视实践,反对空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公元二一六年始称魏王,二二○年病死于洛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