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比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李可兴 《体育学刊》2005,12(2):37-39
中西方体育价值各有不同的取向.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人格化、养生化、伦理化、单一化;西方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人体化、健身化、竞技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冲突与话语谱系的内在紧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下,都市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乡土文化的"格式化",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本土文化的"殖民化",以及工业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阉割化",造成了其生存境遇与多元价值冲突.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学术话语的零散结构、学术价值的知识证明及其现代反思的连锁突变导致了其文化境遇与话语谱系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体育文化关系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体育文化存在冲突,在对生命诉求、价值取向、身体展示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摆脱文化困境、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促进文明进步最终促成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沟通;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构成东西体育文化关系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霸权主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与生俱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体育价值取向存在冲突;奥林匹克运动霸权主义的体现;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奥运会只是全球参与的西方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从武术承载的中国文化和奥运会承载的西方文化的比较入手,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武术与西方体育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冲突、碰撞、交融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下的武术世界化发展的时代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王畔领 《体育世界》2011,(7):107-109
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价值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体育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体育价值取向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密不可分,是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发映。通过对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与解读,当前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人文体育价值取向为主导,承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及适当保持二者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殊与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中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总体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殊做了一点简单的分析,其主旨在于厘清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内涵,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通寻求合理的路向。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5,(11):958-960
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东西方体育文化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西方体育文化虽起源相同,但因文化基础不同,其表现形式、发展过程呈现出相应的差异。认识理解东西体育文化的变迁差异与价值取向,为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快推动中国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由于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形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建设和谐社会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精神价值、健康价值、审美价值。建设和谐社会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整合要遵循社会转型期的实践性、开放性等原则,通过教育、完善制度、“聚宝”法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立足史实,采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理论,对新中国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进行了研究,旨在找出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原因,揭示其历史根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主要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始终处在与不同派别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中,但其主旋律是以融合为主;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未占据主导;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大文化特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概念的范畴、内容的指向性、发展目标、培养的思路、培养的理念等五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从所处地位、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结合模式、学训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决策,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晓雯 《收藏》2012,(3):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陆游、周必大、朱熹、叶适、刘克庄、贾似道等文人士大夫。两宋私人书画藏家人数众多,蔚为壮观,折射出宋代书画收藏之繁盛。然而,以书画成就而驰名艺坛的米芾却因其书画盛名,而掩其鉴藏大名,以致少有人关注米芾作为书画鉴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田径课教学正面临巨大的困境。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组织形式呆板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考试评价体系标准规则化,定量化,使学生对掌握田径运动的实用性、健身性产生怀疑。思想认识与资源开发不足,使田径课教学失去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社会科学知识对体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和自然科学技术对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践也证明 :“体育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体育科学技术要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体育科研和训练用仪器器材的研制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实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训练器材与训练理论和方法;训练、测试与诊断、评定;工程技术知识与体育科学知识;工程技术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体力活动不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客观、准确的体力活动监测方法和仪器对于开展体力活动研究、运动干预和人们的日常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Actigraph是目前国外应用最多的加速度传感器能量消耗监测仪器之一,首先介绍了Actigraph的基本技术、参数,然后对相关Actigraph的文献从"信度"、"效度"、"能量消耗推算方程"、"仪器对比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晓龙同志多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从事体育理论研究和管理工作,对体育理论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将陆续发表作者对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系列文章,以求推动对中国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宝琴 《收藏》2007,(10):126-130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闰六月十九日,即公元1607年8月11日。卒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六月十二日,享年78岁。山西省太原市阳曲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其字号颇多,计有仁仲、公他、公它、真山、朱衣道人、朱衣道士、五峰道人、龙池道人、石道人、侨黄真山、侨黄老人、松侨老人、青半庵主、丹崖翁、丹崖子、啬庐、观化翁等达70多种,这些“字号”无不体现了他的经历、思想和个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围绕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对河南省18所高校的1 336名学生和25名武术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武术是高校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项目,我们对此并没有重视,存在教学器材匮乏、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其改革应从转变观念、改善课程结构、精选教材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