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的小说以“闲美”著称,读他的小说如在丛林中徘徊漫步,惬意无比。他善用“闲笔”,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情味和意蕴。譬如汪老的《金岳霖先生》,这是一篇十分寻常的回忆性散文,但由于闲笔的运用,使散文旁辟小径,曲径通幽,尽显自然洒脱的“散”文之美。请看课堂上关于“闲笔”探讨的四个镜头: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小说、散文中,常有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作者往往在貌似闲笔的有限笔墨中,隐着丰厚、深刻的内涵,从对其小说、散文的个例分析,我们可看到鲁迅语言的精粹、笔墨的经济、内涵的腴厚。鲁迅堪称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3.
闲笔,顾名思义,百忙中极闲之笔。换言之,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者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表面上看来或繁冗复沓,或偏离主题,或无足重轻,然而却显示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或于细微处见真情,或巧妙蓄势铺垫,或烘托映衬渲染,皆浑然天成。如此“妙笔”何谈“闲来之笔”?作家贾平凹曾如是说:“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相似文献   

4.
吴卓君 《考试周刊》2011,(88):51-51
本文通过文本“闲笔”“留白”处的研究,让学生能自主地在“闲笔”处流连,欣赏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在“留白”徜徉,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境界。  相似文献   

5.
“双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深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以“闲笔”为散文深度教学的切入口,厘清“闲笔”的定义、类型、作用,设计品读散文“闲笔”的学习任务,提出品读散文的策略,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共7章22条,其中第16条有类“闲笔”:“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读杨绛先生的散文,你会感到这不是作者在有意识地创作,而是一位智者在娓娓述说一件件往事。她挥洒着智慧和情感,虽不浓烈甜腻,却自然妥帖、纯净本色,犹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雅之中透出的一丝丝苦涩。  相似文献   

8.
师:两位买牛人都向安恩问了奶牛的价钱.安恩也都回答了。孩子们,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  相似文献   

9.
10.
"闲笔"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从与"闲笔"相关或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或文学现象及理论入手认识它。首先",闲笔"之"闲",古代文论家们赋于它闲暇、自由、自然、随意、不受约束、从容不迫等诸多特征,其与"正"和"忙"相对。作为闲笔,也有以上的性质。"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是"闲笔"重要的特征。其次,"赋、比、兴",特别是"兴"在抒情文学中的地位及其表达效果同叙事文学中的"闲笔"很相似,钟嵘所谈的"赋"与"比兴"的关系及兼用原则移之于"正笔"与"闲笔"非常适合,朱熹所定义的"兴"及后来研究者生发的其艺术表达的效果又与"闲笔"的审美艺术效果相似。再者,"闲笔"艺术的运用应该是小说艺术的回归,是"因文生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闲笔"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从与"闲笔"相关或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或文学现象及理论入手认识它。首先",闲笔"之"闲",古代文论家们赋于它闲暇、自由、自然、随意、不受约束、从容不迫等诸多特征,其与"正"和"忙"相对。作为闲笔,也有以上的性质。"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是"闲笔"重要的特征。其次,"赋、比、兴",特别是"兴"在抒情文学中的地位及其表达效果同叙事文学中的"闲笔"很相似,钟嵘所谈的"赋"与"比兴"的关系及兼用原则移之于"正笔"与"闲笔"非常适合,朱熹所定义的"兴"及后来研究者生发的其艺术表达的效果又与"闲笔"的审美艺术效果相似。再者,"闲笔"艺术的运用应该是小说艺术的回归,是"因文生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闲笔不闲,读闲自乐。但如何闲中得乐,对读者有一定的要求。读者需放慢阅读速度,不贪多求快,但凡遇到不符合或超出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语句,不妨停下来细细思考。有时候光思考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去翻翻资料,查查书籍。有时候遇到凭一己之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妨邀几个红学好友一起讨论讨论,拓宽思维,合力解决。闲笔,简单说就是和文章题意不紧连的文字,是指小说中非情节性的因素。读者不忽略这些细微、看似无足轻重的文句,体味名著的精妙之处,便会享受到非功利性审美的愉悦。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把与文章中心无关的文字称为“闲笔”。在不少文章中,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看似闲笔实则必要的文字,阅读时应该理解出它应有的作用。一、交待缘由。例如《小橘灯》,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可是在“我”离开小姑娘家之后,作者写了“我”与朋友的一段对话,好像是画蛇添足。实际上,这段对话透露出小姑娘的爸爸与革命组织的关系,照应了前文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中有不少乍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孔乙己》中有这样的句子:“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元……”这段文字主要是为孔乙己出场“鸣锣开道”——这里除一群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之外,还有一个站着喝酒的穿长衫的孔乙己!而“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现在要涨到十元”,这跟孔乙己的出场关系不大,与表现孔乙己的迂腐、落拓也没大关系,但仔细推敲,却知“闲笔”不闲:首先,它向读者提供了一条信息,文章反映的是一个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的年头;其次,广大的“短衣帮”以及像孔  相似文献   

15.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迂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闲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有可无,细细品味,则独具匠心,不可或缺。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切不可忽视“闲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社会课。课题是“你从哪里来”。课文告诉小朋友,人是母亲生的,母亲从怀孕到生小孩子很不容易,我们要关照孕妇,孝敬母亲。为了上好这一课,这位执教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孕妇,回答小朋友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母亲怀孕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这位孕妇从走进教室到离开教室之前竟没有人请她坐下讲!一位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刚把“萝卜”、“白菜”(用纸做的教具)贴到黑板上,“啪嗒”一声,一只“萝卜”掉在地上。一位小男孩连忙跑到黑板下拾起来,双手递给了老师。没想到,这位老…  相似文献   

17.
萧天 《师道》2009,(1):32-32
办公室的小张又在嚷嚷:“真是气死人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我真不想教他们!”这样的话她几乎每天都能嚷上几遍。其实,只要上课铃一响,小张准会第一个走出办公室。小张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显然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我说:“我送你四个字吧。”“请说,洗耳恭听啊!”她稍稍平静了一下情绪,苦笑着。  相似文献   

18.
汪翔 《今日教育》2022,(5):66-67
<正>最近给学生讲授《荷塘月色》,文中有关于妻子的两句描写,即第一段“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与最后一段“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两句话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闲笔。乍一看,这两处闲笔好像与文章的内容有些脱节,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最多起到结构上的照应,有着时间上的必然性,使文章浑然一体。此外,别的作用似乎很了了。是这样吗?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作者“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时,妻是“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而当他“轻轻地推门进去”时,则是“什么声息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20.
把学生放到具体环境中,让他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并激发出自己的想法,是美国初等教育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让学生知道受到委屈就要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更多时候更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关于这一点,曾经在中国执教过的美国老师达琳·叶格颇有感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