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真正体现了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精神。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着一颗爱心,充分信赖学生,坚持正确评析,才能真正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减负不减质”的呼声也此起彼伏。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能掌握好知识,又能有效地培养能力呢?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有效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被教学者们所关注和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教会学生对“学”的反思。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透视新课改     
张立 《宁夏教育》2005,(11):39-39
一、材料:需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 新课程提出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剪裁”与“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发展。但在实际中,有一些教师认为重组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更换教材内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设计土,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创新,反而使新的课程理念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差点教育是教育部国培专家、东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黄宝国副校长,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借鉴高尔夫球“差点制度”以及对芬兰教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其核心是尊重学生差异,研究学生“差点”,共享学生差异,缩小学生差距,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荷兰著名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当前老师们虽然已经意识到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但是学生常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对学习活动没有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10.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1.
说“理解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百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感情贯穿全部教育过程,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形成“后进生大步前进,优秀生更优”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育力量,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情感和学业,更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师,应努力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南浔区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始于2004年5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新南浔区刚成立,新课改准备实施,全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区教育局以“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为理论支撑,适时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为不同学生成长提供条件和帮助”、“让教育更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等观点,力图通过尝试新的“育人”模式的研究,切实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差点教育是教育部国培专家,东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黄宝国副校长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借鉴高尔夫球“差点制度”以及对芬兰教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其核心是尊重学生差异,研究学生“差点”,共享学生差异,缩小学生差距,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地发展、健康地成长。截止到2014年2月底,吉林省先后有七个地区的十五所学校先后开展了差点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实施差点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差点教育的独特魅力,也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用“心”去读文,用“情”去体会,使自己融入其中,把文中的“养料”化为自己的“养料”,并最终运用于实际。具体运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7.
谭娟 《湖北教育》2002,(8):34-35
二十一世纪人类步入了新经济时代。无庸置疑,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过去“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我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依靠社区,齐抓共管,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工作社会化,为孩子积蓄成才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9.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因此我觉得它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适合我们教育学生,同时也适合教育我们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是“量体裁衣”还是“削足适履”,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是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还是培养适合教育的学生,是教育为学生成长服务还是学生发展符合现实教育的需求。说到底.这是衡量教育是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否遵循教育规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