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感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产生的,语感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思中触发语感,在品词析句中发展语感,在拓展延伸中提升语感。  相似文献   

2.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一、文美处品读,感受其形有的文章是靠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文美之处,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相似文献   

3.
《麻雀》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讲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的首要障碍是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  相似文献   

4.
高岩 《教育》2012,(36):5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呢?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趵突泉》《海底世界》《春》《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都市精灵》《咏柳》《望庐山瀑布》等。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  相似文献   

5.
小语教学问答法一例李芙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笔者运用问答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准确地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大海的歌》为例简述如下。一、初读课文,理清...  相似文献   

6.
《大海的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了《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讲读课文,在懂得了什么是用词准确,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及用词准确有什么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作者怎样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事物和表达感情的,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之形成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是体会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理解作者以“大海的歌”为题的用意。  一、整体入手 理清思路《大海的歌》以作者游览的行踪为序,对“码头上”、“海港里”和“大海中”三处典型地点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  相似文献   

7.
从读中获得语感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等,教学时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使其步步深入到作者感情的变化之中,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观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自己读的基础上,自觉地训练了语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读中感悟自得工具性与…  相似文献   

8.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八册看图学文《梅雨潭》是一篇写景物的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审美的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观察景物,学习如何写景。教师解题之后。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让学生逐一观察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要素是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它的出现使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学要点更加清晰。教学时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燕子》一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熟悉文本内容;品味特殊表达,巧妙迁移运用;回归朗读背诵,注重语言积累等教学方法,让学习真实发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必须以读为本,以朗读为依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将从"理解内容,感受语感;激发情感,突出语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诵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朗读的方法,边读边理解,边读边体味,达到对文章全面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它对于中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说好普通话,进行良好的口语交际;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等。  相似文献   

15.
江西《语文教学》第四期发表陆继格同志的文章,谈备好语文课,必须过好五关。在论及教法关时,作者指出:对文字浅显、内容易读的课文,我一般用学生自学的课型。这种课型就是教师把要求讲清楚,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去自学。学生自学的课型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边读边做练习的办法,练习就是教学要求,教师最后把答案说一说,让学生自己订正就行了。这就要教师在备课中把课文按教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对古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对语感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应有两个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学生的自我培养.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非常重要的,它乃为初高中、大学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极力探索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之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7.
马娴 《新疆教育》2013,(7):139-13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语文教学魅力大大增强。另外,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打好语感能力的基础,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夏秀云 《现代语文》2011,(5):120-120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段写景文字,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这一段文字作为写景教学的典范文章,可见它在语文教育家心中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四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郦道元写三峡四季景色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  相似文献   

19.
[课例](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说大海唱着欢乐的歌呢?请同学们想想作者这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作者这时会看到朝阳、蓝天、白云、碧海。 生:会听到海鸥的叫声、汽笛声、机器声、水撞击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沁园春&#183;雪》作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大气磅礴,写景则纵横千万里,论史则上下几千年。作者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朗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