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珍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蕴,弘扬其人文价值和独特魅力,使其在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需要。河北建设文化强省,需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大力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了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给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得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为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此外,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下,受到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给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使得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思考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创新,促进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传媒产业、科技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教育业与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融合之路,提升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本文以河北磁县为调研对象,对乡村治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时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依然非常的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河北地区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河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要为珍贵的民歌艺术拓宽传承路径和发展平台.群众文化是面向大众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因而也为河北民歌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注入了发展动力.所以,借助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播力度,加强河北民歌的宣传力度,加快河北民歌的传承力度,具有积极的实践成效.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对群众对河北民歌文化传播传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群众文化活动对河北民歌传播传承策略的探讨,以期通过强大的群众力量来推进河北民歌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产业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产业化开始级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为河北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对河北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生群体从事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活动,是他们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有益尝试.他们深入定县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并以此为依据,采取多种策略与方式,富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教育实验,如推行以编写课本读物、创办平民学校为主要方式的识字运动,提高农民的识字率和文化素质;以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戏剧的方式,丰富农民的文艺生活;以推行农业改良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生产发展;以实行导生制来解决农村教师缺乏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他们从事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当下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注重社会调查与产学研结合,提升农村服务质量;引导大学生走进农村,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燕赵文化是燕赵地域文化遗产的全部积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文化源于黄色农耕文化、绿色游牧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燕赵文化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燕赵文化是“河北精神”的文化底色,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能够增强燕赵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河北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伴随着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河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深受其害。在黄河水患的破坏下,河北境内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都长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极大制约了河北区域内农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色农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厉家寨农业文化遗产是1950—1970年代农业集体化与合作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产物。厉家寨红色农业文化遗产首先体现为农业工程景观与相对独立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各类农田水利工程遗址遗迹、农业建设景观、农田水利系统构成了厉家寨农业文化的物质遗存,借此厉家寨人创造出一个新的改造山区农业、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农业高产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厉家寨农业文化资源禀赋中极其难得的红色精神资源。作为新中国红色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样本,厉家寨农业文化遗产是构筑区域文化产业格局的重要资源赋存。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得益彰,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创建具有文化特色美好家园的双赢之举。文章在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利用原则和存在的问题,就沙河市如何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汉代河北纺织业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种植桑麻、养蚕缫丝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具有发展纺织业的良好条件。两汉时期,河北是我国纺织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汉末年,河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积累的纺织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提花机。钜鹿、清河以北的赵郡、中山和常山等处是东汉河北丝织业集中的地区。在河北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丝织品实物,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高超技术水平。东汉时,河北的麻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最主要的过程应该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近代河北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和城镇数目的日益增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化相对缓慢、落后,如承德;二是因工(或商或路)而兴,如唐山、石家庄;三是原来基础较好,近代空前发展,如天津。城市化与洋务运动有很大关系,特点是发展速度较慢、规模不大、人口较少,原因是一受到了天津的影响和制约,二很大程度上属于乡村城市化类型。总体上看,河北城市化水平还不算高,农业社会的痕迹过重。尽管如此,城市化为河北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方言》看西汉时期的河北方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扬雄《方言》,探讨西汉时期河北的方言。从分区上看,可以分为五个区,齐、卫、赵、燕代和北燕。从词汇的特色来看,每个区的词汇各有特色,但从整体上,反应了西汉时期河北物产丰富,农业、畜牧、纺织等行业发达,当时人们重相貌、重信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晏阳初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在欧美新思潮的影响下,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在上世纪20-30年代引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从调查入手,他们构建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体系及方式,并进行理论探讨及实际推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社会史的重要流派,对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省历史发展悠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河北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长久不息的发展。在河北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燕赵儿女无穷尽的精神财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建设文化大省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河北"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北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机遇和面临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河北新兴产业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凝聚村落意识、稳定乡村秩序、保障民众文化需求及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治理功能弱化、保护主体缺失、活动场所缩减等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治理的体系构建。鉴于此,应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治理因子,丰富乡村文化治理内容;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责任,建立多元协同文化治理体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治理载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助推乡村文化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文化先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隐藏的内涵,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存在重视程度不足、保护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传承主体断层、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造成文化振兴道路曲折难行。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提高群众认知、扩大新媒介宣传、培养接班人、创新非遗产品等方式,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给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潜力与机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甘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社会组织等层面的努力下可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文章依据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的数量、种类,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北乱弹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剧种之一,它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它历史悠久,是中国戏剧园里的一朵奇葩.对乱弹艺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方考察,了解乱弹产生的年代、名称、源流、唱腔和曲目等,为使这一古老的乱弹艺术得以继承、发展、创新、保留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