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政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开拓意识、良好职业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培养当代工匠精神,高校如何将探索和培育当代工匠精神的契合点有机融入德育素质教育工作中,以思政教育的科学价值导向和崇高的精神指引,构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提出思政教育与当代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叶桉、刘琳在《职教论坛》2015年34期撰文,肯定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呼唤,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和模式机制入手,着力阐发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普遍价值和特殊意义在培育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为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开拓了新思路,创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3,(4):72-73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依托海事大学的专业优势与海事领域内的人才资源,将“航海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培育具有海洋意识、航海精神、国际视野、创新素养的高中生为办学目标。有人说,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经济作为未来开发新资源、开拓新产业的重要领域,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依托海事大学的专业优势与海事领域内的人才资源,将“航海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培育具有海洋意识、航海精神、国际视野、创新素养的高中生为办学目标,以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航运人才早期培育与储备的需求,是一项颇有远见的创举,而学校的航海教育基地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对师范精神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师范精神的内涵变化及当代发展困境,接着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精神的当代内涵,最后提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林砺儒师范教育思想主要有五方面的当代价值,具体是:基本理念是遵循办学特点,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教育目的是注重人格塑造,提升专业精神;教育内容是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融合;教育方法是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实践能力;教育评价是改革内容方法,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师范精神是师范教育的精魂。东汉洛阳太学的治学理念和行为准则中蕴含着"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精明行修、经师人师同求"的师范精神,这一精神伴着洛阳师范学院的成长,形成了优良的师范传统,坚定了学校师生忠贞不渝的师范信念;以"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师范品格作为校训,彰显了专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展示了意蕴深厚的师范文化;师范精神的凝练、师范信念的确立和师范文化的发展,对现代师范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师范美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丹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1):71-73
中国与日本同为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两个国家,其对师范美术教育的认识却相差很大。当代日本师范美术教育模式以整合型理论为依据,在教师许可证的获得与灵活的课程方案设置,以及美术本科实践教学方面,对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院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后,如何再创辉煌,走出去,请进来,开拓视野和办学思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论"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话语的当代教育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2.
"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其话语的当代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以阅读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以阅读开拓学生的精神视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书香校园”建设正成为沙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办学方略。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教育局局长冯彤。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我院先后派出18个代表团57人次赴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研修、考察访问,进一步开拓了同志们的视野和办学思路,有力地提升了我院在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方面的工作力度,使这方面工作又扎扎实实地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论“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话语的当代教育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师范精神"的传统内涵、"师范精神"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师范精神"在当代的目标追求等问题,以期有助于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主体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核心,最根本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去理解认识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和弘扬沂蒙精神,需要从与时俱进的视角,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内在本质。赋予沂蒙精神以时代价值和当代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当代、发展、现实的视野,以科学全面的发展观来探索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批判教育理论:师生交往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批判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重要的教育派别,它强调教育主体批判精神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唤醒和个体精神的解放,因此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循批判教育理论的视域来审视师生交往的研究发现:师生交往研究的价值取向是批判与反思;内在诉求为启蒙与唤醒;而其终极旨趣指向超越与解放。这为师生交往研究重新开拓了不同的理论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以更加开拓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维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命题。以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类型、价值取向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深入论述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外延,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更加解放的思想,从办学定位、内涵建设、与社会的关系等出发,提出6个方面的解决思路,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操作性强的发展模块。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固体物理学"在课程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细则、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以促进该门课程更好的达到国家师范认证标准和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