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引起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基础,应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小学生国学素养。编纂校本配套教材;打造国学校园文化;开设特色国学课程;不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促进国学与小学教育相融合,实现良性、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思想情操、人文素养、价值评判、道德标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与关注。因此,加强学生国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国学教育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国学润心田——浅谈学校国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着圣人的航标,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让经典的人生信条逐渐走入心灵,培养学生们为人之根本,为学之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4.
徐栋梁 《文教资料》2013,(16):27-28
在当前传统文化回归、新的文化体系重新建构的形势下,国学基础类课程在高师院校中的开设显得尤为必要。国学基础类课程在高师院校中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高师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师院校学生的师德养成。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明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逐渐发现:学习国学如同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可以充实孩子的人生。接受经典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品德乃至精神,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怎样让国学走进学校,让学生时时处处身处经典之中,成为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一个难题。我校经过一年的探索,渐渐找到了有效方法,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感动。一、融国学教育于环境建设,触摸经典"靠近清泉,心灵也会湿润;靠近音乐,生命也会起舞。"为了让学生能在一个充满浓厚国学氛围的环  相似文献   

7.
金丹萍 《教学随笔》2013,(16):138-13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利用国学经典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诵读国学中明礼仪;在国学故事中习礼仪;在国学表演中知礼仪,促使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礼仪道德观和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小学"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实力,打造学校教育特色,扩大学校教育影响;可以弥补人文教育缺失,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可以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蒙学教育有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需要继承和发扬。课题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编写了《国学教育课程》校本教材,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思想、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实践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积淀,是能让人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文化。让当下的学生目中有国学,心中有国学、对祖国、对国学有一种厚重的民族情怀,是历史传承的需要,也是民族发展之基。我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学底蕴,让国学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滋养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开展了国学周活动,让学生深入认识国学、了解国学、体验国学。  相似文献   

11.
屈雪娇 《天津教育》2021,(3):179-180
小学是教育开始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机遇,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国学基础,培育他们的人文素质。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关键,在小学思政课中渗入国学教育,不仅继承了先祖留给我们的精神粮食,也是对学生实施启蒙教育的落实。国学是中华文明的关键文化承载,其经典作品凝练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只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呼唤文化复兴,学校不应只承担传道授业的责任,更应承担民族文化继承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于秀红 《教师》2013,(21):33-33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构建学校的文化立体感,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今后的长足发展,实施国学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小学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学校成才,学校以成才的学生为荣。只有不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学校才有生存的空间,学校才会发展壮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会知识并不太难,所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3.
冀玉峰 《教育》2015,(10):57
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建立和谐的伦理观念,增强其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小学阶段构建国学教育办学特色,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特点,将国学教育有机融汇于常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广义国学教育,促进学生将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内化为一种持续、稳定、发  相似文献   

14.
中学国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而文献意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献意识主要包括目录史源意识、版本意识、辨伪意识、训诂意识、辑佚集异意识以及文化贯通意识六个基本内容。它是学术意识,更是文化传承意识。在国内中学的国学教育中,文献意识主要被简单化为"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儒学道德精神的强化",这不利于国学的传承创新。中学是国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我们要通过专业性或"开放性"师资队伍的建设、文献实践活动的拓展等手段来培育文献意识,切实推动国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思想政治素质都是其国民的根本素质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国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中学时期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个体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学生不论是从基础还是知识面来说都是比较薄弱的,由于所处教育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许多城市无法想象的困难,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加强在政治教学中国学经典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学教育方法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以知识传授为主,以伦理道德教育为辅,以国情教育为主,以自身修养和可持续发展为辅。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具有可能性,为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提供了固定的平台,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接下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割裂了,国学教育一度缺失,直到现在,国学教育终于再度复苏,本文对国学教育进行概述,研究高中的国学教育现状、高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及怎样在高中评议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国学经典著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思想、大智慧,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懵懂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所以  相似文献   

19.
一、以目标的指向性精选经典内容是基础 传统典籍中的千古美文和警句范文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无法让学生广泛涉猎,而应根据教育目标的指向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精选内容.要进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应选择具有实用的立身处世的道理、伦理道德的教化、人格培养的要求的经典,如选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论语》、《增广贤文》中的有关章节以及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词歌赋,把原文、译注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以目标指向明确的经典及诗赋发挥道德教化作用,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是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开展国学教育,做好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新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中小学校要“知行统一”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而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文明,国学正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炎黄子孙修身养性、教化道德、完善人格的重要载体,也是《纲要》颁布背景下学校拓展德育空间的崭新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国学文化教育,在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做了思考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