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多少”与“大小”的转换。本节课书中插图(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5页)很多,其中有一幅图上有5只小鸡,3只小鸭。有的教师是这样讲解的。师:“同学们看图上有几只小鸡?”生:“有5只小鸡”。师:“有几只小鸭?”生:“有3只小鸭。”师:“小鸡多还是小鸭多?”生:“小鸡多”。师:“对了,小鸡比小鸭多。就是说5只小鸡比3只小鸭多,也可以说5只比3只大。记作:5>3。”这个教师的讲述是不严密的,没有讲清谁和谁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科学,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一与多。如“有 8只小鸡, 4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这里把 4只小鸭看作 1份,小鸡有这样的 2份,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 2倍。很明显,小鸭看作 1份的“ 1”,已不再是十进制记数法的“ 1”,而是一群小鸭的总量。   顺与逆。学生一般习惯于顺向思维,其实有许多题目可用逆向思维。如若 a是关于 x的方程 x2+ bx+ a=0的根,且 a≠ 0,求 a+ b的值。这里可返回到根的定义求解,借助已知可确定未知。也可以倒过来把已知看成未知,把未知看成已知,达到突破…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入学前,一般对于多、少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往往是从直观感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动"了起来:根据课本上的画面设置了动画课件,先分别从屏幕左右两边依次走出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学生会聚精会神地观察画面,并做出回答:"这是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接着提问:"小鸡多还是小鸭多?"对于这样的问题学  相似文献   

4.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让小华把自家刚刚孵好的30只小鸡和30只小鸭带到集市上去卖。小华临走前,妈妈再三嘱咐他:“小鸡要卖5元钱3只,小鸭要卖5元钱2只。”小华答应妈妈后就出发了。小华来到集市上卖雏禽的地方,刚把装着小鸡和小鸭的两个大盒子放下,就围了—群人。小华说明了卖价后,有个年轻人说:“既然小鸡5元钱3只、小鸭5元钱2只,那就干脆点儿,你把小鸡和小鸭合在一起卖,10元钱5只,我都买了,你看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野军 《早期教育》2000,(4):21-21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它不停地滚啊滚……一只小鸡,一只小鸭,还有一只小鹅见了它,大声喊:“你是会滚的汽车吧?停一停,停一停!请你送我们回家好吗?”“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嗯,我是会滚的汽车,那就请上车吧!”小鸡、小鸭和小鹅,蹦蹦跳跳钻进了大木桶里。大木桶又滚啊滚,滚啊滚——小鸡、小鸭和小鹅唱起歌儿来。  相似文献   

6.
破旧的图书,弃之可惜,可让幼儿剪下图书中的一些角色和景物,放在衬纸上,并根据他(她)的想像进行拼摆和添加,边操作边编讲故事,这种活动可以发展幼儿多种能力。例如,小鸭站在家门口,看见一只小鸡掉进河里,小鸭飞快地跑过去,边跑边喊:“大家快来呀,小鸡掉进河里啦!”这是幼儿在边移动角色边讲述,他(她)可以先把图片小鸡放在河中,又用较快的速度把图片小鸭从家门口挪到河边,然后  相似文献   

7.
过家家     
过家家狄亚天气真好,金色的阳光照着河边缘油油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小花。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一起来到河边,玩过家家。小鸭说:“我比你大两天半,我来当妈妈,你来当娃娃,好不好?”“好呀。”小鸡拍拍翅膀,快活地回答。小鸭说:“乖娃娃,你等着,妈妈给你准备最有营...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让幼儿在喜爱新歌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会唱新歌《小金鱼》。2.复习歌曲《我是一朵小花》,要求幼儿唱好切分音、休止符,表达出歌曲愉快的情绪。3.音乐游戏《小鸡和小鸭》,练习小鸡和小鸭律动,让幼儿欢乐地游戏。教学准备:金鱼图片1张、小鸡小鸭头饰36只、老鹰头饰一只、小花36朵、小乐器36件,“花坛”、“池塘”磁性黑板一块。幼儿欣赏过新歌《小金鱼》。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模仿动作,敲锣、打鼓、吹喇叭、放鞭炮,自由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入学前,一般对于多、少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往往是从直观感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动”了起来:根据课本上的画面设置了动画课件,先分别从屏幕左右俩边依次走出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小鸡和小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鸭邀请小鸡去小河边玩.玩着玩着小鸭忽然看见河对岸有一座山,小鸭说:“小鸡快看!快看!河的对岸有一座山,我们去山上玩一玩。”小鸡说:“好啊!可是我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小鸭说:“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小鸡说:“好啊!”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敢于提问题,正是创造思维的原动力。当孩子指着小鸡和小鸭问妈妈时,一般来说,妈妈只告诉他:“这是小鸡,那是小鸭。”这样孩子脑中只闪过一个问号,而且已得到了回答,他的探索精神就没有受到引导。如果妈妈引导他去观察小鸡和小鸭的头、身子、脚有什么不同,甚至让他看到小鸭能在水中游泳而小鸡不能等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品质,练习平衡动作及两人协调走。准备:小鸡、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各半,荷叶片数与小鸭相等,鼓一只,音乐磁带一盒。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队、分别扮小鸭和小鸡,站在起点线上。音乐开始,小鸭和小鸡分别走过小桥,小鸡到草  相似文献   

13.
好朋友     
有一天,小鸭子在散步。走着走着,小鸭子碰见它的好朋友小鸡。小鸭说:“你会下河游泳吗?”小鸡说:“我不会。”小鸭说:“那你就看着我游泳吧。”小鸭下去游泳了,它游得特别好。小鸡嫉妒它了,也跳了下去。小鸡刚一跳下去,就喊:“救命呀,救命呀。”  相似文献   

14.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9,(3):16-17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显然,大家没能说出“正确”答案,王老师又换了一个问题让幼儿选择:“小鸭和小鸡的主意,哪个更好?”终于,有几名幼儿想起文中小兔说的“我想听到有礼貌的敲门声”,说出了“小鸡轻轻敲门的主意好”。尽管很多幼儿提出异议,可王老师还是在有了“正确结论”后,结束了活动。活动后。有老师指出,讨论这一环节,王老师应该让幼儿充分讨论,未必小鸭的主意不比小鸡的好!王老师提出: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体现“有礼貌地敲门”这一教育目标呢?您认为,王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5.
有一类三元一次方程组,若将各个方程相加,所得方程的左端是一个轮换式。下面举列说明其解法技巧. 问题:一群小鸡、小鸭和小鹅在山下吃虫时分成了三处,第一处小鸡和小鸭共41只:第二处小鸭和小鹅共40只:第三处小鹅和小鸡共9只。问山下有小鸡、小鸭和小鹅各多少只? 解:设山下有小鸡、小鸭和小鹅各为x只、y只和z只,依题意可得方程组:  相似文献   

16.
看看想想     
1.小鸡和小鸭走到一个土坎旁,小鸡一下就蹦上去了,可小鸭怎么也蹦不上去。 2.小鸡埋怨说:“你真笨。”小鸭听了便哭起来。“笨就是笨,哭有什么用。”说着小鸡把小鸭拉上了土坎。 3.小鸡和小鸭来到一条小河边,小鸭毫不迟疑地跳到水中。  相似文献   

17.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8,(11):33-33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  相似文献   

18.
周薇 《云南教育》2010,(13):26-28
“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相似文献   

19.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鸡和小鸭在草地上一会儿捉虫子,一会儿追逐嬉戏,玩得可开心啦!不知不觉,小鸡和小鸭来到一条河边。忽然,小鸭看到对面有一个动物游乐场,便对小鸡说:“咱们到游乐场玩吧!”小鸡也很想去玩,可是他不会游泳,愁眉苦脸地对小鸭说:“我不会游泳,怎么去呀?”是啊,怎么办呢?小鸭把眼珠骨碌一转,对小鸡说:“别着急,我  相似文献   

20.
有只小狗叫灰灰,它垂下尾巴,很像一只灰狼。小鸡黄黄来找灰灰玩,灰灰垂下尾巴说:“我是一只大灰狼!”黄黄吓得连忙跑走了。小鸭白白来找灰灰玩,灰灰垂下尾巴说:“我是一只大灰狼!”白白也吓得跑掉了。小狗灰灰吓跑了小鸡和小鸭,觉得很开心,就到处装作大灰狼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