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回归。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又不拘泥于教材,引领学生从课文走进祖国灿烂的文化,让学生沐浴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并吸引着学生去自主探究,使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一、立足教材,放眼课外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  相似文献   

2.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我所承担的语文自主探究式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学生沐浴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曹河娜 《文教资料》2012,(13):54-55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大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在教改中对文本的种种淡化现象却让人担忧,反思后不禁呼唤文本回归。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引进语文的大门,尽情地感知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走进文本,细心品味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和词语,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宽课内,在语文课堂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董军 《考试周刊》2012,(6):47-4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阅读面。为一至六年级学生配套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江苏实验版).正是一套配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适合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的理想读物。《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选编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内容,它是语文教材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我所承担的语文自主探究式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学生沐浴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自从承担了语文自主探究式课题研究后.笔者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学生邀游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感受大语文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
刘清池 《广西教育》2006,(4A):34-34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回归。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又不拘泥于教材,引领学生从课文走进祖国灿烂的文化,让学生沐浴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并吸引着学生去自主探究,使语文课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 :不要事事依赖他人 ,只要相信自己 ,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 ,就能学到本领。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心理特点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揭题引疑在揭题时启发学生就题质疑 :“自己”是谁?自己去哪里?自己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二、…  相似文献   

9.
马玲 《甘肃教育》2020,(4):151-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一、立足教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1.以课堂为本,开发活动资源。课堂的引领者是教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连接教与学的媒体是教材。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堂生成的首要考虑,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合理地置于某一篇课文里,并让学生展开,这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一、课外拓展要立足于教学目标语文学科的课外拓展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设定,要立足课本。教材是依托,课文是原点,任何背离教学目标、背离课本的课外拓展都是海市蜃楼。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二、课外拓展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一、以课文为中心的“说文活动”。应试型语文教学,把课本变成语文课堂的“唯一”教材,学生手中除了课本之外,很难有其他的阅读材料,这就界定了语文学习的范畴。为改变这种状况,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引导到课外,我设计了以课文为中心的一系列“说文活动”。以文题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忽视,这就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全面、正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反复修炼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深入地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教学?一、抓住“重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用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对于每一篇课文来说,由于它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因此它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上都有它“特殊的任务”,这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课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所在。因此,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就不能孤立地研究课文,而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这就昭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方位创设情境,进行文学教育,引领学生体味课文。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语文无论是从其工具性还是从其人文性出发,都要求学习者作为主体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体味、辨别和欣赏。相应地,语文教师的作用也应该定位在创设情境、点拨引导上。所以,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它还认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因此,对于明清小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教材这三方面着手,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地进行教与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一、打造精品课堂人教版语文7-9年级中所选的明清小说不多,但无论是从语言、结构、思想还是从文化底蕴来看,篇篇都是精品。如何对这些课文进行最佳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好学好这些课文,才能以点带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明清小说的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从“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推荐适宜的课外书目”“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以及“依托各项语文活动”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有效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这句话充分说明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放眼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一、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在现行的小学语文各版本的教材中,部分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觉得这样的课文读来索然无味,因而也就丝毫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19.
对阅读和写作的掌握,第一,立足课文,随机地进行写作辅导:第二,放眼课外,有针对性地加训练。两阶段均强调了“自主”、“合作”评价的重要地位。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三者结合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展现了许多优秀、先进的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教师已经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一篇课文学完之后,总是不忘布置一些向课外延伸的任务,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大语文观的语文教师来说,仅仅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相关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教材、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