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学生冼焯仪在广东省第 5届大运会上以 1 .45m的成绩获得女子甲组跳高第 4名 ,在短期内把个人成绩提高了 1 6cm。其主要因素是我们能根据跳高的要领并结合她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用发展专项素质 ,改进助跑起跳技术 ,加强心理训练等方法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髓、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鹏的跳高业余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山东师大95 级中文系本科生)1998 年8 月以2.08 米的成绩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跳高第二名(与第一名成绩相等),比原来最好成绩提高了7 厘米。回顾、总结他的训练成功之处在于:根据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针对他在专项技术、专项素质等方面的不足,重点发展助跑速度、提高快速力量,以摆动为突破口改进起跳技术,强调快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1957年郑凤荣以1.77m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70年倪志钦以2.29m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1983年朱建华以2.37m、238m.1984年以239m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他们均创造了我国田径运动跳高史上的辉煌成绩。  相似文献   

5.
高校田径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田径队跳跃组7人。蔡力勋,男,跳高专项,1983年入学时成绩为1.85m.1986年研究生毕业前成绩为2.01m;苏朝阳.男.跳高专项,1993年入学时成绩为1.85m.1997年毕业前成绩为2.00;钱方,女,跳高专项,1998年入学时成绩为1.69m,现在成绩为1.72m;李肖军,男,撑竿跳高专项,1979年入学时成绩为2.00m.1986年研究生毕业前成绩为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斌 《中华武术》2005,(8):44-46
跳高曾是我国田径运动优势项目之一,有三人五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的辉煌历史,目前我国跳高成绩与世界纪录的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严重“滑坡”的现象。如何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水平,是广大跳高教练员、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是影响训练质量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力量是跳高的基本要素,它是发展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完善技术和提高比赛成绩的动力因素。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是指在发展绝对力量或相对力量的基础上,以提高与跳高技术密切相关的快速力量的训练,具体表现为弹跳力,实质反映在技术动作中为起跳腿的支撑力、蹬伸力和摆动力。因此,运动员具有的力量素质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动作的掌握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起跳垂直速度获得途径与训练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斌 《中华武术》2005,(5):48-49
背越式跳高的成绩取决于起跳结束时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腾起初速度是由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水平速度大小决定的,腾起垂直速度是获得腾起初速度的主要因素。如何获得较大的起跳垂直速度是跳高训练的关键,背越式跳高垂直速度获得途径与训练思路密切相关,是跳高训练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阻碍我国男子跳高成绩提高的运动学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运动学三维立体分析,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同场比赛中成功和失败跳次的起跳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阻碍跳高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倒一步离地瞬间身体姿态、有效控制水平速度的转化和增加离地瞬间重心垂直速度,是提高我国男子跳高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跳高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难点,突破难点,本文以动力学为视角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探析跳高起跳技术的实质,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学习、理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助力,为提高背越式跳高竞技成绩献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跳高运动员速度性力量训练效果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高训练中,合理选用多种组合的专门性练习作为力量练习的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性力量。经过一年半的课余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它能较好地发展跳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提高跳高成绩。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在起跳阶段获得垂直速度时,既要有起跳的速度又要有起跳的幅度,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本文重点采用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助跑速度转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目前我国9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跳高选手起跳和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和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指标对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损失率指标对成绩的影响最大;在助跑阶段,x方向的速度绝对值大小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能量基础和资本,起跳缓冲阶段以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降低为主导,为后面起跳蹬伸阶段运动员获得y方向上的最终垂直速度起过渡作用;在缓冲阶段,运动员所获得的垂直速度主要是由z方向降幅的速度转变过来的,向肌肉弹性势能转化的能量主要是以x方向的动能为主;而在蹬伸阶段,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指标仍然是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的降幅.再次减少z方向上速度绝对值对成绩提高没有多大的意义;在起跳阶段,整个起跳阶段所用的时间对成绩有影响,最大缓冲时间与蹬伸时间之间的比例要合理;在腾空阶段,起跳离地瞬间至踝最高点时间对成绩的影响最大,教练员要特别重视运动员膝关节、头、重心达到最高点的时机训练.  相似文献   

16.
孙小红,女,1994年出生,身高1.65米,体重45公斤。2001年9月在廊坊市第五小学上一年级,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2003年学校组织田径队参加区里举行的田径运动会,指定让她练跳高、跳远,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发现她有较强的跳跃能力,跨越式跳高达到1.26米,2004年9月份区运动会跳高比赛以1.30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通过本次比赛发现孙小红不仅具备跳高能力,而且能适应比赛气氛,这样笔者决定长期带她练跳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前6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我国选手的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导致H1和H2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最终导致运动成绩低于对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几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4,(11):23-24
跳高作为竞赛项目起源于英国,开始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高运动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形式,但现在多以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为主。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以2.24米荣获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金牌,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曾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男女跳高成绩不甚理想,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迪·福斯贝里创造的"背越式"跳高至今已有几十载,当时2.24米的纪录已被2.45米打破,该项技术由创立到现在,人们一直在研究从外形到内在机制。在漫长研究的历史中,对背越式跳高的认识由起跳腿起跳过渡到以摆动腿起跳这样的高度,为进一步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奠定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在过分强调背越式跳高中的高速助跑,漂亮的背弓的同时,却一直在轻视摆动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惠艳 《体育科技》2006,27(2):34-36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背越式跳高在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人体能量的变化原因,提出:除了助跑动能之外,在起跳过程中伴随较大的肌肉群弹性势能的释放也是起跳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进一步分析运动员起跳过程身体重心向上运动的平动动能和绕质心转动的转动动能,其中的每一份能量都是完成背越式跳高动作所不能缺少的。从而为教练员更好发挥运动员起跳过程能量,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