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的透明化,高校中教师和学生出现矛盾而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件经常见于报端和网络。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如何管理个性突出、自主意识强的这一部分90后学生,并与之和谐相处,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和紧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相联。从和谐的视域看,在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存在着身心素质差、自理能力弱、性观念堪忧、享受意识强烈、迷网废学、不守诚信、漠视纪律等种种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和谐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从成因来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和谐以及三者各自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和谐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必然要求三者各自克服自身教育之弊,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构建和谐中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当代青少年学生表现出的身心素质差、性观念堪忧、迷网废学、法纪观念淡薄等不健康现象与个人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相符.这些不健康现象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不协调密切相关,要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厘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主动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当代基础教育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因此,应把和谐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三大方面融入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5.
杨超  李健 《文教资料》2009,(34):168-1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会变革的步步深入.以及经济体制转型的加快,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社会上不正之风的渗透,也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一切在高校学生管理层面的反映即是高校管理思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等。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还会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注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校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艺术院校和谐教育,应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学生“文”与“技”的和谐;学生人格的和谐;学生心理的和谐;学校管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是现代教育、学校发展、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渗入,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不仅包括管理层内部管理机制,且涵盖大学校园管理、人际关系调节、学生管理、校园内部各资源管理等内容;因此,管理中必须以有效方式来实现大学教育全面化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行为主体的作用,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从而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本文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必然性,并结合现代大学教育和谐管理要求,提出一些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和谐个性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追求的重要主题。本文从和谐个性的时代吁求、和谐个性的内涵以及如何塑造和谐个性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小学教育塑造和谐个性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江湖 《天津教育》2014,(23):51-53
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要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管理-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道德调节、情感激发和制度约束的和谐管理模式是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和谐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应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现状的客观要求;是实施和谐教育的现实要求,是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实现和谐管理需要制度建设,人性关怀,民主参与,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1.
和谐高校:大学文化的追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谐高校要努力构建学生与教师、人才发展与学院发展、服务与管理、学生自律与学院他律、人文关怀与刚性管理、德育与智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规模与质量、招生与就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和谐目标下的中学德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以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为始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德育的创新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当代中学德育的目标创新反映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主题、德育体制建设、德育模式、德育师资及自主教育等内容与手段的创新与探索,克服传统德育意识的阻碍,构建中学德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和谐管理就是通过自主、平衡的管理手段使幼儿园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并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幼儿园文化,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以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和谐管理在建设幼儿因和谐文化、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这使得在后工业社会的陌生人社会中对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最宽泛影响的公德体系具备了伦理基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私德规范的盛行和当代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阙如,进一步突出了公德意识成为和谐文化伦理基石的必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公德意识,有赖于形成共同体观念、公民观念,并通过重整教育和励行法治,以夯实和谐文化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闺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丁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莺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谐理念延伸到校园,则主要表现为: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等。只要我们把“和谐校园”建设好,就能无形中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所追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生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着力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和谐的管理、教学关系,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学生思想教育与寝室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