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又称布局,是文章的骨架。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呢?材料选定后,可以根据主题的表现需要,沿着一定的思路把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充分考虑安排好层次和段落、详写和略写、文中照应、开头和结尾等等。理顺线索文章线索清楚,才能做到叙事有头绪。同学们写作文时可选取的线索有多种:时间线索、主要事件线索、人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一篇文章,材料新颖,组材机巧,行文才能洋洋洒洒,如天马行空;平台亮眼,行文才能气贯长虹,如高屋建瓴。那么,考场作文应如何组合素材呢?大体有以下几种:一、一线贯穿式线,指文章的线索。所谓线索,指贯穿全文的、起穿结全部材料作用的一种事物或因素。它是维系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一条纽带,对全文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组织作用。线索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双有单。充当线索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  相似文献   

4.
所谓线索,是指文章中把材料贯穿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行文中的反映。线索对于全篇结构、交代事件、表达感情都很重要。文章的线索很多,不同主题、不同材料的文章,其线索也不相同。 下面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为例,谈谈线索安排的常见方法。 一、以人物为线索 作者以人物的行动作为思维的脉络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文,  相似文献   

5.
结构严谨是对作文的基本要求.一篇好的记叙文也要首先做到结构严谨。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要想使文章的结构严谨,作者的思路首先要清晰。这就要求考生在下笔之前先确定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线索可以是时间推移.也可以是一景一物.还可以是作者的感情。有了线索才能把杂乱纷繁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确定了。可以采用下面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总要有线索,文章的线索是指一种事物贯穿文章始终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对文章的材料起到组织作用,就像一堆散乱的珍珠,需要一根丝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后,才能变成光彩照人的珠宝项链。把握准叙述的线索,整个文章就能自然连续,浑然一体。物件线索法就是以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的记叙方法。如《琥珀》一文的作者就是以琥珀为线索的,想象了琥珀形成和发现的经过与它在科学上的价值。连细节也考虑到了:在炎热的夏天,太阳  相似文献   

7.
线索例谈     
线索是文章的脉络,它像珍珠的串线。要掌握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摸清线索是重要一着。只有抓住线索,才能顺藤摸瓜。由于文章材料和作者思想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线索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将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线索类型例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线索就是文章的脉络。如果说精彩的写作材料像颗颗美丽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零散的珍珠串成一条完完整整、闪闪发光的珠链。安排好清楚明晰的线索,方能写出美不胜收的妙文。安排线索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安排线索要自然合理线索是用来串起文章内容的,什么样的内容就决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7,(1):8-9
<正>记叙文的线索,是指把文章的全部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写文章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材料,使文章前后贯通,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往往要用线索做纽带,提挈全文,统辖所有的材料,使通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表达主题。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难以组成好文章。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线索     
晶莹的珍珠,要有一条金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美丽的项链;作文的材料,也要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线索,才能成为浑然一体、声情并茂的文章。文章的类型不同,线索也不相同。1.时间线索 按时间推移来记叙的文章,时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线索是“天还没有亮——中午——黄昏”。2.空间线索 游记、参观访问记等,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空间位置的变换就是这类文章的线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条空间线索记叙的。3.事件线索 记事的文章大多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相似文献   

11.
倘若文章的构成似人体,那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情节)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线索则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情节)的脉络。一个人血脉通达,方可步履自如;一篇文章脉络明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在叙事性作品中,线索是彼此相关的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构成的一个结构谨严的整体的维系物,是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连缀物。在抒情散文中,线索是抒情、寄意的凭藉,联想的纽带。明朗的线索,可使作品“虽千波百折,而能自成条理”。  相似文献   

12.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3.
结构是什么?结构是文本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作者按照写作意图,运用各种艺术技法,对写作材料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使文本成为一个骨架合理、线索清楚、针线绵密、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线索和顺序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线索起组织材料的作用,不涉及安排材料的次序;顺序是安排材料在文章中的次序的标准,不涉及贯穿材料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明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辨明易混、易错点,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堂历史课中,有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和空间的变换,要把复杂曲折的历史问题讲明白,必须对历史材料加以精心的剪裁和组织。组织历史材料除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真实以外,还要讲究方法。只有组织的方法得当,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叙述得线索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材中对历史问题的叙述已下过一番组织和剪裁的工夫,教材的组织方法,一般说来,也可供教师在课堂讲述中使用。组织历史教材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16.
<正>【考点解说】理清文章脉络,也即理清文章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考题形式一般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散文顺序的考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问"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  相似文献   

17.
片断训练是相对于篇章训练而言的。作为一篇文章,应是主题、材料、结构三者的统一体。篇章训练要求学生作文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能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确定详略;能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安排文章的层次和段落,设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组织文章的过渡和照应。而片断训练则不要求学生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结构和完整的情节,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种现象和一点感触,具体清楚地写下来就可以了。看到一个场面,  相似文献   

18.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线,是记叙文布局的重要手段。作为线索的东西,必须是和作品的主题、情节等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事物。如《白杨礼赞》用白杨树作线索,是因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特点同北方农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有共同之处。一篇文章线索清楚了,布局才会得体,行文才能“顺理成章”,脉络贯通,才能充分地表现主题。因此,记叙文写作必  相似文献   

19.
正点评本文是一篇抒情味较浓、哲理性较强的散文诗作。首先是作文的立意切合试题所提供材料的含意。作文试题所提供材料的含意范围非常广泛,可供考生选择立意的角度很多。本文立意"忘掉才能得到",即切合所供材料的含意范围。"忘掉才能得到",既是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主旨,又是文章展开的脉络、线索。文章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有条不紊地展开,结构严谨、思路缜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是其重要优点。"忘掉失  相似文献   

20.
记叙要清     
记叙文,在历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要写好记叙文,除了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鲜活、情感真挚外,还得着重在记叙清晰上下点硬功夫。怎样才能做到记叙清晰呢?我以为,主要是须确立好“线索”,安排好“顺序”。这里所讲的线索,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归宿的脉络,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的纽带,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唯有特定的线索,才能将组成事件来龙去脉的圆珠串连为一体,使事件的过程十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