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事,原本不太复杂,可是经过人们一次次有深度的“研究”,终于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以致使人忘记了它原先不太复杂的本来面貌。这叫做“意在近而求诸远,事本简而索诸繁”。一、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本文试图拨开弥漫在语文教学上空的“理论迷雾”,就几个最普通的话题,略陈浅见。一、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理论研究?有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问题不少,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我过去也赞成这种意见,现在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年来,就我看到的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可谓不少,它…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繁花似锦,各种流派层出不穷:有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而提的“情智语文”;有针对教师对文本研讨太浅,课堂教学缺乏思想深度而提的“深度语文”;有针对某些人把语文搞得太玄太深太复杂而提的“简单语文”:有追求语文教学美好境界的“诗意语文”:有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语文本质的“本色语文”等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仍然不够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学语文教材,没有很好承担起它的任务,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最近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对教材发表了很多意见,这里,我也对高小语文教材提一些意见: 一、要多方面注意发展儿童语言:大纲说教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民族共同语……典范化的白话文……。而现有的教材,有许多不太通俗的方言,如高小三册“小社员”中的“刘吉新身上‘嘰楞,了一下”,没有注解,很难懂;有些甚至很粗俗,如高小四册“故乡散记”中的“没鼻子没脸的数落开了”这些词语就缺乏艺术性。教材中翻译作品相当事,好的一面是  相似文献   

4.
访谈者介绍:林文宝(以下简称“林”)台湾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镜中(以下简称“赵”)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台湾教育研究院筹备处副研究员。王林(以下简称“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从海峡两岸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学有哪些困境?“班级读书会”对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和意义?赵:对大陆的语文教学就是这几年有一些了解。我觉得海峡两岸在语文教学上的困境有些不太一样。就大陆的语文教学而言,我觉得是开放性和多元性不够,文学的基本功还需要提高。就台湾而言,孩子的语文基本功不够,但活泼性和创…  相似文献   

5.
不少语文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好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简简单单上语文”,可是就连他们本人(不教书的理论家除外),似乎也没有把语文课上简单,包括我自己。为什么把简单的事反而搞复杂了?老师们说:怕别人说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我何尝不是这样想!“没有亮点”意味着什么?它虽然不能和失败画等号,至少意味着平庸。这是很可怕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覃升刊 《广西教育》2006,(7B):93-93
前几年,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一度“黑云压城”,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尽管有些夸张,有些尖刻,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人生”。在不少学校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赫然排在末位。是语文教材的毛病,还是高考考题的问题,抑或是社会舆论的“误导”?但语文教学的枯燥、缺乏灵性,即语文教师的教学缺乏个性无疑是我们不能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8.
“明天我们语文考试,我得看看笔记,上次单元测验,有一道题是‘学了《守株待兔》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因为没有按照笔记上的答案回答,丢了五分。”“你的答案你觉得有道理吗?”“当然,我觉得守株待兔的人太死板,不灵活。难道不对吗?”听了女儿的话,我有些惶惶然。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就要为了考试而背标准答案。这样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就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刻板化,就会使本该最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孩子变得只求同,不求异,只能唯一,不能质疑。大教育家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相似文献   

9.
有位教师说,高考语文试题,直接牵动着整个语文教学的神经,左右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句话并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正因为如此,这几年,每次试题一露面,就成为语文教师“评头品足”的对象,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对于今年的语文试题有些什么意见呢?我们也请几个省市的教师来评品一番,不知您是否和他们有同感?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周益民老师的专题刊出后,引起了很多老师对他和诗化语文的关注与讨论。一些老师对于诗化语文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认为诗化语文应该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但也有不少老师很真诚地提出了一些意见。有人认为诗化语文过分强调文学教育,只能成为一种教学追求。例如有老师说:“诗化说白了就是文学教育,它是我们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境界,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诗化应该成为教学的一种追求,但它必须深深植根于听说读写上,植根于言语训练上。”有些老师认为诗化语文容易走向“虚化”,不容易操作,缺乏可行性。对于所谓可行性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11.
难道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丧失自己,异化为非人?我不止一次地质疑自己,希望自己错了,然而,语文高考给出的答案却是不容置疑的。高考试卷所要做的“实实在在”的事就是对这个目的的总验证,就是对语文教学活动“异己化”程度的终审。——语文教育怎么可以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人化”的还是“异化”的,只管所谓的听、读、说、写“能力”的提高?这个连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有些语文教师,甚至语文教育专家反而不明白呢?我曾在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中,就“为什么要写作”这一问题作过调查,不少资深语文教师(其中有的是…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怎么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想就我们苏州地区的情况讲一些意见,请大家研究。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这么几个问题:这就是“灌”、“死”和“窄”,而“灌”又是主要的。由于“灌”,教学方法就“死”,学生也只有死记硬背,引不起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兴趣激发动力愉悦诞生智慧——快乐语文教学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见识了不少德艺双馨的语文大师,也亲耳聆听过和从新闻媒介中收看过不少如诗如歌的令人折服的好课。但就整体讲,从日常看,语文讲台依旧沉寂,依旧缺乏活力,快乐之水没有普遍而持久地注入教学阵地。古人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辟语文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4.
唐俊 《学语文》2004,(1):4-5
蔡澄清先生语文点拨教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与蔡先生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密不可分。同样,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语文点拨教学能力也需要保持和强化创新意识。为什么有的语文教师学习了语文点拨教学理论之后非常服膺,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常常存在“点”不下手,“拨”动不开的困惑呢?根本的一点,是缺乏“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时所需要的“相机”与“适时”的洞察力。正如蔡先生所说,洞察力是点拨教学能力的核心,因此提高点拨教学能力的关键就是提高点拨洞察力,而点拨洞察力提高的关键,根据我的体会,就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蔡先生…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等同于一次“语文贸易”,教师手头上每一次到底能拿出多少价廉物美的“语文商品”?学生们每一次又到底能从教师手中心甘情愿地“买走”多少?这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提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准市场化”的操作过程,无意于所谓的方法创新,也不想硬性地把它归结为所谓的素质教育范畴。其意旨在于正视语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现状,极力倡导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把丰富鲜活的社会实践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经过笔者的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准市场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树立起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以前不少语文老师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或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或认为说明文通俗易懂,不值得花什么功夫去钻研、去讲解。  相似文献   

17.
记得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这个星期没有作业!”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那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者真的忍心一个星期不给学生留作业吗?他为什么不用“这个学期没有作业”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却为这样的理论而惶恐。一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能个个是神童,也不能个个是天才;二是因为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做法或者说法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要想在教学上取得明显的进步实在是不太容易的事情,要在短时间内就提高学生的成绩几乎不可能。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做法。因此,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学的眼前事,也是永恒的事。  相似文献   

19.
邵力 《小学生》2007,(4):34-34
“淑男”楷模——王健在我们班,王健可是个标准的“淑男”!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时我们踢足球,正好缺一人,我们就去请王健。哪知王健竟然说:“踢足球太危险了,这种危险的事不适合我。”我答:“有什么事不危险呢?”王健说:“当然是看书。”“什么?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种人?”请不动他,我们就识趣地走开了。  相似文献   

20.
吴美玲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提高不上,有些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脑发胀。有人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头也空,脚也空,肚子空空空对空;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作文。”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难呢?我想,除了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写作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强化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