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校本课程是指能够适应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学校特色和地方特性等环境因素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职业学校应认真思考如何从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出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要求,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德育课程体系。一、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需要所建立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体系。既包括学校、班集体的精神、人际关系、制度、物质、环境等内容;也包括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如主题活动、传统活动、团队活动等;还包括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设的其他课程。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德育的对策:1.把德育纳入各种改革方案,提高德育在学校的地位。2.开设新的德育课程,加强德育工作。3.增加德育课时,保证德育的实施。二、实施德育的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文章立足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通过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位一体课程的开设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市自2013年秋新学期起试点开设"公共安全行为指南"课程,推进学生安全教育,预计到2015年实现安全教育课程全覆盖。该教材的使用分必修年级与选修年级两部分,必修年级为小学一、四年级,以及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其余为选修年级。在必修年级,每学期安排至少8课时进行集中安全教育规定主题活动,选修年级则不少于4课时。将按照在路上、在学校、在家里、在社区四大模块,来归纳安排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主题教育内  相似文献   

6.
德育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专门德育学科,也包括隐性德育课程。现行的德育体系中所提到的各种专门的德育活动,如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升旗仪式等属于显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指班级建设中那些间接的、内隐的,通过社会角色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德育影响因素,包括各种非专门性的、从未被看作专门德育活动却具有品德养成性的活动,如班级风气、班内的各种规定、师生间人际关系、班级中的权力结构等。一、班集体建设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内容一般认为班集体中隐性德育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1.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  相似文献   

7.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1,(3):79-79
上海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严格落实教学任务 上海市教委近日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健康教育课程小学每学期6课时,初中和高中每周0.5课时。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动态     
北京市中职校今年启动课改 今年北京市将开始对职高、技校、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实行课改后,中职校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实习课时数将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课改后的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校本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必修课程,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35%。  相似文献   

9.
论小学社会教学的社会性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陈少娟闵行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国民上海市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规定,在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开设社会课,每周2课时,每学期36课时,不再单独设置历史、地理课。自1991年起,闽行区小学进行了小学社会学科的试验工作,现已进...  相似文献   

10.
CPS课程是上海中学开发的一门非学术性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上海中学德育课程科目化建设中的一个特色内容。CPS是英语“创造”(creativity)、“实践”(practice)、“服务”(serve)三个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合。CPS课程是在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  相似文献   

11.
构建校本化的"生态德育"是真正能立足儿童立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德育方式。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创设基于儿童德育提升的校园文化、融德育于班集体建设的"生活化"体验、家校合一培育可能是生态德育校本化构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1、加强德育的对策:①把加强德育纳入各种改革方案,提高德育在学校的地位。②开设新的德育课程,加强德育工作。③增加德育课时,保证德育的实施。 2、德育侧重点的变化:①注重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③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和时事政治教育。 3、实施德育的途径:①通过课程讲授的形式进行德育;引进各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德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09,(2):F0004-F0004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炭儿胡同小学试图找到校本课程与学校德育的结合点——开发、建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有目标、有师资、有课时、有教材的德育课程的开设,探索出较为成功的课程与德育相结合的新形式,既有效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使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大的生命力,更为学生的全面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初中《生物》教材的修订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公布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该方案中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增设了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在内综合实践课程 ,可见 ,在义务教育阶段 ,新课程把研究学习课程作为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 ,今年秋季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 ,从其修订目的、内容都充分体现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为初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明确了方向和要求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规定 :从三年级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课时量为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 7~ 8%。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德育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专门德育学科,也包括隐性德育课程.现行的德育体系中所提到的各种专门的德育活动,如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升旗仪式等属于显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指班级建设中那些间接的、内隐的,通过社会角色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德育影响因素,包括各种非专门性的、从未被看作专门德育活动却具有品德养成性的活动,如班级风气、班内的各种规定、师生间人际关系、班级中的权力结构等.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福建省740名心理老师为对象,调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结果表明,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专业师资不足、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关注不足、教研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丰富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为教师提供团体支持,积极推动专题化教研和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开设不全、课时开设不足、班额配置不当、教材使用不一、教学内容不精、教学方法不活、实践环节欠落实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认识不够、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课程建设不力以及外在负面影响较大等.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要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三要改进课堂教学,四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五要切实落实社会实践环节,六要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院校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程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该课程的开设在学生、教师、学校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及学生特点提出了该课程在课时、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设置,并指出在开设过程中应该摆正数学基础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适度,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价及反馈机制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实施德育学分制需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德育管理制度。它根据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在德育学分制中,每个学生每学期只有接受一定量的专题理论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适应了世界各国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按照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约占总课时比例的6%~8%,自三年级开始开设,每周平均3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