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我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失范现象。因此,需要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实质加以澄清和辨析,以便走出误区,消除失范现象。"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目的,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近年来广为传播的教育研究理念,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这势必会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成为学习者、设计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文章从这一视角切入,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并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教育科研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及教师科研水平的需要,更是学校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学校形象建设的需要。教育科研水平标志着学校开放的程度和教师成熟的状况,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越高,教育科研的层次越高,越说明学校发展的速度快、开放的程度高。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之必然。  相似文献   

4.
对培养专家型教师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对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理解可以从四个“点”来认识:其立足点在于使教师成为研究,其着眼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切入点在于从经验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其生长点在于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衍 《教书育人》2011,(6):68-69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1926年Bukingham在名为《教师的研究》(Research for Teacher)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教师有研究的机会,如果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力和尊严。此后,不断有学者强调教师做研究的重要性。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他指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于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遭遇了来自理论和实践的重重迷误。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进行再探寻和价值澄清,使其知识与方法的价值诉求得以显现,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在困惑中进行理性抉择提供了依据与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客观要求,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有85.5%的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必要的,但只有23.5%的教师认为是可行的,有56.5%的认为实施是困难的。20%的则认为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轰轰烈烈的校本教研热潮中。许多中小学教师怨声载道,消极对待甚至拒斥教学研究。可见。教师角色转换之路并不平坦。本文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研。对于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不能”还是“不为”。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1问题提出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但从现状来看,教师的素质明显滞后于新课改的需要,许多教师在面对它时手足无措,彷徨无计.在教学实践中,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限制着广大教师的专业和理论视野,教学往往成为一种开始承袭他人,到后来又重复自己的机械运动.如何走出这一怪圈?笔者认为:在目前新课改背景下,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宁虹 《教书育人》2005,(7):22-24
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教师的使命,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教师研究什么?就是要研究我们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这是教师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0.
我们倡导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只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的教研活动,关键是教师养成研究的习惯。要有研究的意识,使研究成为一种自然的、自觉的行为。 中小学教师主要就是研究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从不同侧面与角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在教科研体制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应强化各自的职能定位,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管理和指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也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然而,基于北京市某校课例研究的分析发现,教师在实践中表现出问题意识缺乏、问题聚焦程度不够.研究设计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管理者和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落实课例研究的研究性,加强教师研究能力培训,以切实推动教师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讨论已有多年,多数意见是肯定的,但也有不同的意见,或心中的疑虑。这种疑虑,盖源于“教师研究者”的定位问题。本文有助于廓清认识上的疑虑,故予以发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教师研究"的定位关乎到"教师研究"的研究和"教师研究"的实践。目前出现的对"教师研究"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失范皆源于"教师研究"定位的模糊。教师研究者是研究者大家族中的一员,具有自身研究的独特性;教师作为研究者,理应遵循研究的一般性规范,应与其他研究者在同一平台交流和对话,并与所有研究者的总体目标相一致。鉴于目前教育研究的弊端和不足,研究领域应充分考虑教师研究者的研究特点和职业优势,对"研究规范"和"科学知识"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作为研究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学校本位的教师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研究走入了误区和困境: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负担;学校青睐“大课题”、“大问题”;校外专家主导教师研究;论文发表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该文以17篇SSCI文献为基础,重新审视“教师作为研究者”意味着什么,梳理出三种已有观点: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教师作为学生研究者、教师作为正式研究者,并反思观点背后专业观的含糊以及研究范式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研究的误区和困境做出回应:明确教学专业的边界;重新审视课程研究范式,合理评价教师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典型的、特殊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要从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需要自己研究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做一名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然选择。行动研究作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中介,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朱神海  何历蓉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12-115,144
语言教学研究对外语教师尤为重要,被视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英语在中国和越南都属于外语,两国高校英语教师成为"研究者"面临着很多共同的困境,如研究观念的转变问题、研究时间的保障问题、评价机制问题、研究方法问题以及研究传播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一、明确理念坚定信念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明确这样的理念:教师即研究者。并且坚定这样的信念:我要成为研究者,我必须成为研究者,我能够成为研究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实施,促成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变。教师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参与者与指导者”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谈一谈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具体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