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志婷 《学语文》2007,(1):9-49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的复杂整体。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初步掌握语文这个基本工具,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我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吴涛 《四川教育》2003,(2):79-80
一、激趣、揭题. 1.小朋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板书"荷叶")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谁能用一句话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3.
作教学作为语教学的一个最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用”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如何完成作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提高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5.
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来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就语文教学向言,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  相似文献   

6.
语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多,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则是学生对语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兴趣和热情,他们觉得上语课几乎没有什么趣味,更谈不上愉快和享受,近乎是折磨和受罪的苦差。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材内容等,最主要的还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学应是每个课堂一贯的目标,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 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的今天,有效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的话题,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曾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去进行改革,出现了“高耗、多泡、低效”的现象。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逐渐变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心理教育是指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重视知识传授与智力开发,轻视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培养等方面的心理教育,这是我  相似文献   

9.
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评价教学 ,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确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门高雅的艺术 ,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而语文教学就更是一门在审美学中较为突出的艺术了。因为作为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除了要在教学中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 ,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借助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形式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高尚情操的陶冶 ,也就是要以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和美的形象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一审美心理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基层教学单位,呈现出一种涌动的改革潮,许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并能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加课堂教学的美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具有美感,首先应保证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求学要求来精确地规定教学内容.其次,还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具象性、口语化和节奏感,注意教师的主导形象,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时空环境.把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的美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让情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表面上如此遥远的两大文化领域 ,却有着久远的亲缘关系 ,而且显示着共同的美感。这其中包括科学假说和艺术想象显示的空灵美。  相似文献   

14.
当代的艺术教育,必须始终以受教者的美感成长和爱的教育为根本内容。在美感体验中,艺术作品一旦进入个体的审美视角,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便被激活,成了与欣赏者对话、交流的对象,并向欣赏者展示其生命运动的深层价值。爱的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显得尤其鲜明强烈和独特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校教育对美育越来越重视,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审美主体入手,深入探究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移情力及理解力等途径和方法,构建学生合理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其敏锐的美感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翔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7.
审美知觉的特性在于那知觉同时又是想象。其实质是:那知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符合了,或者说体现了审美主体的想象。审美知觉的内在动力是审美情感:正是审美情感使一般知觉变成了具有潜在想象性的审美知觉。知觉即想象,这无论对于艺术品的审美还是对于自然物的审美来说都如此。当然,两者各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田玲 《培训与研究》2005,22(4):9-11
如果在西方移情理论和观点及其背景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美学史中的情景交融或意境现象,不难发现,它们大体上是相通与一致的。但中西文化存在的必然差异,导致这两者之问在审美心理、审美过程、审美意义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与差异。我们有必要辨清它们,以利全球语境下中西文化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小学口语交际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小学口语交际的训练,必须探索与其相适应的科学方法,即要做到:诱“情”;顺“序”;得“法”。  相似文献   

20.
叙事长诗《秦妇吟》自现世之日起,即受研究者瞩目,前代大家王国维,陈寅属等对其文学校勘,本事考证极为详赡,后人对其历史事实,思想意义也颇有研究,但鲜有人注意到此诗的声韵特色,本诗规模宏大,情境变换频繁,韵位转换繁密,且文随情转,情随韵迁,诗人实际上用声韵转换情境变换(叙事)和情感流程(抒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