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使股票市场存在着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笔者研究了2008年熊市前后,市场过度反应现象,并对比了市场反弹期间不同投资策略的绩效优劣。2008年熊市及其后一年反弹期间,A股存在较为明显过度反应。在熊市反弹时,"输者组合"是表现最好的投资组合,而"赢者组合"则是最不应该持有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股票横截面收益对于CAPM理论预期的偏离,国外学者称之为“异常”。本文基于Fama-French的三因素模型,结合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对预期股票横戴面收益异常进行阐释和讨论。三因素模型的提出的确解释了CAPM模型不能解释的“异常”问题;非严格理性的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是使股票横截面收益产生“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徐子尧  张雄  顾迎春 《软科学》2004,18(4):49-51
行为金融学现已成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的板块轮动现象和投资者情绪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投资者情绪与板块热点轮动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我国A股市场中板块轮动现象。根据结论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和监管者的监管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A股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所造成的投资失误和市场异像。在分析了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确定性出发,通过运用行为金融学中对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论述,分析群体非理性行为及其对市场价格不稳定性的影响,对金融市场的健康与稳定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金融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金融学家的关注.行为金融学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心理学,而其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文章在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表现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孝华  张文杰  刘星 《软科学》2007,21(4):9-12
运用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噪音交易模型,在两种不同的发行方式下,对我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效率进行研究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并不总是高于普通投资者;相反,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可以远远高于机构投资者,保持适度乐观的情绪是获得高投资效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学是在质疑经典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风险回避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特征的前提假设中产生的.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各种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性和感性视角出发,应用实验研究法获取数据,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P2P投资行为。结果表明,P2P投资者既有理性也有感性选择行为:投资者偏好额度大、期限短、利率高的借款,并且这类借款较易获得大额投资;投融资双方在籍贯、居住地等方面越相似,投资人越容易产生投资行为且投资额度越大,但随相似度进一步增加,投资额度将逐渐减小;理性、感性行为在投资额度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取决于双方相似度。  相似文献   

11.
公司行为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实施的,但是市场参与者并不具备完全的理性,市场参与者会使得行为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公司的行为会因为投资者、管理者或者是公司的性质而出现偏差。一般来说,金融学以及资本市场是行为公司中的重点内容,行为公司所具有的金融学,主要是在非理性的环境市场中进行的一种决策行为,主要针对行为公司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市场对于价值投资近些年来可谓推崇备至 ,无论机构还是散户 ,无不以价值投资标榜自己的交易行为。而这些年来每轮行情的上涨都要以体现价值投资为先导 ,即使是 2 0 0 0年的网络泡沫也要冠以“成长性价值投资理念”。可是关于什么才是真正价值分析 ,很少投资者能够说得清楚。我们先来看看价值投资鼻祖、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关于证券分析的定义。他认为分析在其他领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但是在证券领域中使用分析方法时 ,投资者很难做到科学和完全理性客观 ,因为归根结底 ,投资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在法律和医学方面也是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体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偏好,探索新媒体环境对个体投资用户的决策影响。[方法/过程]基于开放式股票投资在线社交网络(OSN)的视角,分析、确定个体投资用户的主要信息获取行为,以及影响个体投资决策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提出研究假设,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个体投资者决策的信息获取行为偏好。[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个体投资者对信息获取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个人分析能力不同的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存在差异;个性化推荐是对个体投资者决策具有较大影响作用的信息获取行为。  相似文献   

14.
核准制下投资者行为偏差和中国IPO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观点,对核准制下中国的IPO抑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实行该制度后到股权分置改革前发行并上市的股票为样本,使用Newey—West提出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一致协方差回归方法,对影响IPO抑价的行为偏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投资者行为偏差是引起中国IPO抑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电力体制改革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投资电力市场,同时也需要考虑电力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让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的环境也给发电投资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发电投资的因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对不确定性因素作了概括,同时时新环境下发电投资的收益和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量化的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6.
谢军  杨春鹏 《软科学》2012,26(8):131-135
根据情绪认知收益和情绪认知风险的度量方法,建立了用于资产选择的情绪认知占优准则,从而构建了基于情绪认知的最优行为投资组合模型以确定各资产的最优投资份额,最终得到了基于情绪的投资组合分析范式。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在投资组合构建中起关键作用,投资者在情绪认知占优准则下将只投资于少量的非情绪认知占劣资产,从而有效解释了风险分散不足异象。  相似文献   

17.
刘亚林  段洪义 《今日科苑》2010,(12):121-121
一、对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风险回避(Risk Aver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相似文献   

18.
现今国内智能投顾中资产配置主要用于超配货币基金与理财产品,投资者过度交易、用户数据非理性化,智能投顾尚未完全“智能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行为金融学与智能投顾现状及智能投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08,29(5):126-137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研究视角,首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及其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不同股权融资结果和融资规模下的公司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对于未取得股权融资的公司,股票市价与企业投资水平不相关。(3)对于取得了股权融资的公司,股票市价与企业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4)股权融资的规模越小,企业投资水平对股票市价的敏感性越高。(5)股权融资的规模越大,内部人控制下的公司投资行为倾向于更大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20.
姚利波 《科协论坛》2007,(7):100-101
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假设了投资者根据证券的历史收益估计证券的预期收益,并且投资者在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预期收益率最大化和收益率不确定性(风险)的最小化——之间寻求平衡,并由此推导出一条弯曲的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则把无风险证券引入投资组合理论,改进了有效边界,使之成为一条笔直的资本市场线,为投资组合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