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九日,首都各大报和各省区报纸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张严平采写的长篇通讯《六年两千件——记胡耀邦同志处理人民来信》。这是一篇有立体感的好通讯,是整党中进行党性、党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读后交口称赞,从中感受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现在  相似文献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日报继《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之后,又一篇在金融领域内引导舆论的力作。 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之一。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社会主义新闻媒体最主要功能,更是要以反映与传播舆论信息,正确地引导舆论向着健康方向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方方面面的不断进步为己任。 然而,舆论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它是一定范围的人群对社会生活中某个共同关心的事物所作的价值评价,它的存在与出现有一个萌发、形成、消亡的传播过程。这样,作为舆论最好而又是有力的表达者、影响者的…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  相似文献   

4.
读了张鸽盛先生《美国学者沃尔夫的“两个效益”观解读》(以下简称“解读”)感到这是一篇颇有针对性的出版论文。 图书的“两个效益”问题尽管我们已提了多年,但面临我国已加入WTO、图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新形势,人们“容易陷入经济利益的惯性思维之中”(作者语。下同),因此,重新强调两个效益的统一,不仅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7.
我谨向同志们推荐一篇好通讯:《菜价追踪》。此文载于《中国青年报》4月12日一版,采写者是新华社记者苏会志、王进业两位同志。 “菜篮子”问题关乎城镇广大居民的生计,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不利于保持稳定,最终不利于改革大业,故而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现在的情况是,上市的蔬菜数量、品种并不少,能满足居民的需要;但问题是菜价太贵,日日见涨,使居民难于承受。很明显,这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苏、王两位记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辞艰苦,追踪千余里,终于将其症结所在极真切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记者所揭示的虽然是北京市蔬菜销售中的问题,但实际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这篇通讯的功劳是惠及全国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的《新华日报》今年1月26日B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通讯《“板凳会议”:老百姓身边的议事会》(以下简称“板凳会议”),介绍了泰州市、兴化市一些地方每月至少一次“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日”。到时候,市民带上小板凳,找片空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聊上甚至是“吵”上个把小时,这已经成为泰州市不少市民每月至少一次的“必修课”。这种被群众称为“板凳会议”的活动是讨论村组、社区事务并求得共识的一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是通讯第一段的开头,写得既形象,又介绍了“板凳会议”的由来。这就能吸引人,使读者增添去了解、看个究竟的欲望。这篇1700…  相似文献   

9.
10.
称龙志毅为一位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家,这是荣耀的、切实的。说荣耀,并不是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文革以前“独尊一格”的那种地位,而是指前些时候曾经出现(以后还会出现)以“先锋派”为主力军的多种  相似文献   

11.
通讯的大话题。可以通过选择小角度、小侧面进行诠释,即“以小见大”、“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经过选择的事实,作为一个“剖面”、一个“片断”,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故事,但叙述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去年广东省记节的大会上,宣布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荣誉称号的记中,有《南方周末》的向郢。她写的《任长霞传奇》(刊于2004年6月3日的《南方周末人物》A3版)得到了普遍的赞赏。我读这篇通讯时,禁不住泪水盈眶。我认为此稿得奖,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3.
3月16日.北京日报10版“财经新闻”刊登一篇题为《京城商业不再“渠道为王”》的新闻调查。报到了本市翠微大厦、当代商城、物美超市等多家大型零售商.为应对境外金融危机的影响.改变以往以“渠道为王”的强硬态度,通过减租、返点奖励、取消“进场费”、加快结算速度等为供应商的现金流减负.零售商与供应商“抱团”提升销售额,培育共同的生存空间,使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合作共赢的做法。调查采访的十多家供应商和生产商.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对此表示欢迎和赞同.  相似文献   

14.
王杰同志的新著《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以古代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其中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作为自己研究的视角,对自殷周至战国末期的儒家人学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的历史给予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儒家思想文化做了深层次的挖掘。该著作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系统的梳理。中国传统人学思想近几年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尽管人们对于其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存在分歧,但却充分肯定在中国儒家思想宝库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当给予大力的研究、继承和弘扬。人们围绕着这个课题进行…  相似文献   

15.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5,(12):47-47
人民日报10月26日《立法与执法》专页,用一个整版。报道了陕西咸阳市政府、山东威海市等地创建服务型政府,千万百计为群众服务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头条“新视点”栏登载了记王乐写的通讯《市政府拆围墙之后》,更是引人爱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一代崭新的社会风尚。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几乎时时都在涌现具有崇高思想风格的新人。这些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语不惊人,貌不出众”,似乎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迹,但就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历程中,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闪现出感人的思想光彩。二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记者写的通讯《虽死犹生》,又一次给读者提供了一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7.
蔡红华 《出版科学》2013,21(3):111-112
《政治人类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云南大学出版社自本世纪初开始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组织策划,反映当代人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系列教材——《21世纪人类学文库》之第十二种。该书由何国强教授领衔撰写,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一季度,《人民日报》相继推出多年来罕见的高干题材的报道,上了好几个头条,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些报道各具特色,我认为,写得最好的应推首篇《不私亲属的铁木尔主席》(见1月6日头版头条),读后令人感奋。这篇通讯仅700字,反映的主题重大,即廉政建设要从端正党风抓起,从高级干部做起。宣传实践以正面报道为主,树立高干中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鼓舞民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这篇报道打破常规,选题好,问题抓得及时。  相似文献   

19.
一部拷问灵魂的力作——评大江健三郎新作《空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北京演讲2000》这场以中国文化精英为对象的演讲中,花了约十分之一的篇幅和时间,讲述了其刚刚问世的长篇小说《空翻》。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为何受到作者本人的如此重视?该作品拥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在大江浩瀚的作品群中又占据了怎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希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这一要领到鲍姆嘉登对美学内涵的界定,再到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及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命题的提出,美学始终处于认识论的范畴,具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与纯思辨色彩。直到20世纪初期,存在论才开始被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并于大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勃兴,逐步进入主流美学思潮。西方现代美学由此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到人生美学的转向。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探索也经历了一个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过程。他新近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