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轼吃官司     
宋朝大诗人苏轼吃过不少文字官司.他任杭州通判时,写有<观潮>诗五首,其中第四首为:  相似文献   

2.
赵健 《知识窗》2002,(8):30
晚唐诗人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文宗大和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武宗时数为刺史,官至中书舍人.由于他是"老杜"(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姓杜的唐代诗豪,后人称其为"小杜".他擅长绝句,尤其是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其中一首题为<江南春>的,写得最是明媚流转,富有情致,被辑入<唐宋诗举要>.  相似文献   

3.
易君左(1899~1972),字家钺,号意园,湖南汉寿人,著名散文家、诗人.曾加入文学研究会,被鲁迅列入"京派作家".担任<国民日报>主笔、<兰州日报>社长.擅作游记散文,被台湾文坛誉为"中国现代游记写作第一名家".  相似文献   

4.
在对"诗"与"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的探讨中,苏轼和莱辛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苏轼的"诗画同律"说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对诗与画的关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分析,这与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迥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1997年,他读初二.这一年,他在<少年文艺>等杂志上发表了<书店>、<弯弯的月亮>等小说和散文,一炮打响.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他报名参赛,<求医>、<书店>两篇文章入围复赛.  相似文献   

6.
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对传统的诗画一致说进行了批驳,并详尽分析了诗与画的界限.宗白华在其著作<美学散论>中也谈到了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两位美学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7.
张兴华 《科教文汇》2007,(9X):189-190
在对“诗”与“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的探讨中,苏轼和莱辛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苏轼的“诗画同律”说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对诗与画的关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分析,这与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迥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宣杨 《知识窗》2002,(9):32
一字诗 一家文学刊物刊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10.
<毛传>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所以本文从<论语>中两则孔子和弟子的说<诗>开始分析"兴"的基本特征.其后概述了<毛传>独标兴体的基本情况和标兴的特征,指出兴大体上有发端和譬喻两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在明代即有"宋歌行第一首" (胡应麟)之美誉,现在要赏析这首题画诗,自然也当由画入手.诗中所描绘王诜(字晋卿)<烟江叠嶂图>,现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入门手册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创作指南定价:15.00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3.
古文素来讲究起承转合之法,古诗亦然.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多有人论其起承转合之妙,然多是隔靴搔痒,点到为止,未能深入.本文试以此诗为例,谈谈个人之浅见.  相似文献   

14.
贾祖璋,人们尊称他贾老,跟高士其一样都是我国科普界和文学界的泰斗.但他又跟高士其不同,贾老的一生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在编辑之余又写下数百万字的作品,既有经久不衰的<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科普作品,又有<中国植物图鉴>等生物学专著,还有被收入大中专课本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洲六月荔枝丹>等优美的科学小品.已经出版的专集已有33种,40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5.
张欣然 《百科知识》2021,(21):62-6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格律和句法韵律的特点,更决定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我国诗词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成就为最大.许教授以其杰出的诗词译文作品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倡导的"三美"初见于鲁迅的《自文字至文章》.在鲁迅的"诵习一字,故其所函"的三美释义中,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原则得益于其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三美理论"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唐诗中意象、韵律以及情感的传递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美学主张下,诗词翻译应突出诗意的"意境美"、神韵的"情感美"以及音韵的"节奏美".而"形象美"将汉语的平仄、韵脚孕育于英文的扬抑、音韵之间,体现了"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的形似".  相似文献   

16.
<工程力学>对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难度大,但又是一门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以河南财经学院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为例,从了解学生基础、明确教学目标、熟悉课程特点、提高教学技巧几方面探讨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省金坛县人.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就是<说文解字注>,这部书凝结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极大限度地挖掘了<说文>的价值.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汉字本身的特点,研究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真正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文字学理论.在理论上继承、完善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段玉裁在文字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小外甥上大一,看过他写的一首诗,非常有意思,原样照抄过来与大家分享.诗的名字是<蜗牛也是牛>: 蜗牛也是牛, 扛着房子走路的牛.  相似文献   

19.
元丰7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4月离黄州赴汝州,途经庐山,作此诗.<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云"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最后与总老(东林寺僧常总)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云(即本篇)".苏试游览庐山,并在山上的西林壁上题写了这首诗,赞美庐山风光.  相似文献   

20.
何某于1991年11月实施过一次抢劫,1995年2月他又犯了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罪直到2001年12月才被司法机关发现,但法院最终只以抢劫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8年,这是何故? 这里涉及到我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问题.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