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一到小学招生时,总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提前入学,想方设法,托人、找门路,甚至不惜更改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入学越早,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因而总是为此费尽心机。一项对100名提前入学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2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据老师反映,提前入学的孩子在自理能力、集中注意力、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与正常入学的孩子存在距离。从总体上看,目前一般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处于中心地位,不少家长对  相似文献   

2.
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末期 ,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入学准备的事了。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十几年的我对大班 90名孩子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 ,2 0 %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要入小学了 ,不能再贪玩 ,玩具要收起来 ,电视也要少看 ;70 %的家长认为 ,既然小学一年级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那么孩子入学准备教育就是让孩子识字、学拼音、做算术 ;10 %的家长认为 ,幼儿园会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 ,因此无需家长多费精力。以上结果表明 ,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做法也是不妥的。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教育 ,首先要了解孩子入学面临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许多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早点上小学,而不顾孩子是否在身心诸方面具备了入学的条件。许多事实表明,提前入学的孩子在学业上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孩子。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对提早入学和推迟入学儿童的学业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80年赫夫对15个推迟一年上学和21个提前上学儿童的研究发现,获得同样多的知识,提早入学者平均需6个月,推迟入学者则不到5个月。1955年福雷斯特对500名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从初中开始,提早入学者有50%的人只能得3分,推迟入学者一般能出色地完成学业。厄普霍  相似文献   

4.
张文 《家长》2010,(8):15-16
转眼间又到了9月,正是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学生入学的时间。家长究竟应该为孩子选择全日制的普通学校还是寄宿学校,是许多新生家长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围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坐进了明亮的教室,与本地孩子共享“同等待遇”。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孩子是不是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小小的美术课堂中,我时常遇到这样一些实际问题:务工人员家庭不重视孩子的美术学习;家庭条件差,买不起美术学习用品,学生上课无事可做;“流动儿童”的学习基础差,甚至有学生在小学之前就没有正规的学过画画;强烈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时常犯错。面对着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我更是焦虑万分,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感受美,体验美呢?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爱华 《学前教育》2007,(Z1):32-33
<正> 数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家长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许多孩子在参加小学入学考试时就已经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能熟练背出乘法口诀表,家长们在孩子的早期数学学习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曾做过一次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班中有近一半的学生之前学过珠心算。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有的只能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而有的则能口算多位数加减法。孩子们在学校学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我们郊区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如何呢?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郊区小学,通过对我校50名一、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父母指导孩子读课外书的仅占12.6%;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家长占31.4%;一学期家长购买两本或两本以上课外书的占35.6%。这一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学  相似文献   

8.
孩子快上小学一年级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长们都很重视。近几年,不少家长偏重学科知识教育,超前教孩子识字、计算,为孩子入学打基础。我曾对一九九一年入学的二百余名一年级小学生作过调查,入学前学习识字、计算的孩子占9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56个学生,入学前已认识几百字,会做百以内加减法的孩子16人,占28.5%。入学前,偏重学科知识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否有利?我为此进行了跟踪调查。超前学习的儿童由于识字、计算已有基础,在初进学校时往往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孩子却逐渐失去了优势,甚至成了学习有困难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就出现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现象,这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教师。为此,我们选取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学校,通过对教师、家长问卷,与领导、教师座谈等形式,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中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偏低的学生比例平均高达22.8%,这对于智力上无明显差异,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前准备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从问卷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从以游戏玩乐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系统学习的小学生活,入学是儿童人生中很重要的转折点。最初入学适应会对儿童在学校中的生活、学习态度及以后社会作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年级》讲述的是一群小学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生活故事,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多方互动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又至关重要的命题,由此引发对小学新生进入小学的适应问题的思考,从家长、学校、老师三方面分析如何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是孩子入学的起始年级,是新集体建设的关键期,努力整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新集体的建设服务。本文从暖孩子心,借孩子力——共塑文明行为;贴家长心,傍家长力——共享优质资源;齐教师心,合教师力——共促全面发展;热集体心,用集体力——共导正确舆论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起始年级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班集体的共同努力,快速凝聚了人气、人心,使新入学的孩子很快融入了新集体。  相似文献   

12.
香港教育署最近宣布:从下学年开始,香港小学一年级招生将推行统一分配学校的办法,以取代过去实行的计分分配学校的办法。为此,教育署成立了“小学一年级入学组”,专门负责这一工作。 “小学一年级入学组”已发信通知有关家长在3月9日至3月11日到指定的收发中心,领取“选择学校表格”和所属小学一年级入学分区的学校名单。家长填好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品质,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这几年儿童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儿童美术越来越被重视,尤其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家长送孩子到外面的辅导班学习画画。美术课并非只是画画,包括手工制作等多种活动,而且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设计能力,许多孩子对手工制作非常有兴趣。如果美术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画画,部分学生一定会觉得乏味无趣,根据学生好动、爱动手的心理,教材将手工制作课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段/1入学学习适应小学生入学学习适应的现状、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课题主持人庄德方主要研究者庄德方周力骅周秀萍王美燕调查对象:从一、二年级19个班级中随意选取201名学生,以其家长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学年第一学期起,在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设置2—4周学习准备期,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小学启蒙阶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适龄入学的孩子认知规律及教育规律的有益探索。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精神,一年级的入学准备期应成为:小学新生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的“缓冲期”,平稳适应的“过渡期”,踏上学习旅程尝试幸福行走的“哺育期”。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一年级新生经常出现入学适应性问题。这是与孩子的身心发育过程密不可分的。学校教师应该与家长一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何哲慧 《上海教育》2013,(33):84-84
静心慢养,可以使刚入学的孩子喜欢学校、爱上学习、养成好习惯;静心慢养,可以消除家长在孩子刚入学阶段的紧张和焦虑。学习准备期就是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的,使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教师在学习准备期的主要教育教学任务。这是奉教院附小教师对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解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家长、教师享受慢教育,使孩子轻轻松松步入小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思考当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的重要声音。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公办幼儿园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幼儿园大班家长担心孩子入学准备不足,96.5%的一年级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们均提到了学习、生活、社会、身心四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学习准备(适应)和生活准备(适应)的不充分。基于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建议幼儿园增加集体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施共同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亲子沟通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自编问卷对某城市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家长与孩子在沟通话题、沟通评价等方面存在代际差异,60%的家长认为需要亲子沟通方面的指导。本文以问卷调查结果和需求评估为依据,探索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家庭治疗等方法介入亲子沟通教育领域,以解决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亲子沟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