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教十五年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也算见识过了,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有偷盗行为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谓是胆大心细,而且其宁死不屈的精神,可以与当年的地下党员相媲美……"大多数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遭遇过班级失窃事件;如何解决学生屡偷不止的问题,也是让许多班主任头疼不已的事情。我们听过的一些经验,常常把重点放在如何侦破案件,抑或如何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上,不错,这确实可以通过某一次事件给学生以教训。但结果却是,偷窃事件并没有就此终止,下一次,你侦破的那个"嫌疑人",或许  相似文献   

2.
来信提问: 现在学生手头的零花钱多了,班级失窃事件也随之增多,这是最令班主任头疼的事。我是一名新班主任,处理此类事件没有经验,曾经向老班主任讨教。他们说以前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当场搜查,没有查不出的。现在不能这么做了,因为这是侵犯人权,学生会告你。我想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道德感化”有偷窃行为的学生的例子。可是当我把教育大师的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的时候,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前人总结的教育原则?采取怎样的策略处理班级失窃事件才有效?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或多或少处理过班级失窃事件,它牵扯了班主任不少的精力,有时解决起来还很伤脑筋。笔者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件,但一次班级失窃事件的完满处理,却让这屡屡出现的班级失窃现象从此销声匿迹。【案例】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最后第二节课刚下课不久,小瞿急匆匆地跑来哭着对我说:"叶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偶发事件一般是严重违纪的事件,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批评或处分,以儆效尤。当然适当的批评或处分是必要的,但班主任仅仅将批评或处分视为“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偶发事件千形万状,最令人棘手。有经验的班主任能把一般人普遍认为难以处理的事件处理得“不露端倪”、“不留尾巴”、“化敌为友”、“化险为夷”,真正把教育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艺术!处理偶发事件尤其需要这种艺术。一、沉着冷静,把握良机我曾经见过有位小学班主任是这样处理一起偶发事件的。课间,两位学生在教室里的走廊上打起架,班干部连忙喊来了班主任,来…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班主任,不可避免会遭遇几次班级失窃事件。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到一颗童心,带给他一生刻骨铭心的刺痛记忆。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谈几点处理班级失窃事件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从教十五年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也算见识过了,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有偷盗行为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谓是胆大心细,而且其宁死不屈的精神,可以与当年的地下党员相媲美……”大多数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遭遇过班级失窃事件;如何解决学生屡偷不止的问题,也是让许多班主任头疼不已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或多或少处理过班级失窃事件,它牵扯了班主任不少的精力,有时解决起来还很伤脑筋.笔者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件,但一次班级失窃事件的完满处理,却让这屡屡出现的班级失窃现象从此销声匿迹. [案例]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最后第二节课刚下课不久,小瞿急匆匆地跑来哭着对我说:"叶老师,我夹在书本中的160元钱不见了."我让他回教室再仔细找了一次,钱还是没找到. 至此我是又气又急.气的是,我对此类事件的教育从没断过,但班级失窃的事始终无法杜绝,甚至帮我带班的胡老师还"侦破"过一起班级失窃案,我为此还进行过专门教育,有人竟敢顶风作案.急的是,这事必须在这40多分钟内解决,否则等下周一再处理就很难查了. 我先询问了小瞿提供的知道他藏钱位置的两名学生,但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这时,最后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已经响了,给我的时间仅剩40分钟了.  相似文献   

8.
潘珊英 《今日教育》2011,(12):48-49
温总理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作为班主任,我们又该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的诚信品质?笔者想从班主任处理失窃事件的策略谈起。  相似文献   

9.
正突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学生事件。如学生之间打架、课堂纠纷、突发急病、失窃等。突发事件具有偶发性、冲击性和紧迫性等特点,是特殊矛盾的反映,是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的特殊考  相似文献   

10.
徐丽珍 《教书育人》2007,(12):54-55
我是一名老班主任,常常会有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向我询问一些关于班级的疑难问题,最令我们头疼的是班级频繁出现的失窃事件。面对班级频繁发生的失窃案件,抓出小偷“惩戒”已成为众望所归。我也破过几起“大案”,每次的经历都几经周折让我感慨万千。今天我把“破案”后的几点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孩子哪有不犯错儿的?让跌倒的孩子再站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们的天职!刚刚处理完发生在班内的一件很棘手的“失窃”事件,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从“小偷”父母那包含尊敬与感激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是一个富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是一个能够保护学生自尊的老师。但是,我有愧,真的很有愧,因为面对同样的“失窃”事件,我曾经那样做过……那年我刚毕业,担任班主任。有一阵儿,不知是怎么搞的,学生的学习用品仿佛长了翅膀。今天他的小刀不见了,明天她的尺子飞走了,后天他的钢笔又没了踪影…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偶发事件一般是严重违纪的事件,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批评或处分,以儆效尤。当然适当的批评或处分是必要的,但班主任仅仅将批评或处分视为“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偶发事件千形万状,最令人棘手。有经验的班主任能把一般人普遍认为难以处理的事件处理得“不露端倪”、“不留尾巴”、“化敌为友”、“化险为夷”,真正把教育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艺术!处理偶发事件尤其需要这种艺术。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09,(10):42-42
1.合法性原则。有些班主任一听学生丢钱了,马上就把嫌疑人叫来,勒令其交代行窃经过。一旦遇到抵抗,更是抓住不放,进行“审讯”。更有甚者,把嫌疑人交给学校保安施以暴力。这些都是违法的。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司法刑侦机构(即使法律机关也禁止刑罚逼供),单位性质不同,处理问题的权限也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即使学生偷盗的事实铁证如山,也只能通过教育手段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日益增多,以前非常罕见的校园失窃事件,现在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令学校教育穷于应付,如何处理好失窃事件已经成为学校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由于没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明显的规范指导操作,老师们处理此类事件的方法五花八门,或是授意学生互相搜身,或是鼓励学生互相揭发,或是不惜谎称有隐蔽摄像监控等等,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轻生、犯罪。  相似文献   

15.
为人之师的我却曾有一次“破案”的经历,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谜”——永远解不开的“谜”。那一学年,我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开学初的一天,我班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卢林归同学放在课桌抽屉里的3元钱丢了。“3元钱”——一周的零花钱,对于乡村学校住校生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偷盗,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更不是  相似文献   

16.
任秀君 《云南教育》2003,(8):6-6,16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对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  相似文献   

17.
正老师或同学的财物失窃,是很多班主任十分头痛与无助的事情。而如果第一次"案件"未能"侦破",往往今后接二连三会发生类似事件,将会让班主任更加头痛与无助,而其对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说不定,有些学生就在这样的班级逐渐成为"惯偷",埋下毁掉一生的"伏笔"。很多老师会抱怨,我们班主任能有什么办法,对学生不能恐吓,不能搜身,不能来"硬"的,报警往往也是无效的。怎么办?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的“问题”,是在班集体中“隐性”或“显性”地存在、需要班主任及时发现和处理的事情或事件,含贬义。这些“问题”如果被班主任忽略,没有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诚信     
2006年12月17日早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某中学班主任,因班上失窃怀疑系本班学生所为,就在班上进行了一次“选小偷”的活动。结果,某学生被“当选为小偷”之后精神失常。家长要求班主任和学校赔偿医药费。当电视台记者来到学校核实这件事时,班主任和学校否认,并出具了若干个该班学生写的“没有选小偷”的书面证明。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全班学生的注意之中,并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育人工作。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认识能力并在发展变化的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个性,众多的人组成的班级体不可能平静得“水波不兴”,不可能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或大或小的违反校纪班规的事件。班主任在处理这些违纪事件时,用罚款的方式,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用罚款的方式去处理,姑不说违背教学规律,就这种方式本身来说也是简单而粗暴的。它显示出班主任的偷懒或无能,昭示着班主任的失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